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科學家研製「隱身衣」 讓生物隱形

2020-11-24 人民網

原標題:隱身衣 近了些

  金魚遊過放置在水中的隱身器件時,隱身效果很明顯。 浙江大學供圖

  披上一件隱身鬥篷,在視野中瞬間遁形,這是人類長期以來的夢想。日前,一隻貓和一條金魚比人類提前「享用」了一種隱身衣。浙江大學國際電磁科學院陳紅勝教授課題組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張柏樂教授等研究團隊合作,使用玻璃製造出了可見光波段的生物隱形器件。這一最新成果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要隱身,進入隱身衣的光線必須跑得比外部光線快

  在這個課題組的實驗中,一隻蹲在六邊形隱身裝置裡的小貓,在特定的某個角度,光線可以直接繞過小貓,並回到原來的路徑出射,產生小貓「隱身」的效果。為了探究隱身衣對不同生命環境的適應性,課題組還研發了一組適用於水中隱形的裝置:金魚遊進這件「隱身衣」,身後的物體仍然一覽無餘。

  「這意味著隱身器件不僅能夠隱藏像貓、魚這樣大的物體,生物還能和隱身器件一起活動,隱身效果並不會因此受到影響。」陳紅勝說。

  陳紅勝介紹說,要研究「隱形」,就要先明白物體為什麼會「顯形」:當電磁波照射到物體上時,會在物體上發生散射。散射的電磁波被人眼等「感應器」接收,就能識別那裡存在物體。

  「目前應用的隱身技術,大部分是通過吸收電磁波,讓反射回去的電磁波達到最小,比如在可見光頻段,這種技術就相當於給物體穿了一件不反射光波的黑色的衣服一樣,在黑暗的背景中不會被發現,但是在明亮的背景中卻反而更易被發現,因此這種隱身技術並不是人們通常所理解的隱身衣技術。」陳紅勝說。

  2006年,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研究者在《科學》雜誌上發表文章,提出了利用坐標變換的方法設計隱身衣,既不反射也不吸收電磁波,使電磁波能夠繞過被隱身的區域,按照原來的方向傳播,從而使物體完全隱形。這個隱身衣設計的「殿堂級」理論,奠定了隱身衣研究的理論體系。它的核心思想是:通過材料表面折射率的改造,讓光線「轉彎」繞過物體按原方向傳播,就能將物體隱藏。此後,隱身衣的研究得到飛速發展,近年來成為電磁學、物理學、光學、材料科學及交叉學科非常前沿和熱門的研究領域之一。

  陳紅勝打比喻說,就像小溪裡的流水,經過一塊石頭時,溪流會繞過石頭後再合攏了繼續向前,如同沒有遇到過石頭一樣。進入隱身衣的光線要繞過物體,所以走過的路徑長;沒有進入隱身衣的光線是一條直線,走過的路徑短。完美的隱身衣要求所有的光線保持相同相位,因此進入隱身衣的光線必須跑得比外部光線快,這就要求隱身衣的材料對不同光線具有不同的折射率。

  但要實現「完美隱身」的理想,需要非常精密的納米加工技術,目前還無法實現,必須進一步對理論進行簡化,才有可能在一個頻帶較寬的電磁波頻段裡研發出可以實用的隱身衣。

  從讓筷子隱形,到隱身衣尺寸變大,隱身性能不斷提升

  此次最新進展,源於陳紅勝課題組近兩年聚焦如何在可見光波段實現物體隱形的研究。也就是說,怎樣讓物體在人的肉眼前遁形。他們提出了一種可見光波段多邊形隱身衣的設計方法,通過均勻線性光學變換的方法,設計並簡化了隱身衣的各個部分的參數,對於隱身衣從理論走向實用起到了促進作用。

  「人眼對光線的相位和略微延時並不敏感,」陳紅勝說,通過對理論體系進行進一步簡化,「隱身器件能夠使用更加易得的材料,也不需納米級工藝雕琢,降低了隱身衣的設計和實現難度。」

  在2012年,陳紅勝課題組用一種自然界存在的雙折射晶體研發了一套柱形隱身器件,實現讓一根筷子粗細的物體隱形。2013年,課題組對隱身器件的實現方案進行了全面的評估和設計,最終選用在工業上可以大規模製備的一種玻璃作為隱身衣的材料,將隱身衣的「尺寸」擴增到直徑分米量級以上,並且可以在任意極化的自然光下隱身。

