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現熱射病死亡病例 「熱」的傷害值有多重?

2020-11-24 新華網客戶端

  原標題:北京現熱射病死亡病例 戶外作業高發

  紅十字會急救中心ICU一周收治20餘熱射病人;醫生提示長時間高溫工作者、年老體弱者為高發人群

  黃髮建怎麼也想不到,28歲壯實的兒子突然就病危了。

  才玉玲從來不知道,天氣太熱也能讓丈夫得重病。

  謝鳳平剛換工作兩天,就病倒了。她在某籃球場鋪設塑膠地板項目中負責刷膠,推裝有膠桶的小車時暈倒,至今昏迷。

  這三人都患了同一種疾病——熱射病。

  數據顯示,今年入汛以來至8月4日,北京共出現20個高溫日,是1950年以來同期的第三多。「高燒」模式下,快遞員、建築工等多名戶外作業者患上熱射病。

  這是高溫中暑中最嚴重的情況,多表現為頭暈、噁心、極高的體溫、皮膚紅熱且乾燥無汗等。

  多名醫生介紹,當人患熱射病後,身體會持續40℃以上高溫,所有器官幾乎像蒸煮一般,如不及時治療,各臟器功能都會出現衰竭情況,這通常也是熱射病致死的原因。

  「熱」的傷害值有多重?

  熱射病:體溫大於39.5℃、皮膚紅熱且乾燥無汗、昏迷不醒,影響到呼吸、且伴有多臟器功能衰竭。

  應對措施:迅速撥打120,將病人移至陰涼處,用涼水擦拭身體;不要大量飲水。

  熱衰竭:眩暈、嘔吐、痙攣、昏厥等。

  應對措施:給病人喝涼爽且不含酒精的飲料;擦拭身體降溫;開空調;換上輕便的衣服。

  熱痙攣:肌肉疼痛或抽搐。

  應對措施:靜坐休息,飲用果汁或運動飲料,有心臟病史或1小時後熱痙攣沒有消退,要趕緊就醫。

  輕症中暑:頭疼、面色潮紅、口渴、大量出汗、全身乏力、心悸、脈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

  應對措施:陰涼處進行降溫處理,除去衣物幫助散熱,補充淡鹽水或清涼飲料。

  多醫院接診熱射病患者 醫生提示勤補水

  新京報記者獲悉,北京持續20天的高溫日以來,北京朝陽醫院、友誼醫院、中日友好醫院等接診不少熱射病患者,部分出現器官衰竭,被送入重症監護室搶救。

  在北京朝陽醫院急診科,就收治了數位熱射病患者,醫生稱,這些患者的器官「幾乎都像被蒸煮過一樣,迅速出現了功能衰竭,病情危重。」為了搶救這些患者,醫生們連續奮戰了30多個小時。

  據紅十字會急救中心醫生魏彥芳介紹,紅十字會急救中心重症監護室一周收治20多位熱射病人,大部分出現肝功能腎功能衰竭情況。截至8月6日,該中心已有1人因熱射病死亡,還有1例是顱腦外傷加熱射病去世,死因為顱腦外傷。

  魏彥芳介紹,重症的熱射病人不及時救治的話,死亡率高達50%-60%。他提醒,市民如遇高溫天氣,儘量減少不必要的外出。若必須外出或在高溫環境下進行作業,要注意預防措施,及時補充水分,喝含鹽飲料、鹽水,一定程度上可以預防中暑和熱射病。一旦出現中暑情況,要馬上離開高溫環境,給病人補充含鹽飲料,若出現昏迷、意識障礙,或是體溫達到40到42攝氏度,要及時到醫院救治。

  長時間高溫工作者為高發人群

  「熱射病其實是重症中暑情況,高發人群為長時間在高溫、高溼、無通風環境下工作者,或是在家中無明顯通風降溫的年老體弱者。」魏彥芳醫生告訴新京報記者,患病後,病人各臟器功能都會出現衰竭情況,也是致死的原因。

