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周四,天穹將上演本世紀第14次日環食。本次日環食最大食分0.970,位於北緯1.0°,東經102.3°。整個環食帶從西亞沙烏地阿拉伯開始,經巴林、卡達、阿聯、阿曼, 越過阿拉伯海後到達拉克沙群島,穿越南印度、斯裡蘭卡,隨後通過印度洋先後經過蘇門答臘北部、馬來西亞南部、新加坡、加裡曼丹島、印度尼西亞中部,再到達帛琉、 密克羅尼西亞、關島,最後在太平洋中部結束日環食全過程,總歷時5小時36分鐘(北京時間10時29分50秒至16時05分43秒止),環食帶寬度118公裡。
2019年12月26日日環食見食區域動態模擬(來源:Wikipedia)從總體上講,今年這條環食帶上主要的觀測點在阿聯、阿曼、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和關島。西亞地區比較乾旱,觀測成果概率較高,但環食時間較短,這一地區阿曼的天氣條件最好。新馬泰地區是食分最大的地方,然而地處熱帶,12月份降水概率依然偏高,你必須跟平均80%的雲量賭一把,風險較大。位於日食尾段的關島相對比較折中,但根據衛星資料統計分析這一時期午後平均雲量依然超過60%。基於15年氣象資料統計的平均雲量圖(來源:NOAA)基於1979–2004年氣象資料統計的平均降水概率圖(來源:GPCP)上一次我國境內見到環食是2012年5月21日,環食帶僅僅擦著東南沿海少部分地區。而這一次,中國全境看不到環食,但都能見到不同程度的偏食。10時56分左右月亮半影進入我國西藏阿里地區,直到15時32分半影離開臺灣。境內最大食分在海南省,為0.499;最小在漠河,僅為0.021。不過你不必因為見不到美麗的金環而感到沮喪,因為這次日食只是在為明年6月21日的日環食做預熱,屆時從西藏到臺灣,會途徑許多城市,一定有機會親眼目睹。2019年12月26日日環食見食範圍(來源:Heavens-Above)2012年日環食(來源:Wikipedia/Brocken Inaglory)日食要怎麼看?只要天氣好,有太陽就行!只是最需要提醒的就是,千萬不要肉眼直視太陽,更不能在不加任何防護措施的情況下直接將望遠鏡對準太陽!太陽公公想把你的眼睛燙個洞,那真的是SO EASY!觀測太陽必須選用專業設備和適當的方法。首先推薦的是專業濾光片,有的僅僅是減光,你可以看到太陽的白光像,如著名的「巴德膜」,由德國巴德天象儀公司(Baader Planetarium)生產的專利產品,在愛好者圈子裡很受歡迎。它有兩種規格,OD3.8僅適用於拍照,而OD5.0同時適用於目視和拍照。同樣受歡迎的還有美國千橡光學有限公司(Thousand Oaks Optical)生產的濾光片,它可以還原太陽「應有的顏色」。網上很容易就能買到相應的濾光膜或專用觀測眼鏡;更高階的索性買張原廠膜自己按需裁剪。還有的濾光片不僅減光,還會過濾特定波長的光或只保留特定波長的光,如日珥鏡,但這種設備適合土豪。注意,日常戶外活動使用的太陽鏡、偏振鏡、墨鏡都無法取代專業濾光膜的作用!如果上述產品都沒能搞到手,還有可替代品嗎?有!比如完全過度曝光的膠片(沒有任何影像的)、磁碟等,必須不少於三層疊加在一起,被證明是有效的,可惜現在已經很少見了。再如煉鋼工人用的護目鏡、看火鏡,但必須注意,只能作為應急替代品,因為過濾效果與專業太陽濾光膜相比仍然差不少。如果你有望遠鏡而沒有濾光膜,那麼可以將望遠鏡對準太陽——不要往上看,而是往下看,當望遠鏡鏡筒落在地面的影子最小的時候就表示對準啦!將太陽像通過目鏡投射在紙上或牆上,一樣可以欣賞日食。如果沒有望遠鏡,那麼可以在樹蔭底下,或在紙上戳個洞對著太陽——運用小孔成像的原理進行觀察。當然美中不足,這種方法只能看到太陽被吃了多少,不能觀察細節。但是,在這樣重要的天象中,參與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嗎?廚房裡可以找到不錯的日食觀測設備(來源:Mike Segar/Reuters)2019年12月26日日環食概況及我國主要城市見食情況(來源:INTERESTING S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