  截至目前,這一可見光頻段的隱身器件還只能在特定的角度上取得理想的隱身效果,如六邊形隱身器在正對六條稜角的角度具有較好效果,而多邊隱身器僅有兩個角度能夠實現隱身。

  陳紅勝表示,這一隱身器件將有望在安全、娛樂和監控應用領域發揮作用。下一步將著力提升隱身的性能,如增加隱身角度、減輕裝置的重量等。

  離應用很遠,但「哈裡·波特」式的隱身衣有望成真

  陳紅勝說,由於隱身衣的研究存在幾個主要的技術瓶頸,如材料參數苛刻、不夠輕便等,因此目前隱身衣的研究主要還處於實驗驗證及測試階段,離應用還有很長的距離。

  據介紹,目前隱身器件實驗研究方面進展主要可以歸為兩類:一類是地毯式隱身器件,物體躲在地毯式隱身器件下面,對於上面的觀察者來說,看到的效果就像平整的地面一樣,由此可以使物體得到隱身,這一類地毯式隱身器件要求物體不能脫離地面,主要是基於光線的反射,參數上相對容易實現一些。通過國內外科學家的努力,目前地毯式隱身器件已經從微波段做到了光頻段,並且隱身的尺度也從幾個波長的大小到達幾千個波長的大小。

  第二類是人們通常所理解的「哈裡·波特」式的隱身衣,可以脫離地面移動,這類隱身衣要求光線能夠繞過中間的隱身區域,參數要求更加苛刻一些。由於工藝設計的限制,目前國際上這部分的實驗工作主要還是集中在微波波段。

  陳紅勝等人的工作屬於上述第二類型隱身器件的研究。如從應用的視角來看,可見光隱身如要能有較好的應用,必須要能夠寬頻帶、全方向、全極化工作,要實現這個最終目標難度非常大。

  儘管如此,陳紅勝課題組和合作團隊的這項研究可以工作在整個可見光頻段和任意極化的光波,並選用了在工業上可以大規模製備的玻璃來實現,將這類隱身器件的設計及實現的難度大大降低,預計未來這類隱身衣有望加速走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 人民日報 》( 2013年11月04日 12 版)