  記者從多名家屬處了解到,這些熱射病患者多為環衛工人、快遞員等戶外工作者,戶外作業成為「高發區」。

  60歲的李和山,是昌平沙河鎮某高爾夫球場園林維護工人。8月1日,午後的太陽直曬,李和山先吃了陣西瓜,隨後背上幾十斤重的打罐機,圍著塑料圍裙,戴上安全帽開始打草、澆水。

  「掃樹葉時,他就低著頭髮呆,說要歇歇。沒一會兒,他又說是頭暈難受,就靠在一棵樹上休息。」李和山的鄰居告訴新京報記者,附近的幾人上前關心詢問,一摸他的胳膊,特別燙,就趕緊打電話聯繫救護車送其去往醫院。路上,有人拿出藿香正氣水給他服用,但已經不管用了。

  李和山被送往北京王府井中西醫結合醫院,該院出具的臨床診斷顯示為,昏迷、心力衰竭。因床位有限,他又轉到紅十字急救中心重症監護室。該中心8月3日出具的初步診斷為:熱射病;肺部感染;低鈉血症、肝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竇性心動過速;雙側胸腔積液。

  ■ 特寫

  建築工人回家路上「突然倒地」

  太熱了。黃髮建抬頭的時候,看到大樓玻璃變成一個個的大光圈。

  8月1日,北京高溫黃色預警中。黃髮建和兒子黃道述在「北京最高樓」的建築工地作業。兒子負責整理鋼材、綑紮鋼筋,早上6點多上工,11點多到下午2點多短暫休息後,再幹到傍晚。除了中午休息能在室內,黃道述大部分時間都在室外,每天工作約10小時,能掙300塊錢。

  當天下午,28歲的黃道述感到身體有些不舒服,並告訴父親。黃髮建回憶,自己讓兒子到陰涼處休息休息。「過了一會兒,他又繼續幹活,下工時又說不舒服,想趕緊回家睡一覺。」他表示,回家的路上,兒子突然倒地,怎麼也叫不起來。

  黃髮建把兒子抱起來,並讓周圍的人趕緊叫急救車。當晚,黃道述被送到紅十字會急診搶救中心的重症監護室。黃髮建接到一份病危通知書,其中的診斷寫著「熱射病」三個字。(記者 張彤 李驍晉 實習生 李森)

