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朗克常數首次測出:最新版瓦特天平 NIST-4 立功

2020-11-24 IT之家

IT之家訊 普朗克常數記為h,是一個物理常數,用以描述量子大小。在原子物理學與量子力學中佔有重要的角色,馬克斯·普朗克在1900年研究物體熱輻射的規律時發現,只有假定電磁波的發射和吸收不是連續的,而是一份一份地進行的,計算的結果才能和試驗結果是相符。這樣的一份能量叫做能量子,每一份能量子等於普朗克常數乘以輻射電磁波的頻率。

圖片說明:馬克思·普朗克

近日,美國標準技術局的最新版瓦特天平NIST-4首次測量了普朗克常數h,最新的測量結果是6.626,069,83(±22)×10^(–34) J s,研究報告發表在《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期刊上。

其實不只是普朗克常數有新結果,在2018年,度量衡全球大會還將宣布電流單位安培、物質的量單位摩爾、熱力學溫標開爾文和質量單位千克的新定義。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類使用的計量單位也將越來越精確,這對於科技發展有著基礎性的決定意義。

相關焦點

  • 美公布普朗克常數最精確測量結果
    國際度量衡委員會因此決定,將在2018年改用普朗克常數為基準,重新定義質量單位,從而將所有基本單位都改用自然界基本常數來定義。按規定,在今年7月1日之前,必須有4家機構向國際科技數據委員會(CODATA)提交普朗克常數測量值,且其中一種的測量精確度要達到2×10-8,另三種的測量精確度要達到5×10-8。
  • 我國具備普朗克常數測量能力
  • 我國成為可獨立測量普朗克常數的國家
    本報訊 日前,由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承擔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能量天平質量量子基準研究」通過國家質檢總局組織的專家驗收。該課題通過「能量天平」方案,開展對普朗克常數測量和質量量子基準及其關鍵技術的研究,建立能量天平法測量普朗克常數裝置,使我國首次具備普朗克常數測量和千克基準穩定性絕對測量能力,成為國際上第4個可以獨立測量普朗克常數的國家,步入國際計量前沿研究行列。 計量基準的準確與否,需要國際單位制的7個基本單位的保證。
  • 如何使用樂高測量普朗克常數?
    IEEE微信公眾號全面升級了!
  • 物體熱輻射的規律,普朗克常數,普朗克常數
    物體熱輻射的規律,普朗克常數,普朗克常數
  • 普朗克常數改寫「公斤」定義
    多年來,測量的定義——安培(ampere)、燭光(candela)、克耳文(kelvin)、公斤(kilogram)、公尺(meter)、莫耳(mole)以及秒(second)——都已經過重新定義,因而都是以自然發生的現象為為基礎,例如普朗克常數(Planck’s Constant)等。基於實物定義的最後一個SI單位——公斤,最近終於也重新定義了。
  • 普朗克常數
    那麼,在這其中普朗克假設是怎樣的呢?我們需要了解一個物理常量。那就是普朗克常數。在物理學的基本常數中,有些是通過實驗觀測發現的,如真空中的光速 、基本電荷、磁常數 、電常數 等。也有一些是在建立相關定律、定理時被引入或間接導出的,如牛頓引力常數、阿伏伽德羅常數 、玻耳茲曼常數 等。而普朗克常數則是完全憑著普朗克的創造性智慧發現的。
  • 普朗克常數重新定義「一公斤」原器標準
    多年來,測量的定義——安培(ampere)、燭光(candela)、開爾文(kelvin)、公斤(kilogram)、米(meter)、摩爾(mole)以及秒(second)——都已經過重新定義,因而都是以自然發生的現象為為基礎,例如普朗克常數(Planck’s Constant)等。基於實物定義的最後一個SI單位——公斤,最近終於也重新定義了。
