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方法解析:數據埋點怎麼做?
本文從三個部分解析了數據埋點怎麼做——埋點數據來源、埋點流程、產品側制定埋點表。
做數據埋點首先要知悉這兩個點:
用戶信息數據是用戶在產品中輸入的,主要是用戶的個人基本信息。用戶交易數據數根據用戶信息數據購買行為來計算用戶ARPU值和用戶在產品中的終生價值LTV值。
一、埋點數據來源
埋點數據來源可以分為頁面埋點(針對於整個頁面,主要收集進入頁面的用戶數據)和事件埋點(基於某個具體功能點,通俗一點說就是按鈕,主要收集功能點擊人數)
由上面的例子可知:埋點事件分為兩類:
二、埋點流程
一定要明確埋點數據的目的。埋點的目的是為了獲取有效的數據,而數據是否有效是由數據需求拆解到具體「指標+維度」。
比如基於用戶購買商品的轉化流程。用戶路徑是:點擊「去購買」事件→進入「商品詳情」頁面→點擊「立即購買」事件→進入「確認訂單」頁面→點擊「提交訂單」事件(支付)→進入「訂單詳情」頁面。根據所有梳理出的關鍵行為,生成相應的埋點方案。通過埋點數據,進而就可以算出轉化率了。
三、產品側制定埋點表
目前大部分公司基本上是採用第三方數據統計平臺,不同平臺的埋點文檔大同小異,但是同一個公司如沒有統一的埋點規範和埋點管理平臺,就會留下大量的坑。(一千個產品有一千個規範,一千個點可能就有一千個坑),因此標準的埋點文檔很有必要。
數據埋點是為了更好的數據採集,通常記錄用戶行為的基本要素採用4W+1H的方式,即人物(Who)、時間(When)、地點(Where)、行為(What)、方式(How)。用戶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使用什麼方式產生了什麼樣的行為來記錄。
人物、地點和方式是通用數據,主要是針對於用戶信息數據的整理和收集。這兒就不再贅述。而時間維度的數據是根據行為來的。所以重點說下行為數據。
上圖是一個常規的頁面。針對這個頁面統計頁面埋點和事件埋點梳理出來的表為:
如果是自己公司數據後臺梳理埋點,非自定義的。到這兒就已經結束了。如果是用第三方統計工具,需要自定義轉化事件的。接著往下面看。John以GA為例子:
1.GA收集事件的埋點有固定的代碼(第三方的統計工具都是大同小異的),以下是統計方法:
其中欄位說下:
action:事件名
event_category:事件來源頁面
event_label:事件相關值
……其他參數
具體可以查看:google文檔——衡量GoogleAnalytics(分析)事件:https://developers.google.com/analytics/devguides/collection/gtagjs/events
則在上面的頁面,action事件名列表:
對應的參數說明:
event_category代表的是來源的頁面:(也就是哪些頁面有對應的按鈕事件),比如去購買按鈕按鈕有很多頁面入口進來,商品詳情頁(從商品列表進來),秒殺詳情頁(從秒殺列表進來)。就可以在GA跟進對應的事件算出轉化率了。
其他頁面也是如此。
確認埋點區域、內容、形式和APP產品邏輯的對應後,將所有需要埋點的內容整理成埋點方案。撰寫方案過程中要注意:
接下來就可以在GA後臺根據對應的事件來整理轉化率。工具的方法自己去看對應的視頻吧。
作者:John,產品狗一枚,微信公眾號:產品狗聚集地。歡迎一起溝通交流。
本文由@John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來源: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