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蓮花池養的金魚,觀音菩薩為何沒用網,反費功夫素衣編竹籃 ?
從古至今,捕魚者,往往多用漁網。
因此,故人還留有一言: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名著《西遊記》裡:五方五老之一、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她的一個創舉,告訴世人:捕魚,還可以用竹籃。
誰都知道,竹籃打水一場空,捕魚效果又如何呢?
觀音菩薩費了一大番功夫,用鋼刀削竹皮,編了一個竹籃,為的就是捕捉到一條金魚。這條魚,還是自家蓮花池裡的金魚。
如果真有時光隧道,我們也或可穿越下《西遊記》的劇情。
此時,唐僧取經團隊,來到的地點是通天河。
「自恨江流命有愆,生時多少水災纏……前遇黑河身有難,今逢冰解命歸泉……」。
金魚精怪施計,使得唐僧落入通天河內。
月色的通天河裡,唐僧像個孩子般嚶嚶哭泣後,還吟出了上面的一首詩。
「源易緣」注意到,唐僧詩中還不忘發出一個求救的心願:「不知徒弟能來否,可得真經返故園。」
也是師徒連心。孫悟空聽到了唐僧的呼聲,就一同與八戒、沙僧來到通天河救唐僧,卻又救不出來。
金魚精命令小妖們搬來石頭和泥塊,緊閉大門不出。
此大門,高疊千層,厚厚室室,堅不可摧。妖怪再不與孫大聖師兄弟打招面,3人一時也是無計可施。
稍作調整,孫大聖便想上普陀山,請觀音菩薩相助,查清此精怪的來歷。
孫悟空不虛此行,是因他見到了一位以往不同的觀音菩薩。
往常,觀音菩薩一般都淡定的坐在蓮花寶座上。看到悟空時,也會不慌不忙的問上一句:悟空,你們師徒取經走到哪裡了?
這一次,孫大聖駕著筋鬥雲來到普陀崖上,卻被諸天和守山大神們告之,菩薩一早就出了洞,還不許任何人跟隨。
觀音菩薩自己進入到林裡觀玩,神通廣大的菩薩,也料到孫大聖今日必定會來,還特意囑吒眾人在此等候,不可就見。
救師父心切,悟空左等右等,卻久久不見菩薩出來。
生性猴急的孫大聖,便不顧眾神仙的阻攔,來到了紫竹林深處,眼前的觀音菩薩令悟空吃了一驚:菩薩不坐蓮臺,未有梳妝,身著素衣,一雙玉手拿著鋼刀,將竹皮削去後,在編織著紫竹籃 ……
後來,觀音菩薩就是與這個紫竹藍,將金魚精收服的。
在後來菩薩與悟空的對話中,我們得知,這條金魚是觀音菩薩蓮花池中養大的,每日聽經後得道,私自下凡。
按道理講,觀音菩薩的法寶很多,蓮花池裡的金魚也沒有多少法力,菩薩又為何要如此匆忙的織個竹籃來擒他呢?
「源易緣」認為,觀音不厭其煩的編織魚籃,大有深意:
一、體現觀音菩薩救苦救難的大慈悲
「魚籃」與佛教中的「盂蘭」同音。
「盂蘭盆會」提倡的是,報答父母養育之恩,是佛教普渡眾生的一個節日。
觀音菩薩借用魚籃,就是在宣揚一種慈悲度眾生的佛教精神。
二、用魚籃拯救做錯事的金魚精
金魚精下凡的所作所為,觀音菩薩應該是知道的。
又該怎麼拯救你?我的金魚!這是觀音菩薩可能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
法寶雖多,卻不想枉殺生;魚網雖好,卻不想一網打盡。
於是,觀音菩薩編織了魚籃,念動了七遍「死的去,活的住」的頌子,使得一條亮灼灼的金魚精,乖乖跳到了籃子裡。
三、觀音菩薩的一次現身說法
觀音菩薩以大慈悲觀眾生,救苦難。故有「千處祈求千處應」的神奇。
觀音菩薩運用神通編織的這個魚籃,並不是普通的魚籃。
後來,「源易緣」也留心發現,觀音菩薩提魚籃現身的一幕,被人畫了下來,稱作了「魚籃觀音」。
觀音菩薩的此番非尋常舉動,告訴我們:「最厲害的,卻不一定是最適合的,效果也不一定是最佳的!」
就此話題,您有哪些看法或高見,歡迎留言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