法國文學史上有一位飽受爭議的散文作家,她雌雄同體、放蕩不羈,是法國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散文作家,她不斷追求自由的生活,人生經歷充滿傳奇色彩,有生之年就已經成為了大眾歡迎的作家,她的人生比電影還要精彩百倍。
她就是茜多妮·加布裡埃爾·柯萊特,簡稱柯萊特,她千人一面,做過很多職業,作家、啞劇演員、記者、美妝博主,不管她做什麼都很成功。
她經歷過三段婚姻,一生為了自己而活,只要她在的地方就是輿論的中心,她在人性和感情上有著獨特的見解。
男人裝、爆炸頭、百合情這些都是她的標誌,雖然她不是女權運動的直接領導者,但是她的作品和行動給女性帶來了追求自我獨立的力量。
她作為時尚達人,自己不僅有美妝專欄,還有美容院,甚至出品自己品牌的化妝品,和香奈兒、紀梵希等化妝品大品牌都有緊密的聯繫。
電影《柯萊特》介紹了她三段婚姻經歷中的第一段,演員凱拉·奈特莉將她的氣質演繹的非常到位。
在這段婚姻中,她的丈夫是亨利·戈蒂埃·維拉爾,簡稱威利,1893年婚後她通過丈夫進入了巴黎的文藝圈,從而認識了馬塞爾、克洛德、瑪格麗特等好友,但是卻不斷被丈夫逼迫寫作,被剝奪勞動成果,她逐步解放自己,到了1910年終於離婚。
開始的時候柯萊特是一位地道鄉村姑娘,她的才華吸引到了音樂專欄作家威利的關注,因為兩人父輩的交情,威利為了柯萊特多次來到她家中看望。
當時的威利是風流倜儻才華橫溢,沒有感情經驗的柯萊特很快就身陷愛情的甜蜜中,兩個人經常在僻靜之處約會,很快就到了談婚論嫁的程度。
但是上流社會的名流們不認為威利會娶這樣的農村姑娘,而柯萊特自己並不是庸俗的女人,即使剛剛進入巴黎的上流社會也能保持自己的優雅和尊嚴。
婚後生活中柯萊特成為了丈夫的助手,甚至發現丈夫有了其他的女人,面對事實丈夫並沒有懺悔,她面對丈夫出軌沒有容忍,回了娘家,但是現實讓她重新開始適應這樣的婚姻。
威利要寫自己的第一部小說,但是卻找到朋友代筆,寫作在他眼中就是賺錢的手段,當然這是需要給朋友稿酬的。
但是威利在生活中大手大腳,已經不能正常給槍手發出工資了,在這種情況下,他要柯萊特給自己代筆寫作。
柯萊特在寫作上非常有天賦,自己的經歷也被真實寫進了《克羅蒂娜》這部小說,沒想到一夜之間風靡巴黎,後來甚至這部小說被改編成了話劇。
當然這部小說的署名是威利,克裡蒂娜的頭像被印在了很多的商品上,幾乎所有上流社會的人都讀過這部小說。
上流名媛們對她更是興趣十足,身上必須要有關於克裡蒂娜的物品,不然會顯得自己脫離潮流。
小說的風靡程度讓柯萊特和威利受到了很多名流宴會邀請,他們出現在各種場合,名流們對她非常好奇。
在署名的問題上柯萊特產生了嚴重的分歧,這讓柯萊特有了逃脫牢籠的想法,自己身上的追求自由的想法被喚醒。
在柯萊特受到社會名媛邀請時,她和這位名媛偷嘗禁果,這樣的戀情讓她打開了一扇自由之門,但是這位名媛還和威利的關係也不清不楚。
威利對於柯萊特和名媛的事情心知肚明,他為了賺錢甚至要求柯萊特將禁忌的經歷寫進書中,但是小說被她燒毀,威利卻將原稿轉賣給了別人,這讓柯萊特大為惱火。
後來夫妻二人放飛自我,柯萊特和女演員Missy相戀,威利則和一位小說粉絲好上了,在和Missy的交往中,她被對方身上獨立強大的個性所吸引,身上也有了對自由生活的嚮往。
在這段婚姻中,柯萊特感受到了一定的自由,但是由於自己的勞動成果被剝奪,她只能繼續寫《克羅蒂娜》的系列小說,後來為了擺脫束縛嘗試舞臺表演。
在充滿質疑的服裝和舞臺上,柯萊特和Missy釋放自我,臺下觀眾大聲訓斥她們的出格行徑,但是唯有威利給她們鼓掌,可能某種程度上威利是帶給柯萊特自由想法的催化劑,在這樣充滿矛盾的婚姻中她對自由有了思考。
這段婚姻並沒有走到最後,柯萊特從最初結婚時丈夫是她的全部,後來經歷束縛和剝削,慢慢找到婚姻的真相,最後尋求自由的一個轉變過程,即使第一段婚姻已經能夠看出她精彩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