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研製出「隱身衣」:可使貓和金魚隱形

2020-11-22 搜狐網
鉛筆被放入「隱身」裝置中時,鉛筆中間部位「不見了」,但該部位的背景圖案仍然可見。

一束光在「隱身」裝置內「轉變」,但穿過裝置後仍按照原來的方向傳播。


  那件讓哈利·波特在魔法學校自由穿梭的隱身衣,將不再只出現在虛擬世界中。近期,一則關於「隱身衣」的新聞引起極大關注。新華社11月1日報導:浙江大學研製出了六邊形玻璃「隱身衣」,使鉛筆、金魚和貓成功隱形。記者從浙江大學「電磁波隱身衣機理及實驗研究」項目團隊了解到,根據用坐標變換方法設計隱身衣理論,「讓光線像溪流繞過石頭一樣」,他們用普通玻璃製造出了隱身器具。 □半島晨報、海力網記者張洪駿

  「奇蹟」時刻

  鉛筆、金魚和貓,都「不見了」

  一個正六邊體的柱狀玻璃裝置,邊長5釐米,高度5釐米,正六邊體的中心是一個孔洞。將正六邊體放進裝滿水的透明魚缸,透過正六邊體,可以看到魚缸另一側的完整景物。用一支鉛筆穿過正六邊體中心的孔洞,神奇的事情發生了,鉛筆插進正六邊體孔洞的那段消失不見了——透過玻璃器具,依舊可以看到魚缸另一側的完整景物,就像沒有插進鉛筆時一樣——鉛筆的中間部位「隱身」了。

  一條小金魚遊進了正六邊體孔洞,突然消失「不見」了,魚缸另一側的背景沒有發生任何變化。過了一會兒,小金魚的頭從孔洞裡鑽出來,它的身子還是看不見。金魚慢慢地遊了出來,它的身體逐漸呈現在大家面前。

  另外一個個頭更大的六邊形玻璃裝置裡,蹲著一隻小貓,從某個特定的角度看過去,小貓突然「消失」了。

  這是發生在浙江大學信電系實驗室裡的一幕,兩個玻璃裝置就是浙江大學國際電磁科學院陳紅勝教授團隊最新研製的「隱身衣」。陳紅勝說:「這幾項實驗意味著,隱身器件不僅能隱藏像貓、魚這樣大的物體,生物還能和隱身器件一起活動,隱身效果不會受到影響。 」

  研究「魔法鬥篷」6年前已被解密

  其實,早在6年前,陳紅勝就開始「隱身衣」研究了。

  2007年,陳紅勝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合作完成的論文「電磁波與隱身衣的交互機理研究」,刊登在物理學頂級學術刊物《物理評論快報》上。

  論文首次解釋了隱身衣的物理機制,提出了對隱形效果定量分析的理論框架,這項成果對隱身衣的設計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

  以報導國際最新科研成果著稱的知名科技網站「全球科學新聞網」,以《科學家解釋了隱身衣背後的物理機制》為標題,詳細報導了這項研究成果,並對陳紅勝進行了專訪。

  原理 讓光線像溪流一樣繞過石頭

  想要使物體「隱身」看不見,就要先明白物體為什麼能看見。

  按照「電磁波隱身衣機理及實驗研究」項目團隊的介紹,當電磁波照射到物體上時,會在物體上發生散射。散射的電磁波被人眼等「感應器」接收後,就能發現那裡存在物體。「目前現實中應用的隱身技術,比如隱形飛機,主要是通過吸收雷達發生的電磁波,使得反射回去的電磁波最小或者等於零,從而使雷達感覺不到,但這種技術並不是真正的隱身。 」陳紅勝說。

  2006年,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的約翰·彭德裡等在《科學》雜誌上發表文章,提出了利用坐標變換的方法設計隱身衣,既不反射也不吸收電磁波,而是使電磁波能夠繞過被隱身的區域,按照原來的方向傳播,從而可以使物體完全隱形。這是隱身衣設計的「殿堂級」理論,奠定了隱身衣研究的理論體系。它的核心思想是,通過材料表面折射率的改造,讓光線「轉彎」繞過物體按原方向傳播,就能將物體隱藏。「小溪裡有一塊石頭,溪流會在石頭前分流,繞過石頭後再合攏了繼續向前,就像沒有遇到過石頭一樣。」浙江大學的研究團隊要做的,就是讓光線像溪流一樣繞過石頭。

