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最後一道「天象大餐」竟然是它

2020-12-23 新華社客戶端

天津市天文愛好者王碩2020年曆時數月,跟蹤拍攝記錄下火星在「衝日」前後由遠到近,再逐漸遠離的全程影像。

天文專家介紹,2020年「天象劇場」將於12月23日迎來謝幕演出——「火星伴月」,如果天氣晴好,我國感興趣的公眾面向西南方天空,憑藉肉眼就可欣賞到這幕美麗的「星月童話」。

北京市天文愛好者宗海陽2020年8月21日晚在北京拍攝的火星照片。

火星在夜空中呈現為一顆明亮的紅色天體,熒熒似火。天津市天文學會副理事長李梅叢介紹說,從今年9月開始,火星的亮度開始逐漸增加,並在10月成為東南方天空「最亮的星」。進入12月,火星的亮度明顯下降,但依然比較明亮,肉眼可見。

整個12月份,火星每天傍晚依然出現在東南方天空,隨著時間的推移,向南方、西南方天空運行,並於子夜之後從西方落下。12月24日凌晨2時32分,火星將自月亮以北約5.6度的地方通過,形成「火星合月」的天文現象。由於「合」時火星與月亮已經西沉,我國感興趣的公眾可在23日入夜後一段時間朝西南方觀賞,火星在上,月亮在下,形成「火星伴月」的美麗景象。

長期以來,火星就是人類進行空間探測的主戰場之一。2020年夏季,火星真的「火」了,阿聯首個火星探測器「希望」號、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和美國航天局「毅力」號火星車相繼在7月奔赴火星,掀起火星探測新高潮。2020年冬季,月球也「火」了,我國嫦娥五號奔赴月球,在闖過多個難關後,成功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

北京市天文愛好者宗海陽2020年9月25日晚在北京拍攝的火星照片。

「放在這樣的背景下觀測此次『火星伴月』就有了特別的意義。火星是唯一能用望遠鏡看得很清楚的類地行星,如果天氣晴好,我國感興趣的公眾可藉助小型天文望遠鏡嘗試著觀測這顆在今年成為『網紅』星球的風採,同時順便觀測一下留下嫦娥五號倩影的月球。」李梅叢說。(記者周潤健)