  • 從實物原器到常數定義 千克還是那個千克
    即SI基本單位中的4個單位——質量單位千克、電流單位安培、溫度單位開爾文、物質的量單位摩爾分別由普朗克常數h、基本電荷常數e、玻爾茲曼常數k和阿佛加德羅常數NA定義。  加上長度單位米、時間單位秒和光照強度單位坎德拉,至此國際單位制的7個基本單位全部由物理常數定義。這一改變的實現其實是全世界研究者共同努力的結果。
  • 中國科學家測出國際最精確的萬有引力常數—新聞—科學網
    有人說這個發現得益於一顆砸到牛頓腦袋上的蘋果,也有人說這種說法純屬虛構,但無論如何,牛頓成功地讓世界各地的中學課本裡多了一個描述萬有引力的公式:F=G(m1m2)/r2,其中G是萬有引力常數。 他製作了一個輕便而結實的T形框架,並把這個框架倒掛在一根細絲上。如果在T形架的兩端施加兩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細絲就會扭轉一個角度。根據T形架扭轉的角度,就能測出受力的大小。 接著,卡文迪許在T形架的兩端各固定一個小球,再在每個小球的附近各放一個大球。為
  • 從大麥粒到普朗克常數,人類斤斤計較的故事
    這些古老的秤是一些平衡天平,平衡天平的工作原理並不複雜,將要測量的物體放在天平一端,將用來稱重的砝碼放在天平另一端,根據這些石頭或砝碼來測量物體的重量。根據馬文·鮑威爾(Marvin Powell)的大量研究明確表明,美索不達米亞的基本重量為謝克爾,重約8.4克。在美索不達米亞人的楔形文字中,定義謝克爾重量單位是大麥的重量,1謝克爾由180粒大麥組成。
  • 中國科學家測出國際最精確的萬有引力常數
    就在8月30日凌晨,《自然》雜誌發表了中國科學家測量萬有引力常數的研究,測出了截至目前最精確的G值。  卡文迪許的嘗試  G值不明確,萬有引力定律就算不上完美。但是,地球上一般物體的質量太小,引力幾乎為零,而宇宙裡的天體又太大,難以評估其質量。於是,在萬有引力定律提出後的100多年裡,G值一直是個未解之謎。
  • 量子力學的核心,普朗克常數
    普朗克常數定義了我們宏觀實在物理學的尺寸級別,指引了通向奇異量子世界之路。而且微觀世界的量子表現能在宇宙的各種尺度觀測到。實際上,只需要測量陽光的顏色,就能觀測到這種量子表現的效果。甚至還能藉此測量普朗克常數。
  • 【科普向】什麼是普朗克常數?
    ——川哥,於平衡態統計物理課上今天是2016年4月23日,德國著名物理學家、量子論的創始人之一、諾貝爾獎獲得者馬克思·普朗克(Max Planck, 1858-1947)誕辰158周年。本文大致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按照歷史發展的順序簡單回顧普朗克常數的提出和量子力學的發現過程,第二部分按照個人理解簡單介紹普朗克常數在物理學框架中的地位或意義。希望能滿足對量子物理了解程度各不相同的讀者。
  • 三種方法測出三個哈勃常數 到底哪個準?
    三種方法測出三個哈勃常數 到底哪個準?  100多年來,科學家分別藉助對Ia型超新星和宇宙微波背景(CMB)的觀測,測出了兩個哈勃常數的值,但這兩個值並不一樣,這讓科學家們很迷惑。現在,通過對紅巨星的研究,科學家又得出了一個新的哈勃常數值,新值介於上述兩者之間,令整個事件更加撲朔迷離。
  • 普朗克常數簡史
    普朗克在他就任柏林理論物理學教授前,一直在熱力學和電磁學領域努力思考這個問題和相關的問題許多年。在普朗克到達之前,這個職位是給玻爾茲曼和赫茲的,但兩人都拒絕了。對普朗克來說這是幸運的,由於柏林是黑體輻射實驗研究中心,普朗克所潛心進行的實驗工作對他後來的理論成果起到了關鍵的作用。物理學家與同事之間有廣泛的和隨意的交談時,他們往工作得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