鈦媒體11月6日消息,今天11時19分,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星時代-12/天雁05)搭載長徵六號遙三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這標誌著,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發射升空,中國航天正式進入6G探索時代。
另據央視新聞報導,此次任務中長徵六號運載火箭可謂「一箭十三星」,除了「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還搭載發射了NewSat9-18衛星、北航空事衛星一號和八一03星。其中NewSat9-18衛星是阿根廷Satellogic公司研製的10顆遙感小衛星,10顆衛星技術狀態一致,均搭載多光譜載荷、高光譜載荷,單星重約41千克,設計壽命3年,發射入軌後與其他7顆在軌的NewSat衛星組網運行,主要用於提供商業遙感服務。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電子科技大學衛星產業技術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徐揚生教授表示,此次研製發射的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是太赫茲通信在空間應用場景下的首次技術驗證,標誌著我國航天領域探索太赫茲空間通信技術有了突破性進展。
業界之所以對太赫茲如此重視,主要是因為太赫茲技術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包括太赫茲將是6G或者7G通信的基礎。
簡單來說,太赫茲通信是全球第六代移動通信(6G)新型頻譜資源的關鍵技術,如同5G將頻譜資源擴展到了毫米波一樣,具有頻譜資源豐富、傳輸速率高、易實現通信感知一體化等優勢,在地面和空間通信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
本次也是太赫茲通信在空間應用場景下的首次技術驗證。
此次發射的「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是由電子科技大學、國星宇航與微納星空聯合研製。
「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校方供圖
研發方之一的國星宇航是中國民營衛星網際網路科技公司,由原衛星及應用領域高校、科研院所、行業應用及部隊的領軍人才在2018年5月創辦,公司曾成功研製發射了全球首顆AI衛星。
過去兩年間,國星宇航完成了三輪融資。目前公司實現了盈利,是中國最快實現主營業務盈利的商業衛星網際網路公司。鈦媒體App了解到,國星宇航預計將於明年登陸資本市場。
今年4月20日,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確將衛星網際網路納入國家新基建戰略,國內衛星網際網路發展迎來重大利好。衛星網際網路和人工智慧、大數據、5G等產業結合緊密,在通信、導航增強、對地觀測等領域擁有豐富的應用場景,未來將面臨萬億級市場空間。
公開資料顯示,國星宇航已承擔多項國家新基建重點任務,成為商業衛星網際網路領域的「國家隊」成員:作為唯一入選的商業衛星網際網路公司,揭榜掛帥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創新重點任務——「Al衛星網絡系統」重點項目技術攻關;「疾控之眼」、「交通之眼」、「園區之眼」AI衛星系統分別入選了科技部多個重點專項項目。
2020年,國星宇航的「星河工程」又被納入四川省新基建重點任務,是中國首個明確進入政府新基建行動方案的AI衛星網際網路工程。「星河工程」聚焦於打造新型衛星網際網路,未來將形成安全可靠、高效穩定的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作為國星宇航的核心技術成果——太赫茲衛星的成功研製發射,將為「星河工程」星座組網及服務打下堅實基礎。
同時,國星宇航是國內用戶數量最多的衛星網際網路公司,曾發布全球首個衛星全直播網際網路平臺——直播地球APP、全球首個衛星地圖網際網路服務SaaS平臺——ADACLOUD,截至目前,國星宇航已累計服務近百家B/G端用戶,覆蓋上億C端用戶。(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林志佳,編輯|趙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