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獲悉,由著名製片人羅浩、鬱康淳聯手打造,張豐毅、佟瑞欣、鄭昊等主演的抗戰歷史劇《長沙保衛戰》將於今晚在央視八套黃金檔開播。該劇聚焦了中國軍隊與侵華日軍在長沙進行的四次大規模攻防戰,史稱「長沙保衛戰」。其中,張豐毅飾演抗日名將「薛嶽」,他在記者發布會上笑稱,拍攝過程很艱苦,但不演這個角色會遺憾,「真正的好戲,真的是演員拿命換來的」。
文/廣州日報記者 莫斯其格(除署名外)
故事:嚴肅反映三次長沙保衛戰
作為首部走出國門的中國抗戰題材電視劇,《長沙保衛戰》在今年第16屆俄羅斯國際電影電視節上一舉奪得「評委會特別大獎」。電影節評委會一致認為,《長沙保衛戰》通過電影化的鏡頭、史詩化的拍攝手法,生動並深刻地用電視語言體現了中國作為世界大國的和平責任,在劇集內容上,體現了人類靈魂深處最真善美的訴求,以及對被戰爭扭曲的人性的拷問與反詰,激發警醒了世人對世界和平的永恆渴望。這是所有國產戰爭片所逾越不了的宏大視野與優秀的精神內涵。日前,《長沙保衛戰》還在俄羅斯塞瓦斯託波爾第十屆「共贏」國際電影電視節上榮獲「大功勳編年史」獎項一等獎。接連斬獲兩個業內國際大獎後,《長沙保衛戰》作為央視電視劇頻道的歲末重磅大劇壓軸播出,自然備受期待。
記者在採訪中獲悉,電視劇《長沙保衛戰》以大歷史觀為主導,嚴肅反映了三次長沙保衛戰的艱苦歷程。相較以往僅局限於某次交鋒、某場戰役或者某個兵種的戰爭劇,《長沙保衛戰》集中系統地將七十年前這段發生在長沙不屈不撓的抗爭史加以影像化呈現。
從片花來看,《長沙保衛戰》從法西斯戰爭黑雲籠罩下的世界大格局著眼,勾連歐戰爆發、「東方慕尼黑」陰謀、法國戰敗、蘇德交戰、珍珠港事件等一系列戰火燃燒的時空,清晰呈現了風波詭譎的國際關係與世界態勢;再從盟國領袖與國共高層刻畫到地方小警察與平民老百姓,人物群像精雕細琢;泥濘的戰壕與慘烈的戰爭場景足以媲美年度大片;將死士兵發自肺腑的怒火與少年悲戚的吶喊聲更使觀眾仿佛穿越回到歷史的漩渦中,被片中悲壯的力量感染。導演董亞春表示:「《長沙保衛戰》以氣壯山河的氣勢底蘊,帶領觀眾回到70多年前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給觀眾以最純粹也最壯懷激烈的視聽盛宴。」
《長沙保衛戰》還展現了長沙城軍民共同修築攻防的情景,以及「天爐戰法」的誕生等重要歷史事件,劇情緊湊激動人心。製片方表示:「好的戰爭歷史劇,就是對戰爭殘酷的再現,是對戰爭扭曲人性的嚴肅拷問,是將呼籲世界和平的理念傳達給世人的正能量劇。」
場景:「一比一」全景復原長沙戰場
長沙會戰是抗戰歷史上中日雙方出動兵力最多、規模最大、歷時最長的一次大會戰,死傷人數以十萬計。為呈現這段歷史,《長沙保衛戰》的製作方和光傳媒斥資千萬打造出一座「一比一」仿真長沙古城。作為整場戰役的核心區域,長沙城的製作極為考究,昔日老城牆上的口號標語、老公館門口的宣傳塗鴉、商業街中琳琅滿目的畫報廣告,無不透露出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老長沙市井氣息。
此外,《長沙保衛戰》劇組在場景的設計上極為較真。劇組從史料和老人的記憶中尋找線索,如實復原了像楊裕興麵館、李福星扇店、馬太生綢莊、九如齋南貨、謙順糧棧等當時的「名牌」和著名老字號,還在長沙市區內的天心閣、第一師範、嶽麓山上的愛晚亭和位於長沙縣的李默庵故居、靖港古鎮等長沙市郊取景拍攝,原汁原味地保留了長沙的歷史印記。可以說,這部電視劇從布景、參演群眾、就算是拍攝時期陰冷潮溼的天氣都是原汁原味的「來自長沙」,跟「橫店牌」抗戰劇有所區別。
導演:歷史需要嚴肅對待、懷有敬畏之心