  實用 設計出可見光波段多邊形隱身衣

  理論有了,但要製造一件隱身衣出來並不容易。

  最近兩年,陳紅勝的研究團隊將研究重點放在了如何在可見光波段實現物體隱形上,也就是說,怎樣讓物體在人的肉眼前「隱身」。他們對彭德裡提出的理論體系進一步簡化,提出了一種可見光波段多邊形隱身衣的設計方法,通過均勻線性變換的方法,設計並簡化了隱身衣的各個部分的參數,讓隱身衣從理論走向了實用。

  「人眼對光線的相位和略微延時並不敏感。 」研究團隊結合這一特性,剔除彭德裡理論中「光線保持相同相位」的條件,「這樣,隱身器件能夠使用更加易得的材料,也不需納米級工藝雕琢,降低了隱身衣的設計和實現難度。 」

  2012年,陳紅勝研究團隊用一種自然界存在的雙折射晶體研發了一套柱形隱身器件,實現讓一根筷子粗細的物體隱形。「但是這種材料的尺度很小,且只能對某個極化的光才可以隱形,又無法大規模製備。 」

  2013年,通過進一步的理論分析,研究團隊對隱身器件的參數進行優化,並選用在工業上可以大規模製備的一種玻璃作為隱身衣的材料,將隱身衣的「尺寸」擴增到直徑分米量級以上,並且可以在任意極化的自然光下隱身。

  應用前景

  實現真正隱身,目前還很困難

  彭德裡看到了浙江大學的研究進展,他表示這是隱身衣研究領域「一個真正的進步」。

  目前,浙大的「隱身衣」還很初級,只有從六邊形隱身器件正對六條稜角的方向看過去,才有比較好的隱身效果。另外,「隱身衣」本身也並不能隱形。

  據介紹,目前隱身器件的研究方面歸為兩類:一類是地毯式隱身器件,物體躲在地毯式隱身器件下面,對於上面的觀察者來說,看到的效果就像平整的地面一樣。第二類就是人們通常所理解的哈利·波特式隱身衣,可以脫離地面移動。

  浙江大學的研究屬於第二類型。從應用的角度出發,隱身衣如果能有較好的應用,必須要能夠工作在寬頻帶、全方向、全極化,要實現這個最終目標難度非常大。「電磁波隱身衣機理及實驗研究」項目團隊表示,要實現彭德裡「完美隱身」的理想,製造出穿在身上的真正的隱身衣,目前還非常困難。因為存在材料參數苛刻、不夠輕便等技術瓶頸,因此目前隱身衣的研究主要還處於實驗驗證及測試階段,離應用還有很長的距離,不過研究團隊很有信心,「電磁波隱身,將是隱身技術真正走入生活領域的一個重大契機。雖然目前的技術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我們有理由相信,人類實現隱身的夢想終將實現。 」

cul.sohu.com false 北國網-半島晨報 http://epaper.hilizi.com/shtml/bdcb/20131107/74878.shtml report 3747 鉛筆被放入「隱身」裝置中時,鉛筆中間部位「不見了」,但該部位的背景圖案仍然可見。一束光在「隱身」裝置內「轉變」,但穿過裝置後仍按照原來的方向傳播。那件讓哈利·波