相關焦點

  • 浙江大學研製出「隱身衣」:可使貓和金魚隱形
    那件讓哈利·波特在魔法學校自由穿梭的隱身衣,將不再只出現在虛擬世界中。近期,一則關於「隱身衣」的新聞引起極大關注。新華社11月1日報導:浙江大學研製出了六邊形玻璃「隱身衣」,使鉛筆、金魚和貓成功隱形。
  • 隱身衣有戲:科學家首次研製完全隱形裝置
    原標題:隱身衣有戲:科學家首次研製完全隱形裝置恭喜「麻瓜」們距離穿上現實生活中的隱形鬥篷又近了一步!科學家們已經開發出一種新技術,可以讓物體在陽光下隱形。光譜偽裝技術通過改變與物體相互作用的光的頻率,從而來使得物體變得不可見。
  • 浙大團隊研製基於深度學習的「隱身衣」
    古往今來,從西遊記中遁跡匿影的孫悟空到哈利波特手中神奇的魔法棒,無數神話電影表達著人類對隱身的美好嚮往,也激勵著科學家不斷探尋的腳步。自然界存有兩種「隱身衣」,是生物的生存利器。一種是「螳螂伺蟬自障葉,可以隱形」,螳螂匿藏於樹葉之中,其顏色紋理和背景相似,有利於埋伏或進攻,這種擬態隱身在變色龍和章魚等頭足類生物中最為常見;另一種是透明隱身,即光透過物體時不產生任何散射,例如海樽和水母。近些年,隨著變換光學和新型人工電磁材料的發展,隱身相關的科學研究飛速發展。
  • 微信大爺穿隱身衣隱身,量子隱身衣,究竟是謠言還是確有其事?
    導讀:微信大爺穿隱身衣隱身,量子隱身衣,究竟是謠言還是確有其事?前不久,微信上傳出一段視頻,一位老人拿著一塊自稱有隱身功能的布,當布擋住老人身體時,老人確實消失了。各種各樣的傳言都出來了,比如這是國產的量子隱身衣,以及這是浙大的老師發明的等等。但不久記者就出來澄清了,這並不是真的,而是後期加工做出來的。類似的技術在電影電視上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之前類似的視頻也在網上流傳了許多。那麼量子隱身衣到底是不是真的存在呢?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加拿大發明出來的量子隱形偽裝面料。
  • 英美科學家利用光學原理研製出「隱身衣」(圖)
    英美科學家利用光學原理研製出「隱身衣」(圖)  日本「隱身衣」 來源:法制晚報  首件二維「隱身衣」問世  據美國媒體北京時間今晨報導,科學家開發出全球首件二維「隱身衣」。
  • 浙大隱身衣引驚嘆 揭秘其隱身原理【組圖】
    浙大隱身衣引驚嘆 揭秘其隱身原理【組圖】 浙大隱身衣引美專家驚嘆揭秘隱身衣的「隱身術」  由中美聯合研製的「隱身衣」並不像皮皮魯與魯西西里面的隱身藥水一樣,喝了就可以讓人便透明。這種隱身衣就如同一條浴巾,由數以千計的類似人造玻璃纖維的「超材料」組成,這些材料可以「抓住」微波並改變其方向。
  • 浙大教授研製出六邊形柱狀「隱身衣」(圖)
    10月31日,浙江大學陳紅勝教授研究團隊工作人員演示一件「隱身」裝置的效果。當一支鉛筆被放入該裝置中時,鉛筆的中間部位「不見了」,但該部位的背景圖案仍然可見。  原標題:「隱身」裝置  製造出能實現完美隱形的「隱身衣」,是科學家、工程師及科技愛好者夢寐以求的事。浙江大學陳紅勝教授等帶領的研究團隊,正在從事電磁波「隱身衣」機理及實驗研究。電磁波(包括光波)照射到物體時,會在物體上發生散射;散射的電磁波被接收後,就表明那裡存在物體。
  • 「量子隱身衣」面世? 浙大否認研發稱技術上不可行
    網傳視頻稱國產「量子隱身衣」面世;浙大專家稱現有技術還做不出「隱身衣」一名老人舉著一塊塑料布,面朝鏡頭,展開,舉過頭頂。畫面中,老人「消失」了,眼前只剩背景裡的花草樹木。連日來,一則主題為「大爺瞬間消失」的視頻,引發網絡關注。
  • 隱身衣問世
    「隱身衣」真的被造出來了? 近日,網上熱傳一段「隱身衣」視頻,一位老大爺拿著一塊有隱形功能的布,當布擋住身體時,人就真的消失了,只能看到背後的花花草草。有傳言說這是浙大老師發明的「國產量子隱身衣」,也有網友說這是來自中國的「神秘力量」,還有人說「魔術」而已……真的有隱身衣嗎?人怎麼就能憑空消失呢?
  • 浙大團隊發明神奇隱身衣:魚缸裡魚不見了
    浙大團隊發明神奇隱身衣:魚缸裡魚不見了   陳紅勝團隊完成的這項「在可見光波段實現大型物體的隱形——電磁波『隱身衣』機理」的研究成果,今年10月24日發表在權威科學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雜誌上。
  • 中國研究團隊研製出「隱身衣」(圖)