相關焦點

  • 本年度最後一次日食現身天宇
    當日,一場日環食奇觀現身天宇,這是本年度最後一次日食天象。本次日食的環食帶從中東地區開始,經印度南端、斯裡蘭卡,進入東南亞的印度尼西亞、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最後結束於西太平洋上,這裡的人們可以看到美麗的日環食,而環食帶以外鄰近地區的人們只能看到日偏食。2019年全球範圍內共發生三次日食,偏食、全食、環食各一次。
  • 本年度最後一輪超級月亮!快快仰望夜空,珍惜五月天象
    2020最後一個超級月亮在下一周,5月還會更多理由仰望 (與本年度最後一個超級月亮下周相約,為你的五月增添更多仰望星空的理由) 一顆新發現的彗星也將出現在五月的天文奇觀潛在列表中。
  • 瀋陽貨櫃小鎮「開箱」 奉出一道潮流文化大餐
    瀋陽貨櫃小鎮「開箱」 奉出一道潮流文化大餐 2020-09-25 20:43:37   這座佔地面積達8.5萬平方米的貨櫃小鎮,為本地及域外遊客奉上一道節日潮流文化大餐和全新城市生活體驗空間。由200餘臺貨櫃模塊式搭建而成。
  • 本年度最後一個「超級月亮」巧遇春分,你看到沒有?
    年初以來的天象盛宴還沒看過癮?不要緊,繼1月的「超級血狼月」和2月的「超級元宵月」之後,本年度最後一個「超級月亮」——「超級蟲月」將現天空。由於「巧遇」春分,此次的「超級月亮」大有看點。想知道最佳賞月時機?這份「觀天時間表」請收好!
  • 《走出非洲》: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愛情大餐
    電影《走出非洲》,端出了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愛情大餐。
  • 百年難遇,四月份將迎來這些神奇天象
    4月8日,本年度最大滿月(又稱超級月亮)將閃亮登場,4月8日2時09分月球通過近地點,於10時35分滿月,由於滿月的時間跟月球通過近地點相差很近,因此月面看起來很大,很亮,是本年度最大滿月,比3月10日的超級月亮還要大,還要明亮。4月8日的超級月亮的最佳觀賞時間為凌晨2點至6點,大家也可以選在4月7日或者8日晚月出時進行觀測。
  • 本年度最後一個「超級月亮」將現 收好「觀天時刻表」
    中新網3月21日電 年初以來的天象盛宴還沒看過癮?不要緊,繼1月的「超級血狼月」和2月的「超級元宵月」之後,本年度最後一個「超級月亮」——「超級蟲月」將現天空。由於「巧遇」春分,此次的「超級月亮」大有看點。想知道最佳賞月時機?這份「觀天時間表」請收好!
  • 石家莊出現奇異天象 天上竟然有2個太陽
    這樣的天象顯然讓許多市民感到奇異,紛紛停留拍攝照片和視頻。氣象分析師王偉躍表示,這是雲層裡的小冰晶和太陽一起製造的「奇幻」天象。石家莊出現奇異天象 天上竟然有2個太陽因為在團霧裡有許多飄浮在空中的柱狀冰晶體,從光學角度講,就像是一個多稜鏡,當太陽光射在這冰晶體上時,就會發生非常規律的折射,所以我們能看到「兩個太陽
  • 本年度最大滿月即將上線
    現代快報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金星合昴星團、三星伴月、天琴座流星雨等天象大戲,將在4月輪番上演。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本年度「最大滿月」將於4月8日現身天宇。屆時,只要天氣晴好,大家便可欣賞到一輪大圓月。  4月3日:金星附近將現「藍寶石」  作為4月天象劇場的首場演出,「金星合昴星團」將於3日上演。明亮的金星與散發著藍色光芒的昴星團相合,爭相閃耀。
  • 這種魚長得像鸚鵡,把海膽當成大餐,竟然還能咬動珊瑚!
    在我們的印象中魚類大多數是以浮遊生物或者小蝦為食,很少有魚類能夠咬動類似於海膽這種帶刺的生物,但這世界上有一種魚,它們不僅把海膽當成饕餮大餐,竟然還能咬動珊瑚這種堅硬的東西,可謂天生就長了一副鐵齒鋼牙。究竟是什麼魚如此大的咬合力?下面請隨小編一探究竟吧。
  • 木錘海鮮200年經典名菜 夢寐以求海鮮大餐
    但是,小佳佳這就滿足吃貨們夢寐以求的海鮮大餐夢《大廚養生菜》將乘搭「B.one映像餐廳」美食專線「大廚楊沛洪」列車,讓你足不出深,吃一道在美國流傳了一道在美國東岸流傳200年的名菜;由大蝦、螃蟹、翡翠螺、花甲、沙白等海鮮,再加上奶油玉米、梅粉紅薯條等蒸熟、烤制而成。最適合在節日中,與親友一起享用,為聚餐增加一抹別樣的食趣!
  • 今年將上演「日全食」「水星凌日」等精彩天象
    新華社天津1月3日電(記者周潤健)2015年的天宇為全球帶來了多場難忘的天象,而2016年的蒼穹,天象大戲依舊精彩紛呈。天文預報顯示,水星凌日、日月食、流星雨、行星衝日和水星大距等多場天象好戲將上演,其中,「日全食」「日環食」「水星凌日」「超級月亮」等天象大餐值得地球人期待。  天文預報顯示,2016年天宇將發生兩次日食和三次月食。
  • 火星衝日、年度最小滿月等天象將現身10月天宇
    新華社天津9月29日電(記者周潤健)金秋十月,天象精彩。天文專家介紹,水星東大距、金星合月、火星衝日、獵戶座流星雨極大、土木合月、年度最小滿月等天象將在10月天宇輪番登場。10月,行星依然是夜空中的主角,尤其是肉眼可見的金星、木星、土星和火星。
  • 2016年將上演日環食、流星雨、水星凌日等精彩天象
    2015年的天宇為全球帶來了多場難忘的天象,而2016年的蒼穹,天象大戲依舊精彩紛呈。天文預報顯示,水星凌日、日月食、流星雨、行星衝日和水星大距等多場天象好戲將上演,其中,「日全食」「日環食」「水星凌日」「超級月亮」等天象大餐值得期待。天文預報顯示,2016年天宇將發生兩次日食和三次月食。 兩次日食的時間分別為3月9日的日全食和9月1日的日環食。
  • 2016年將上演日環食、流星雨、水星凌日等精彩天象
    原標題:2016年將上演日環食、流星雨、水星凌日等精彩天象   2015年的天宇為全球帶來了多場難忘的天象,而2016年的蒼穹,天象大戲依舊精彩紛呈。天文預報顯示,水星凌日、日月食、流星雨、行星沖日和水星大距等多場天象好戲將上演,其中,「日全食」「日環食」「水星凌日」「超級月亮」等天象大餐值得期待。   天文預報顯示,2016年天宇將發生兩次日食和三次月食。   兩次日食的時間分別為3月9日的日全食和9月1日的日環食。
  • 這個罕見天象等了近400年
    這個罕見天象等了近400年 2020-12-21 16: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明年將上演精彩天象 御夫座流星暴雨最值得期待
    新華網南京12月28日電(記者蔡玉高、周潤健) 特殊天象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壯麗景觀。江蘇、天津兩地天文學會通報,即將到來的2007年將上演日食、月食、行星「衝日」、流星雨等多幕精彩天象,其中尤以御夫座流星暴雨最值得期待。  2007年在我國境內將可以看到兩次月全食和一次日偏食。
  • 食人魚當零食,鱷魚當大餐,亞馬遜河「河中狼群」——巨獺
    黃鼬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黃鼠狼,不僅聰明機智會偷雞,甚至還成為了「黃大仙」;臭名昭著的臭鼬,一屁可以臭方圓800米,它噴出的液體進入了眼睛甚至可能造成失明。河中狼,河中豹巨獺是一種生活在南美洲的鼬科動物,它長相十分的相像水獺,當然在體型上卻比水獺大的多,不僅沒有了水獺的可愛,大的體型也令它的戰鬥力變得十分的強大。
  • 史上最奇葩的「地理題」,學霸見了也犯難,最後一道評論區見
    它雖然不像數學、物理,有那麼多的公式計算;也不像語文、英語需要大量的詞彙積累,但是地理的知識量可是無比的複雜,小編當年就存在地理偏科的現象。今天,小編在某平臺上看到幾道「史上最奇葩的地理題」,當時就覺得,這是為了防止我們考上清華而出的題,而這些出題老師簡直是操碎了心。所以,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史上最奇葩的「地理題」,學霸見了也犯難,最後一道評論區見!
  • 2020最後一個月這些天象值得期待
    2020最後一個月這些天象值得期待 2020-12-01 22: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