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青娥,女,1968年10月出生,洛陽市第八中學教師,從事化學教學工作。她二十多年如一日,始終奮戰在教學第一線,沒有缺過學生一節課,無數次給學生義務補課,帶病堅持工作。10多年來,她獨自一人帶著重度殘疾的兒子,生活舉步維艱。她對自己的孩子不離不棄,對學生更是盡心盡力。因給兒子治病,她經濟拮据,卻仍慷慨資助貧困學生,積極參加賑災、慈善、扶貧等捐款活動。她用一顆大愛之心點燃學生們的希望之火,用柔弱的雙肩扛起沉甸甸的教育重任,為學生們播撒一縷縷愛的陽光。她曾獲得省優秀輔導教師、省教學技能競賽二等獎、兩個省級課題結項、市優質課大賽二等獎、市師德標兵、市多媒體課件製作二等獎等榮譽稱號。
樂為紅燭照他人——洛陽市第八中學教師周青娥
周青娥是洛陽市第八中學的一級教師,從事化學教學工作。從滿懷一腔激情的教育新兵成長為初心不變的優秀教師,她二十六年如一日,始終奮戰在教學第一線,日月為伴,星辰為證,用自己的真善美解讀教育的真諦,用高尚的品德捍衛師魂,用頑強的毅力實現著教育夢。她以一顆大愛之心點燃了數千孩子的希望之火,以柔弱的雙肩扛起沉甸甸的教育重任,為學生們播撒一縷縷愛的陽光。
堅定信念愛崗敬業
對周青娥來說,二十六年的執教生涯變化的是歲月,不變的是育人成才的堅定信念。「是金子就要讓它閃光,是種子就要讓它發芽,是煤炭就要讓它發熱,即使是頑石也不應言棄,要讓它鋪路架橋。」正是這樸素的思想,將周青娥植根於教育事業,將她堅固在農村這片土地,支撐她度過一個又一個難關。
父親病重時,周青娥一邊堅持工作,一邊利用下課時間為父親盡孝。每天晚上,她趴在父親的病床邊給學生批改作業,第二天一早又匆匆趕往學校按時給學生上課。直至父親離世時,周青娥還在忙碌著整理高考考場。後來母親病故,周青娥利用下班時間匆忙趕回家處理母親的後事,第二天又強忍著悲痛返校照常上課。
生活的艱辛不止於此。周青娥有一個重度殘疾兒子,十多年來她獨自一人把孩子拉扯長大,母子倆相依為命。為了給兒子治病,周青娥一家生活得十分清貧。孩子小的時候由於要接受復健治療,往返一趟就要近兩個小時的時間。每到治療的日子,一放學周青娥就抱起兒子急急忙忙去趕公交。為了不影響學生的晚自習,很多次她都不得不帶著兒子乘計程車返回學校,而那一趟車費對周青娥來說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下了晚自習後,已經疲憊不堪的周青娥還要趕回家給孩子晚飯,並批改作業、收拾家務直到深夜。
雖然艱辛,但二十多年來,周青娥始終奮戰在教學第一線,不論上課,還是輔導,她總是提前到校,從沒遲到或缺過課。周青娥把敬業當作一種習慣,視為自己的責任。
情深似海愛生如子
對待學生,周青娥始終捧著一顆公心,她要求自己對每個學生都做到公平、公正、公益。每到周末,她都會邀請那些因為家離得遠、無法回家的學生到自己家中吃飯、休息。2015年初,周青娥所任教班級的一個學生因為思想懈怠,學習興趣低下,老師和家長都很著急。為此,周青娥多次與他談理想、談人生,走進他的心靈,並在學生生日那天定了一個大蛋糕,還在學生生活拮据是主動塞給他一百元生活費。
一個蛋糕、百十元生活費,這在別的人眼裡或許不是什麼大數額,但是對於清苦的周青娥一家來說,卻已是十分奢侈的了。要知道,為了省錢給兒子治病,平時生活裡周青娥每分錢都要精打細算。然而,每每遇到扶貧、助學、賑災等捐助活動,周青娥卻從不缺席,總是義無反顧地踴躍參加。2000年前後,為了帶兒子治病,周青娥花光了她所有積蓄。有時,看病歸來,身無分文的她甚至不得不背著兒子走幾十裡路從火車站步行回家。雖然自己生活地困難,周青娥卻從不開口相同事、朋友求助,相反,她還和其他老師一起解囊資助學校的貧困生,直至兩年後學生畢業。
淡泊名利無私奉獻
在學生和兒子之間選擇,周青娥的天平總是不自覺地向學生傾斜。經過幾年的治療,兒子勉強達到上學的條件了,由於兒子的學校離家遠,路上人多車雜,每天周青娥都得接送兒子上下學。但為了完成學校的工作,已記不清有多少次,等周青娥趕去接兒子時,夜深的已經伸手不見五指。有時,一直等不到周青娥,著急的兒子自己走出了學校。等到周青娥趕到時,發現孩子正顫巍巍地夾在十字路口東來西往的車流中。2007年6月15日的傍晚,周青娥在學校給學生們進行競賽輔導,突然雷電交加,狂風瞬間扯下天幕,大雨傾盆。等到輔導結束走出教室,周青娥發現渾身溼透的兒子正蜷縮在樓梯拐角處瑟瑟發抖,而那一天正是兒子的生日。
常年的超負荷付出使周青娥積勞成疾,頸椎、腰椎疼痛常常讓她痛苦不堪。2015年11月中旬,她的腰椎病復發了,腿部鑽心地痛,寢食不安,但她仍然一如既往地上講臺講課、伏案改卷,從未因此而放棄工作。每逢學校安排她外出改卷、監考,即使是周末或節假日,即使工作地點離家很遠,周青娥也從不推脫。一次,周青娥被安排參加全市高三年級「三練」改卷的工作。執拗的孩子得知評卷是輪著去,而周青娥卻每次都去,就死死拽住著不讓她去,朋友和同事也都心疼地說:「孩子說的有道理,你就讓學校再派人吧。」然而周青娥怎麼也不同意:「學校領導既然安排讓我去,我就得完成,不然會給領導和其他同事添麻煩。」
2015年,學校一名老師生命,學校希望周青娥代課。沒有念及自己長期嚴重透支的身體,周青娥爽快地答應了,超負荷工作一幹就是一個月。不知從何時起,同事們送給她一個綽號,叫「拼命三郎」。
拼搏進取銳意創新
在教育教學方面,多年來周青娥堅持深入鑽研業務,不斷優化教學,同兄弟學校的同行進行教學交流,把別人的有益經驗在自己的課堂上加以借鑑。在不斷進取努力下,周青娥的教學水平得以持續提升,她曾獲校區級優質課獎多次,獲市級一次,省級兩次。
周青娥還根據她所教授的化學學科學科的特點,自製教具,開展研究性學習,引導學生利用廢物進行小製作,啟迪學生們環保意識、節約意識、能源意識。她指導的多名學生曾獲省級競賽獎、市級研究性學習優秀獎,她撰寫的《化學平衡到底如何移動》等多篇論文獲獎;她本人也多次被授予省市級優秀輔導員、市級研究性學習優秀輔導員、學校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兩次被評為學校師德標兵,2014年被評為洛陽市師德標兵。目前,她正積極投身課題研究,主持參與的兩個省級課題已經結項,一個市級課題正在進行中。
返回洛陽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