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忠範:「矽材料的發展堅持了20多年才盈利,所以,進入一個材料領域且要有所突破,其實是需要堅持的。石墨烯產業需要提前布局,爭奪核心競爭力,從業者也要明確認識新材料產業發展的規律,絕不能急功近利。」
這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長劉忠範說到的。
石墨烯的研究在我國其實已經有很多年的研究了,現今市場上也已經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石墨烯類應用產品。據不完全統計,2016-2017年,在中國的石墨烯相關產品新增800多種。
雖然成績如此可喜,但是,石墨烯企業也有不少的難言之隱。它惟一的缺點就是貴。
」貴「,是石墨烯產業化應用的一道「坎」,要真正進入大規模的產業化階段,石墨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現狀:產業化空間打開 進程仍然緩慢
目前我國得石墨烯行業得集中程度並不高,石墨烯中大多數企業規模偏小,資金、科研等投入並不高,缺乏龍頭企業的帶動。而在國外,像三星、IBM這樣的大公司,都在進行大的商業布局。
比如三星集團,有將近500個專利中,有一部分是專門做技術的,有一部分是做設備的,還有一部分是做方法論的以及做應用的,這種商業模式是全產業鏈的布局。
而我們國家的企業不僅缺少這樣的布局,更缺少龍頭企業進行帶動。而有實力的企業,不一定戰略布局做得好,雖然有資金實力,但沒有注重石墨烯產業領域的未來發展,資金、科研力量跟不上,也是大有人在。
另外,關於石墨烯的大規模的應用尚未打開,產業環節的有待改善,專利上低水平的同質化重複建設現象也較為嚴重。創新能力有待加強。
現如今我國的科研院所、高校有很多很多,擁有龐大的科研隊伍,專利的數量也是全球第一,怎麼才能把這兩件事情完美的結合起來,這需要一個過程。
未來:守得住寂寞 提前做好布局
現如今,石墨烯產業已經在多個領域進行運用,近日發布的華為Mate20就是運用石墨烯最好的典型之一,其實,在石墨烯地暖、新能源電池、海水淡化、顯示器、等一些領域已經開始實戰運用,未來的發展就是加強石墨烯行業的標準、裝備、工藝上下功夫。
業內人士認為,石墨烯產業化需要有實力的、看好石墨烯發展的企業帶動,需要從上下遊進行協同,進行系統的產品研發。同時,科學界也需要和產業界有機結合,以便研發出真正造福於人民、造福於社會的石墨烯應用產品。
我國缺少石墨烯的「殺手鐧」級的應用,還沒有獨到的、不可或缺的石墨烯應用。做好一個產業,需要全社會的力量往一處用勁,才能將中國的石墨烯產業推到不可替代的程度。
石墨烯產業想要「待到春花爛漫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