相關焦點

  • 小心熱射病 夏天致死率高達50%
    作者: 北京朝陽醫院急診科 馬帥 張放製圖 馮晨清送醫時,產婦體溫高達40多攝氏度,心臟和肝臟都有不同程度損傷。中暑是大家熟知的一種熱疾病,最嚴重的中暑便為熱射病, 死亡率高達50%以上。近段時間,北京持續高溫,為此專家提醒家長,儘量避免長時間暴露在烈日下,一旦出現大汗淋漓,神志恍惚的情況,要及時降溫,千萬不要以為是普通中暑而小視,耽誤治療時間。名詞解釋熱射病(中暑)是指因高溫引起的人體體溫調節功能失調,體內熱量過度積蓄,從而引發神經器官受損。
  • ...新英格蘭|熱射病|綜述|勞力型|經典型|體溫|患者|-健康界
    經典型熱射病經典型熱射病通常發生於年齡較大的成年人,他們對熱刺激的調節能力較弱,尤其是慢性病患者,以及生活無法自理的老年人。隨著全球氣溫上升,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市內熱島效應成為經典型熱射病發生的主要外部致病因素。根據美國國家氣象局的數據,近年來,熱浪造成的死亡人數遠超其他極端天氣。
  • 《熱射病》一篇來自新英格蘭雜誌的綜述|新英格蘭|熱射病|綜述|...
    經典型熱射病經典型熱射病通常發生於年齡較大的成年人,他們對熱刺激的調節能力較弱,尤其是慢性病患者,以及生活無法自理的老年人。隨著全球氣溫上升,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市內熱島效應成為經典型熱射病發生的主要外部致病因素。根據美國國家氣象局的數據,近年來,熱浪造成的死亡人數遠超其他極端天氣。
  • 大連:七旬老人患熱射病 全身多臟器衰竭
    休克、全身多臟器衰竭、凝血功能異常……8月14日,本市一位七旬老人被發現昏倒在家中,送醫檢查後被確診為熱射病,至今仍在重症監護室(ICU)搶救。熱射病是中暑的一種,也是最嚴重的一種。今年暑期,濱城持續高溫,本報熱線中心先後接到多起關於市民中暑的報料。
  • 反常氣候致熱射病例增加 2名重度中暑市民身亡
    持續高溫炙烤下,申城連日來不斷出現重度中暑的熱射病市民。昨天,閔行區連續收治2例熱射病例,而此前3天內,本市已有2人在送到醫院時因中暑程度過重而不治身亡。他表示,重度中暑在醫學上又被稱為熱射病。熱射病常發生在氣候持續高溫悶熱的情況下,由於人體體溫調節功能失調、汗液無法正常排出,體內熱量積蓄過度,最終導致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熱射病不僅僅發生在烈日高溫暴曬時,室內也可能會發生。」鄧星奇表示,當室內溫度高於35度時,體質虛弱或自身有基礎性疾病的中老年人尤其容易患熱射病。
  • 首都阿布賈首列拉薩熱病例死亡
    據尼衛生部通報,拉薩熱已在尼10個州爆發,疑似病例93例,死亡人數上升到41人,首都阿布賈報告首列死亡病例,最近48小時沒有收到新增病例。衛生部長Adewole呼籲市民不要恐慌,但如有相應症狀,應立即就醫。
  • 中國熱射病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2019)
    熱射病的發病率和危害性可能遠超預期。調查資料顯示,在高強度運動中發生猝死的主要原因是熱射病而非心血管意外;而由熱射病導致的死亡可能超過所有自然災害導致的死亡總和。1.概述熱損傷因素作用於機體,可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變化,表現為由輕及重的連續過程,包括先兆中暑、輕症中暑和重症中暑,統稱為熱致疾病。
  • 這個「熱」出的病有多嚴重?
    60的王大爺就因為在野外垂釣了幾個小時患上熱射病,意識不清胡言亂語,醫生說這種病任其發展會導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會有生命危險! 接診王大爺的浙大一院神經內科魏瑞理醫生仔細了解了王大爺的症狀後,他表示熱射病有可能出現意識障礙、說胡話等一些精神症狀,嚴重的時候還會昏迷,多器官衰竭,甚至導致死亡。還好現在王大爺症狀還不重,對他定製了針對性的治療方案,包括控制體溫、輸液保持內循環穩定,以及採用一些保護腦細胞免受損害的藥物治療,改善其精神症狀。
  • 六旬老人躺草坪上休息 因太陽直射太強中暑死亡
    南京鼓樓醫院和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先後收治兩例熱射病(嚴重中暑)患者,中大醫院收治的一例老年男性中暑患者,送到醫院搶救時呼吸、心跳全都停止。經過體溫測量,老人的體溫高達42℃,經全力搶救無效死亡。  老人躺在草坪上中暑死亡  中大醫院收治的熱射病患者於某來自安徽,60多歲。
  • 地球「發燒」時:最熱的6月、最小南極海冰面積…
