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醫學院校主要有兩類,一是直接以醫學為中心、以醫學命名的高校,比如著名的北京協和醫學院、首都醫科大學、南方醫科大學等;還有一種是頂尖的綜合性大學所設的,且大多行使有相對獨立管理權限的醫學院(部、中心等),這主要是原先的醫科大學併入這些綜合性大學之後形成的「特色局面」,比如北大醫學部、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浙大醫學院等。
說起這些醫學院校的排名,流傳有「北協和、南湘雅、西華西、東齊魯、中同濟」之說,但那是江湖上的傳說了,如今已有多所醫學院校,實力完全不低於甚至超過「湘雅、華西、齊魯和同濟」。就比如說上海交大和復旦的醫學院實力,已經超乎很多人的想像了,無論是排名結果,還是學科評估、入選雙一流,那都「媲美北協和、超越南湘雅」了。
歷史沿革介紹
上交醫學院的前身是由聖約翰大學醫學院、震旦大學醫學院和同德醫學院於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時合併而成的上海第二醫學院,1985年更名為上海第二醫科大學。1997年,進入「211工程」行列。2005年7月,上海交大與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合併,改為上海交大醫學院。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辦學歷史追溯至創建於1927年的國立第四中山大學醫學院,這是中國人創辦的第一所國立大學醫學院,1932年獨立為國立上海醫學院,1952年更名為「上海第一醫學院」,1959年,被定為全國16所重點高校之一,1985年更名為「上海醫科大學」。2000年,上海醫科大學和復旦大學合併辦學,組建新的復旦大學。2012年,新的上海醫學院成立,根據復旦大學的授權,在大醫口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科建設等方面行使相對獨立的管理權限。
綜合排名
在《醫學界》2019中國最佳醫學院校綜合實力排行榜上,上交醫學院憑藉在科學研究、教育資源、醫學臨床、人才培養和畢業生滿意度這五個衡量維度都「360度無死角」,再次蟬聯榜首之位,高於北京協和醫學院。
復旦上海醫學院僅次於榜單第二的北京協和醫學院,位居榜單第三位。榜單第四是北大醫學部,榜單第五是首都醫科大學,再其次是浙大醫學院、川大華西醫學中心和中南湘雅醫學院。
學科情況
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上交醫學院的臨床醫學全國排名A+,基礎醫學A-,口腔醫學和護理學B+,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B-;復旦上海醫學院的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為A,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中西醫結合和藥學為A-。
在雙一流學科入選上,上海醫學院共入選有臨床學科、口腔學科、基礎學科和藥學(與藥學院共建)共四個學科;復旦上海醫學院共入選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中西醫結合和藥學四個學科。
再來對比下北協和、南湘雅等院校情況。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北京協和醫學的基礎醫學、藥學和生物學獲得A+評價,臨床醫學獲得A評價,護理學和生物醫學工程學獲得A-,居全國高校醫學領域之首;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的護理學獲得A+評價,臨床醫學獲得A-評價。
在雙一流學科上,北京協和醫學類共入選臨床醫學和藥學;川大華西醫學院共入選基礎醫學、口腔醫學和護理學三個;浙大醫學院共入選基礎醫學一個;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竟然沒有一個學科入選。
附屬醫院實力
附屬醫院強不強,也是檢驗醫學院校實力的重要指標。在《2018年度中國醫院排行榜》(復旦醫院管理所研究版)中,北京協和醫院奪得榜單第一,川大華西醫院位居榜單第二,上交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位榜單第四,復旦附屬中山醫院、華山醫院分別位居第五、第九。
在《醫院藍皮書2018-2019》醫院排行榜(艾力彼版)中,北京協和和川大華西分別為榜單第一、第二,復旦附屬中山、復旦附屬華山醫院分別是第三、第七,上交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是第四,另外榜單前十的是北大兩所附屬醫院、中山大學、華中科大和浙江大學各有一所附屬醫院。
總結
綜上,可以看出上海交大和復旦的醫學實力,並不輸於我們平常聞名的交大理工和復旦人文的實力。綜合來看,已經穩紮國內醫學院校第一方陣的位置,雖然和北協和尚有差距,但已經跑贏了「南湘雅、東齊魯、中同濟」等一段距離。2018年11月,北京大學牽頭建立醫學「雙一流」建設聯盟,首批成員有北協和、復旦、上交、浙大、武大、華中科大、中山和川大,中南和吉大在第二批入選。
作者:教育評論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