    10月31日,浙江大學陳紅勝教授研究團隊工作人員演示一件「隱身日前,我國科學家運用這一原理,研製出能夠在可見光波段將生物隱形的隱身器件。  「我們在可見光中實驗實現了物體的隱身,而且無需使用精密設計的納米電磁材料。」浙江大學國際電磁科學院陳紅勝教授領銜的團隊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等國際團隊合作,使用玻璃,製造出了能夠在水中隱形的六邊形柱狀隱身器件和能夠在空氣中隱形的多邊形隱身器件,並用兩種隱身器件使金魚和貓成功隱形。
  • 改變光的折射使物體隱形 「隱身衣」在俄羅斯問世
    荊楚網消息(楚天金報綜合消息) 《哈利·波特》電影中可以隱形的魔法鬥篷也許將在生活中成為現實,俄羅斯烏裡揚諾夫斯克州立大學一名科學家最近已經發明出了一種特殊的「隱身衣」,並且申請了專利。通過多年的研究,加多姆斯基教授發現,一個物體只要覆蓋上一種由黃金膠體粒子製造的「特殊外衣」,就可以從肉眼前消失,也就是達到了隱形的效果。加多姆斯基教授發明的「隱身衣」利用了光的特性和物體的光反射原理。人類能看到物體是因為光射到物體上後,物體又反射了光。只要中斷這個過程,人就看不到物體。
  • 隱身衣問世?真相原來如此
    有傳言說這是浙大老師發明的「國產量子隱身衣」,也有網友說這是來自中國的「神秘力量」,還有人說「魔術」而已……真的有隱身衣嗎?人怎麼就能憑空消失呢?△視頻截圖△視頻截圖為何會被傳為是「浙大老師發明的隱身衣」?
  • 「隱形」不再是幻想?盤點人類已有的「隱形」技術,第四種有點懸
    隱形?力大無窮?如果是我的話,我一定會選擇第三種,沒錯那就是隱形!1897年,一位英國的小說家赫伯特·喬治·威爾斯發表了一部長篇科幻小說,名為《隱形人》。這部小說可以被稱為文學史上最早以人類隱形能力為主題的科幻作品,內容也是比較簡單粗暴,講述了一位天才科學家發明了隱形藥水,但卻因為這種神奇的能力逐漸迷失自我最終導致毀滅的故事。
  • 大爺穿上「國產量子隱身衣」憑空消失? 真相是...
    近日,網上熱傳一段「隱身衣」視頻,一位老大爺拿著一塊有隱形功能的布,當布擋住身體時,人就真的消失了,只能看到背後的花花草草。有傳言說這是浙大老師發明的「國產量子隱身衣」,也有網友說這是來自中國的「神秘力量」,還有人說「魔術」而已……真的有隱身衣嗎?人怎麼就能憑空消失呢?
  • 大爺穿上"國產量子隱身衣"憑空消失? 真相如此
    真相原來如此) 央視新聞客戶端12月7日消息,「隱身衣」真的被造出來了?近日,網上熱傳一段「隱身衣」視頻,一位老大爺拿著一塊有隱形功能的布,當布擋住身體時,人就真的消失了,只能看到背後的花花草草。
  • 浙大團隊研製微波段「隱身衣」
    光學領域著名期刊《自然·光子學》24日在線報導了浙江大學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教授陳紅勝課題組的一項最新研究:在國際上率先實現基於深度學習的新一代智能隱身器件,可在不依賴任何人為操控的情況下,快速地動態適應變化的背景電磁環境,在微波段實現對雷達「隱身」。
  • 納米織造隱身衣(圖)
    美國的材料學家關於超材料的發現和中國物理學家的反隱形材料研究,讓隱形不再遙不可及。  皇帝的新裝被孩子的一句真話戳穿了:「他沒穿衣服!」這事如果發生在今天,也許會有人懷疑他是否穿的是隱身衣。傳說中的隱身衣總是這樣被使用:齊格弗裡德靠它騙過凡人不可戰勝的女武神,而希臘英雄帕修斯則披著它躲過目光如炬的女妖斬殺了美杜莎。
  • 這段「量子隱身衣」視頻火了,但真相卻是…
    近日,網上熱傳一段「隱身衣」視頻,一位老人拿著一塊有隱形功能的布,當布擋住人體時,老人真的消失了,只能看到了背景中的花草樹木。傳言稱這是國產量子「隱身衣」,還有一個版本稱這是「浙大老師發明的」。這類「隱身衣」視頻在網上流傳很多,記者還找到了一些類似的視頻。比如下面這個動圖中,一位父親給孩子拍攝了「隱身衣」視頻。在視頻的最後,這件「隱身衣」露出了原形,原來就是一塊綠布。
  • 解密浙大隱身衣原理
    披上一件隱身鬥篷,在視野中瞬間遁形,這是人類長期以來的夢想。日前,一隻貓和一條金魚比人類提前「享用」了一種隱身衣。浙江大學國際電磁科學院陳紅勝教授課題組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張柏樂教授等研究團隊合作,使用玻璃製造出了可見光波段的生物隱形器件。這一最新成果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