    氣象學家們相信,2019年將是人類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幾個年份之一。儘管這個夏天剛剛過去一半,但他們對此有十足的把握。  世界氣象組織(WMO)預測,最近5年會是有史以來最熱的5年。這已經是他們連續第三年做此預測。此前,全球平均溫度最高的5年,分別是2016年、2015年、2017年、2014年和2018年。
  • 幾內亞發生一例拉薩熱確診病例
    拉薩熱病毒傳染的病例數每年在西非估計在100,000 到300,000人,大約5,000人死亡。在獅子山及奈及利亞一些地區,約10%-16%至醫院尋求醫療的病患有拉薩熱病,這顯示了拉薩熱對這個區域的民眾所造成嚴重的衝擊。大約80%民眾感染拉薩熱病毒時,症狀可能不明顯,其餘20%感染拉薩熱病毒時,出現嚴重多系統疾病。致死率可能高達50%。致命病例發病14天內通常發生死亡。
  • 140年最熱?部分地區體感溫度超55℃,保命重點防好三種病
    圖片來源:中國天氣網 7月28日,我國高溫範圍繼續擴大,炎熱程度有增無減。不僅是東北地區開始躋身加入「熱到膨脹」行列,華北,黃淮一帶還會從「熱到扭曲」過度到「熱到融化」。
  • 熱死人真的能嗎?專家提醒:盛夏來臨千萬小心這種病真的會熱死人
    常聽人說:「熱死人!」熱,真的能死人嗎?別說還真有可能。王先生是汽車配件烤漆車間的工人,近日,他和往常一樣按時到單位上班,因車間內溫度較高,加之通風不良,下午兩點,他突然覺得頭暈、肢體無力,不久就四肢抽搐昏倒在地,同事立即把他送往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急診科救治。
  • 美國確診病例超427萬!川普炮轟推特熱搜:令人噁心!有超多關於我...
    「看推特所謂的『趨勢』(熱搜榜),實在是令人噁心,那上面關於我的熱搜太多了,但沒一件好事。他們去找一些所能找到的任何東西,儘可能地把它弄糟,然後讓它『爆』掉,試圖變成熱搜。」川普批評說,「真是荒唐、非法,當然也很不公平!」美國《國會山報》稱,最近幾個月,川普與推特的關係變得越來越有爭議。此前5月,推特有史以來第一次給川普的推文貼上了「事實核查」的標籤,提醒受眾注意此貼可能有誤導性。隨後,川普連續發帖反擊,指責推特「幹涉2020年11月大選」。
  • 顱骨缺損是不是怕熱,對大腦有什麼傷害?
    「顱骨缺損是不是怕熱,對大腦有什麼傷害?」很多患者因為各種原因而造成顱骨的缺損後會擔心顱骨缺損的危害,比如會不會怕熱,對大腦有什麼傷害等。對於患者普遍關心的這些問題,這裡來做一個解答。顱骨缺損是可能會有很大的危害的,不僅對大腦可能有傷害,而且在全身都可能會表現出一系列的不適症狀,稱為「顱骨缺損症候群」。
  • 深圳市三醫院確診鸚鵡熱罕見病例
    前一陣,他突然發病、高燒不退、有肺炎表現、發病後呼吸急促,還接觸過禽類!在冬季,有這樣的表現,第一想到的就是人感染禽流感。但沒想到,醫生們竟然在他的體內檢測不出相關病毒。記者今日從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南方科技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以下簡稱「市三醫院」)獲悉,該院11月27日確診吳先生得的是罕見的鸚鵡熱衣原體感染病例。這是迄今深圳市三醫院第二例確診鸚鵡熱的患者。
  • 北京疾控部門提醒:高溫天氣要多喝水吃清淡睡好覺
    這些天北京持續在高溫高溼的環境下,記者從北京朝陽醫院、中日友好醫院等醫療機構了解到,近日醫院陸續接診了多例中暑患者,其中還有中暑程度最嚴重的熱射病患者。北京急救中心120和北京紅十字999急救中心每天也有接到中暑患者的急救報警電話。為了應對高溫高溼天氣帶來的挑戰,目前急救車上均已配備了防暑降溫的藥品。999的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車上配備了藿香正氣水、補液鹽水等。
  • 不容忽視的「熱疾病」 專家稱了解發病機制可預防
    :百度圖片   目前正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服用抗抑鬱、安眠藥的人更容易受極端熱環境影響。   郭黎表示,熱疾病或因此導致的死亡是可預防的。據一項國外調查資料顯示,在1979~2003年間,熱疾病導致的死亡在美國已發生8015起。在2001年,有300人死於熱疾病。   而按照發病機制,熱疾病可分為:熱痙攣、日射病、熱衰竭、和中暑四種類型。郭黎強調,熱疾病這四種分型是相對的,而通常表現為混合型。
  • 當「社會性死亡」成為網絡熱搜
    一場發生在高校的「騷擾風波」,讓「社會性死亡」這個詞成為網絡熱搜。作為社會性的動物,人們在與他人打交道的過程中難免遭遇窘迫和難堪。這可能是因誤解帶來的小尷尬,可能是因社交能力不善造成的誤會,還有可能是行為不端引發的社會牴觸,這種自身形象在社交場景上發生的折射、扭曲或反噬,被網友統稱為「社會性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