燙傷在生活中是難免會出現的情況,特別是整日和廚房打交道的朋友,不小心觸碰到開水、蒸汽、熱油或明火後,都可造成皮膚熱損傷。
很多人在出現燙傷的第一時間,並沒有劇烈疼痛感出現,這是因為神經還沒有「反應過來」,當神經感知疼痛信號並傳遞給大腦後,疼痛才會隨後蔓延和加劇。
在生活中以一、二度燙傷最為多見,也就是俗稱的「輕微燙傷」。
臨床上將燙傷分為三個等級,一度燙傷只是損傷了皮膚表面,皮膚出現紅腫和異樣疼痛感,但卻沒有明顯水泡;
而二度燙傷則是患者已經出現了真皮損傷,不僅局部紅腫疼痛,且會出現大小不一的水泡;
三度燙傷則是最嚴重的狀態,指的是患者皮下、脂肪肌肉和骨骼都出現了損傷。
很多人在出現燙傷後,都會採用某些土方法來治療,比如塗抹牙膏就是常用到的一種。然而,牙膏其實並沒有治療燙傷的作用,只不過是某種含薄荷物質的牙膏會在患處產生清涼感,緩解了疼痛而已。
既然如此,面對輕度燙傷,究竟該如何做呢?
衝或泡
在發生燙傷之後,患者需第一時間遠離燙傷源,用流動的冷水不斷衝洗患處,維持10-30分鐘左右。冷水能迅速讓皮膚表面的熱度退散,從而降低燙傷對深部組織的傷害。
如若在衝洗時發現疼痛加劇,可減少水流或將傷口持續浸泡在水中10-30分鐘左右。對於不能直接被水流衝泡的位置,可以用涼毛巾溼敷,以緩解疼痛感;
Ps:需注意的一點是,冷水能緩解疼痛感,但患者不能用冰塊直接敷患處,低於5℃的水也不適合。
正確的脫衣
在充分衝洗或浸泡傷口後,疼痛會逐漸緩解,此時應小心去除燙傷處的衣物和飾品等。如若傷口出現了水泡或脫皮和衣服粘附在一起,可以用剪刀輕輕剪開衣物,千萬不要強行將衣物從傷口處剝離,以免弄破水泡或加重傷口症狀。
這是因為水泡在表皮燙傷的早期能起到保護創面的作用,如若將其弄破,反而不利於後期保護,甚至是出現感染。
藥物治療
輕度燙傷且面積不大,可塗抹一些燙傷膏來進行治療,在用藥時輕柔均勻的塗抹在患處和周邊皮膚。另外也可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中藥治療。
需要提醒患者的一點是,對於輕微燙傷最好不要包紮,暴露療法反而有利於傷口恢復,能降低留疤機率。
送醫
如若是輕微燙傷,但是面積非常大,在做完第一和第二個步驟之後,可以用無菌紗布蓋住傷口,以減少外界汙染和刺激,然後再及時就醫進行治療。
如若自己在家強行用藥,往往會適得其反,不僅治療效果過差,還容易造成細菌感染。
燙傷及時進行處理,能減輕身體傷害,且後期留疤的可能性也相對較少。對於嬰幼兒或兒童來說,極小面積的輕微燙傷可自行處理,但是對於輕度大面積燙傷或重度燙傷,家長都需第一時間送醫治療,爭取讓傷害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