");}

相關焦點

  • 浙大科學家研製「隱身衣」 讓生物隱形
    浙江大學供圖   披上一件隱身鬥篷,在視野中瞬間遁形,這是人類長期以來的夢想。日前,一隻貓和一條金魚比人類提前「享用」了一種隱身衣。浙江大學國際電磁科學院陳紅勝教授課題組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張柏樂教授等研究團隊合作,使用玻璃製造出了可見光波段的生物隱形器件。這一最新成果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 中國研究團隊研製出「隱身衣」(圖)
    10月31日,浙江大學陳紅勝教授研究團隊工作人員演示一件「隱身」裝置的效果。日前,我國科學家運用這一原理,研製出能夠在可見光波段將生物隱形的隱身器件。  「我們在可見光中實驗實現了物體的隱身,而且無需使用精密設計的納米電磁材料。」浙江大學國際電磁科學院陳紅勝教授領銜的團隊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等國際團隊合作,使用玻璃,製造出了能夠在水中隱形的六邊形柱狀隱身器件和能夠在空氣中隱形的多邊形隱身器件,並用兩種隱身器件使金魚和貓成功隱形。
  • 英美科學家利用光學原理研製出「隱身衣」(圖)
    日本「隱身衣」 來源:法制晚報  首件二維「隱身衣」問世  據美國媒體北京時間今晨報導,科學家開發出全球首件二維「隱身衣」。日前,美英兩國科學家利用光學原理,成功地用它「隱身」了一個銅圓柱體。這一重大發現已被刊登在今天發表的《科學》雜誌上。美英科學家研製出首個試驗視覺隱形技術的裝置  人造海市蜃樓  據報導,這件「隱身衣」主要材料為金屬和電路板材料的混合物,比如陶瓷或光纖合成物等等。
  • 浙江大學教授演示神奇「隱身衣」 魚缸還在魚沒了
    浙江大學教授演示神奇「隱身衣」 魚缸還在魚沒了   昨天,記者在浙江大學信電系陳紅勝教授的實驗室,感受到了這種經歷——  一隻魚缸,所有的魚兒都在自由地嬉水,突然有一條小魚,鑽到一個透明的通道裡。神奇的一幕發生了:透過魚缸往裡看,魚缸裡的水草,魚缸背後的背景,都沒有發生任何改變,但魚,沒有了。
  • 隱身衣有戲:科學家首次研製完全隱形裝置
    原標題:隱身衣有戲:科學家首次研製完全隱形裝置恭喜「麻瓜」們距離穿上現實生活中的隱形鬥篷又近了一步!科學家們已經開發出一種新技術,可以讓物體在陽光下隱形。光譜偽裝技術通過改變與物體相互作用的光的頻率,從而來使得物體變得不可見。
  • 解密浙大隱身衣原理
    披上一件隱身鬥篷,在視野中瞬間遁形,這是人類長期以來的夢想。日前,一隻貓和一條金魚比人類提前「享用」了一種隱身衣。浙江大學國際電磁科學院陳紅勝教授課題組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張柏樂教授等研究團隊合作,使用玻璃製造出了可見光波段的生物隱形器件。這一最新成果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 浙大教授研製出六邊形柱狀「隱身衣」(圖)
    10月31日,浙江大學陳紅勝教授研究團隊工作人員演示一件「隱身」裝置的效果。當一支鉛筆被放入該裝置中時,鉛筆的中間部位「不見了」,但該部位的背景圖案仍然可見。  原標題:「隱身」裝置  製造出能實現完美隱形的「隱身衣」,是科學家、工程師及科技愛好者夢寐以求的事。浙江大學陳紅勝教授等帶領的研究團隊,正在從事電磁波「隱身衣」機理及實驗研究。電磁波(包括光波)照射到物體時,會在物體上發生散射;散射的電磁波被接收後,就表明那裡存在物體。
  • 隱身衣問世
    「隱身衣」真的被造出來了? 近日,網上熱傳一段「隱身衣」視頻,一位老大爺拿著一塊有隱形功能的布,當布擋住身體時,人就真的消失了,只能看到背後的花花草草。有傳言說這是浙大老師發明的「國產量子隱身衣」,也有網友說這是來自中國的「神秘力量」,還有人說「魔術」而已……真的有隱身衣嗎?人怎麼就能憑空消失呢?
  • 隱身衣研究獲重大突破 可讓金屬球消失(圖)
    蔡蘊琦攝  神奇的「隱身衣」捧在手裡,看上去像什麼?告訴你,就像一塊厚厚的大餅!近日,東南大學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科學家們對隱身衣的研究有了重大突破,崔鐵軍教授的團隊成功研製出「微波段三維隱身地毯」,在世界上首次把微波段「隱身衣」從特定實驗裝置中搬進真實三維空間,再一次拉近了人們與哈利 波特「隱身衣」的距離。
  • 改變光的折射使物體隱形 「隱身衣」在俄羅斯問世
    荊楚網消息(楚天金報綜合消息) 《哈利·波特》電影中可以隱形的魔法鬥篷也許將在生活中成為現實,俄羅斯烏裡揚諾夫斯克州立大學一名科學家最近已經發明出了一種特殊的「隱身衣」,並且申請了專利。據悉,奧萊格·加多姆斯基教授是俄羅斯烏裡揚諾夫斯克州立大學量子和光電子學系的知名教授,在過去許多年中,加多姆斯基教授一直在進行著黃金納米粒子的實驗研究。通過多年的研究,加多姆斯基教授發現,一個物體只要覆蓋上一種由黃金膠體粒子製造的「特殊外衣」,就可以從肉眼前消失,也就是達到了隱形的效果。加多姆斯基教授發明的「隱身衣」利用了光的特性和物體的光反射原理。