「哪個民族會戲說自己曾經的苦難?」導演董亞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幾年抗戰劇出現若干雷點,譬如向空中投擲一枚手榴彈炸毀日軍一架飛機、手撕鬼子、一個女兵毀滅日軍一個連這種情節,本劇絕對不會出現!」他直言:「創作者必須要對歷史、對抗戰中的犧牲者保持敬畏之心,要客觀真實,要嚴肅對待,要有敬畏之心。」編劇錢林森接受採訪時則表示對拍攝效果很滿意:「我從頭到尾將自己的作品看了一遍又一遍,每次都禁不住淚流滿面,拍出來的效果讓我很震撼,畢竟文字的表達還是有一定差距,我真的被深深感動了!」
此外,近幾年螢屏一大趨勢是戰爭劇顏值也開始爆表,美男演員集體轉型硬漢軍人,引起熱議。一些觀眾認為,把戰爭劇偶像化太兒戲,但也有觀眾認為戰爭戲加入時尚元素更吸引人。對此,董亞春導演認為,當下社會還是需要一些充滿正能量和正義感的正劇,而《長沙保衛戰》正是對「光明、血性、正義、英雄」的一種正確解讀。
演員:張豐毅領銜鐵血夢之隊
《長沙保衛戰》的製片人羅浩表示,該劇是中國電視劇史上「最血性、最男人」的作品,而領銜這一「鐵血夢之隊」的是「硬漢專業戶」張豐毅。
劇中,張豐毅飾演素有「鐵血戰神」之稱的抗日名將「薛嶽」。對於這個角色,張豐毅坦言演得過癮、演得提氣,「薛嶽是傳說中的『中國抗日第一戰將』,我只有盡我所能,為觀眾呈現出他極具傳奇色彩的人生,以此向這位英雄致敬」。張豐毅坦言拍這部戲條件艱苦,需要在冬天溼冷的氣候中拍攝,現場寒風刺骨,還有許多場大雨傾盆、過江襲擊、泥坑戰壕裡面摸爬滾打的「髒戲」。但是,在張豐毅看來,「要是不演這個角色我這輩子會覺得很遺憾!」張豐毅表示:「真正的好戲,真的是演員拿命換來的!有的時候我們拍了三天或者四天的戲,可能剪到鏡頭裡才不到1分鐘。即便是這樣,也沒有人叫過苦。因為我們知道我們拍這個戲的意義。有時候我覺得我不是在表演,真的是在體驗先烈們曾經受過的苦難。」
除了張豐毅外,該劇硬漢眾多,實力派男演員佟瑞欣扮演一個機智勇敢、寬容果斷的共產黨通訊處主任;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得主鄭昊扮演新婚燕爾卻要奔赴戰場執行任務的小警察……根據導演董亞春的說法,演員們拍這部戲都很苦,「這部戲炸點密集,光是炸藥就耗費約有100餘噸,男演員們經常背著十幾斤的軍事裝備在各個戰壕與炸點中穿梭,不是硬漢根本無法完成拍攝!為了真實表現三次長沙會戰的殘酷與震撼,演員們常常在幾十個『炸點』的包圍中完成一次次表演,皮肉傷成了家常便飯,甚至一些參與演出的『小鮮肉』們最後發現自己變成了『皮糙肉厚』的硬漢型男。」
張豐毅:自認就是「戲霸」
即將於15日央視八套開播的《長沙保衛戰》中,張豐毅再次飾演了一個鐵血硬漢——抗日名將薛嶽。生活中的張豐毅,則因為不易親近而被稱為「圈內第一傲嬌戲霸」,對此他調侃道:「說明大家還挺看得上我的。」
文/廣州日報記者 林芳
廣州日報:您給觀眾的角色印象大多是硬漢,這次在《長沙保衛戰》裡的表演又非常硬氣,會對「硬漢」產生審美疲勞嗎?
張豐毅:硬漢角色我演得還不夠,怎麼會厭倦?我打小就希望自己成為一個「硬漢」,肌肉發達又很有腦子的那種男人。我一直很討厭脂粉氣、娘娘腔的男人。
廣州日報:對於外界賦予您的「戲霸」稱號,你怎麼看?
張豐毅:我還是很樂於接受「戲霸」這個稱呼的。我聽別人說,「戲霸」就是表演藝術家的意思,那還挺看得上我的。像李保田、王學圻、陳寶國、陳道明、姜文啊,這些「戲霸」不都是表演藝術家嘛?能跟這些表演藝術家相提並論,這是我的榮幸啊。
廣州日報:在現實生活中,您也是那種特別傲嬌、特別冷感的人嗎?
張豐毅:在媒體面前,我可能常給人一種很孤高的感覺。但是,私底下我其實是很透明的,也挺隨和。而且,我很善於在尋常生活中發現快樂,一件小驚喜就足以讓我享用很久了。比如,我很喜歡在自己家的院子裡種幾棵果樹,看著它從開花到結果,這個過程充滿快樂。我特別喜歡大自然,喜歡草地上的野花。這種愉悅多了,人的生活質量自然也跟著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