  • 隱身衣問世?真相原來如此
    ▌本文來源:解放日報近日,網上熱傳一段「隱身衣」視頻,一位老大爺拿著一塊有隱形功能的布
  • 納米織造隱身衣(圖)
    美國的材料學家關於超材料的發現和中國物理學家的反隱形材料研究,讓隱形不再遙不可及。  皇帝的新裝被孩子的一句真話戳穿了:「他沒穿衣服!」這事如果發生在今天,也許會有人懷疑他是否穿的是隱身衣。傳說中的隱身衣總是這樣被使用:齊格弗裡德靠它騙過凡人不可戰勝的女武神,而希臘英雄帕修斯則披著它躲過目光如炬的女妖斬殺了美杜莎。
  • 浙大團隊研製微波段「隱身衣」
    編者按:本文來源於「浙江日報」,作者 曾福泉,36氪經授權轉載。 光學領域著名期刊《自然·光子學》24日在線報導了浙江大學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教授陳紅勝課題組的一項最新研究:在國際上率先實現基於深度學習的新一代智能隱身器件,可在不依賴任何人為操控的情況下,快速地動態適應變化的背景電磁環境,在微波段實現對雷達「隱身」。
  • 大爺穿上「國產量子隱身衣」憑空消失? 真相是...
    近日,網上熱傳一段「隱身衣」視頻,一位老大爺拿著一塊有隱形功能的布,當布擋住身體時,人就真的消失了,只能看到背後的花花草草。有傳言說這是浙大老師發明的「國產量子隱身衣」,也有網友說這是來自中國的「神秘力量」,還有人說「魔術」而已……真的有隱身衣嗎?人怎麼就能憑空消失呢?
  • 大爺穿上"國產量子隱身衣"憑空消失? 真相如此
    真相原來如此) 央視新聞客戶端12月7日消息,「隱身衣」真的被造出來了?近日,網上熱傳一段「隱身衣」視頻,一位老大爺拿著一塊有隱形功能的布,當布擋住身體時,人就真的消失了,只能看到背後的花花草草。
  • 浙大隱身衣引驚嘆 揭秘其隱身原理【組圖】
    浙大隱身衣引驚嘆 揭秘其隱身原理【組圖】 浙大隱身衣引美專家驚嘆揭秘隱身衣的「隱身術」  由中美聯合研製的「隱身衣」並不像皮皮魯與魯西西里面的隱身藥水一樣,喝了就可以讓人便透明。這種隱身衣就如同一條浴巾,由數以千計的類似人造玻璃纖維的「超材料」組成,這些材料可以「抓住」微波並改變其方向。
  • 負折射讓隱身不再是科幻 隱身衣可3D列印
    ■本報記者 沈湫莎  想擁有一件哈利·波特小說中的隱身鬥篷麼,科學家說沒問題。在昨天上海科協大講壇舉辦的「3D列印與超材料智造」上,美國亞利桑那大學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辛皓教授表示,可以通過人為控制電磁波折射率的手段,讓衣服「隱形」。「我相信有生之年能夠做出這樣的衣服。」辛皓說。
  • 微信大爺穿隱身衣隱身,量子隱身衣,究竟是謠言還是確有其事?
    導讀:微信大爺穿隱身衣隱身,量子隱身衣,究竟是謠言還是確有其事?前不久,微信上傳出一段視頻,一位老人拿著一塊自稱有隱身功能的布,當布擋住老人身體時,老人確實消失了。各種各樣的傳言都出來了,比如這是國產的量子隱身衣,以及這是浙大的老師發明的等等。但不久記者就出來澄清了,這並不是真的,而是後期加工做出來的。類似的技術在電影電視上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之前類似的視頻也在網上流傳了許多。那麼量子隱身衣到底是不是真的存在呢?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加拿大發明出來的量子隱形偽裝面料。
  • 「量子隱身衣」面世? 浙大否認研發稱技術上不可行
    多家自媒體微信公號在轉發這一消息時稱,浙江大學研發成功國產「量子隱身衣」,可以類似魔法功能的「隱身」。昨日,記者從浙江大學方面確認,儘管多年前即以啟動對於隱身技術的研究,但網傳這一所謂「研究成果」與浙大無關。隱身技術專家,浙江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馬雲貴表示,隱身技術目前在理論上完全可行,但具體實踐仍困難重重,尤其要實現民用,還有很長的距離要走。
  • 浙大團隊研製基於深度學習的「隱身衣」
    合作者包括浙江大學鄭斌副教授、沈煉博士、李爾平教授以及麻省理工學院沈亦晨博士和靖禮博士。一種是「螳螂伺蟬自障葉,可以隱形」,螳螂匿藏於樹葉之中,其顏色紋理和背景相似,有利於埋伏或進攻,這種擬態隱身在變色龍和章魚等頭足類生物中最為常見;另一種是透明隱身,即光透過物體時不產生任何散射,例如海樽和水母。近些年,隨著變換光學和新型人工電磁材料的發展,隱身相關的科學研究飛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