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做書」(ID:zuoshu2013),作者 魏森垚,36氪經授權發布。
4月11日,微博用戶@健催jiancui 髮長微博稱大陸版本的《UT2020》為「優衣庫災難級別的中文印刷品」。
在舉例這本「災難級別的中文印刷品」的問題前,先簡單介紹一下這本「冊子」。
全民瘋搶優衣庫聯名款,曾被網民嘲笑像「喪屍」。這一幕發生在2019年,人們哄搶的是優衣庫與KAWS的聯名款T恤。
KAWS不僅是普通人買不起的時尚品牌,也是有巨大升值空間的收藏品。此前就有一件作品拍出320萬港元的成交記錄。
但優衣庫與KAWS聯名款T恤,只需99元。但KAWS聯名款T恤也只是優衣庫UT系列之一。
除了與KAWS或安迪·沃霍等許多普通人人消費不起的藝術家合作,UT也出過漫威、少年JUMP、日清泡麵和Joy Division專輯封面等。
對於UT,優衣庫的官方解釋是——收集全世界流行文化,用原創設計重新表現藝術,音樂,電影等領域的經典文化符號。每個人都可以通過T恤表達自我與熱愛,並與世界分享我們所熱愛的文化。
UT的口號是,WEAR YOUR WORLD,而且要以大多數人都能負擔的價格。
每每UT發布新款,總能引起一陣消費主義狂歡,當搶購UT成為一種潮流時,《UT2020》誕生了。
優衣庫試圖用一本雜誌深度闡釋「聯名款」背後的故事:誰創造了T恤上的花紋?我們所購買的文化符號,它們真正的含義是?
讓搶購UT不再是一種無腦的跟風運動,通過閱讀雜誌讓人們重新思考what does 「culture」 mean to you?「文化」對你意味著什麼?
這個問題也是《UT2020》創刊號的主題。
優衣庫官網《UT2020》介紹
除大陸地區之外,《UT2020》是以雜誌的形式發行,雖然免費,但受訪對象、雜誌主編都是王炸級別。
編輯團隊飛往紐約、倫敦、東京採訪了8位藝術家、設計師、書法家、藝術品收藏家等。你能讀到手塚治虫的女兒(手冢製作公司董事)與漫畫家尻上壽談迪士尼,安迪·沃霍基金會授權總監聊藝術家們的風雲往事,一路從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溜達到高達製造工廠,再到日清泡麵博物館。
雜誌主編更是大有來頭。木下孝浩,投身雜誌行業23年,日本時尚雜誌界的大魔王。他曾在2012年擔任日本老牌時尚雜誌《POPEYE》主編,讓月發行量提升近一倍,用超一流設計和印刷工藝,讓雜誌在網際網路面前毫不遜色。他也定義了新日本城市男孩的穿衣風格。
作為雜誌電子化的堅決反對者,木下孝浩有個執念,他堅信,雜誌就是吸收並容納各種美學的集合體。
而這些關於文化、美學的理想被《UT2020》大陸版徹底毀滅。它就像超市裡的傳單,成了一本免費贈送都沒人要的產品宣傳冊。
北京三裡屯優衣庫店內
@健崔jiancui 指出原版雜誌的封面字體打破優衣庫原有視覺風格,「使用了有襯線字體Clarendon家族中的Super Clarendon Regular字體」,然而「『Magazine』字樣被中文版改為了『世界文創先鋒冊』。這?未免也太文化自信了吧。」
但這只是災難的開始。
翻開第一頁,「混雜在中文黑體字中的英文,先是沒有遵守英文語法的亂用引號,然後使用了非常可怕的自動識別的英文字體」。
圖片來自@健崔jiancui 微博
「談到跨界Crossover時,有時使用特殊字符『✕』,有時使用英文字母『X』。」
「Jean-Michel Basquiat的名字,整本書全部寫為了Jean Michel Basquiat。」
看到@健崔jiancui的微博後,我們第一時間前往優衣庫店內,領取了一份免費贈送的《UT2020》,雖然第60頁並沒有寫錯「Jean-Michel Basquiat」。但這本冊子的確無法用「好看」來形容。
尤其是知道了雜誌的母胎背景,看到全球各地喜迎UT創刊號,低頭再看大陸版心中泛起一陣苦澀。
健崔從非常專業的角度指出,「在版式設計上,有一些頁做了頁中的『版心線框Box』,但是居然每頁的Box的大小是不一樣的,比如連續的34-35和36-37頁兩個跨頁,對比查看,差了3毫米。」
但即便不懂編輯、排版、印刷,甚至無閱讀習慣的普通老百姓,也能從這本冊子中感到微妙的醜感。
整本冊子就像被「黑體」PUA了一樣,書中的中文部分只分為:大一點的黑體,小一點的黑體,加粗的黑體和更粗的黑體。
以及每段開頭空格也很微妙,用過Word文檔所以理解為什麼會這樣,因此你無力責怪,但也無法感到舒服。
還有莫名比平常「頭大」的「藝」字。
實物比所拍攝的更顯「頭大」
有沒有一種可能是,《UT2020》本身就很糟糕呢?
我們在網上找到了原版內頁,並與大陸版做出對比。
原版內頁
大陸版內頁
看似沒有太大差別,可就是哪裡不太對,所以才稱之為微妙的「醜感」。
原版為日、英雙語,至少字體、大小、字重會因為內容產生一些變化。但大陸版,說不出哪兒有問題,只覺得沒努力。
確實也沒努力,整本冊子看起來很像放棄排版,只是1:1翻譯了原書內容,並把內容塞進了空白處。
翻譯同樣給人一種感覺:勉強在做,不想努力。
比如這篇相當珍貴的採訪,手冢與尻上壽的對談,大陸版的標題被翻譯為「關於迪士尼的對話,兩人均已定居東京」:
或許有人會提出讓漢字背鍋,漢字總體比較「醜」,英語、日語更容易排版。
那麼我們再對比一下臺灣繁體字版與大陸簡體版。
不小心實錘了大陸版不僅沒認真排版,也沒好好翻譯……對比之下,完全是兩套文本。
臺版
大陸版
臺版
大陸版
假如《UT2020》只是一本擺在店裡給大家免費拿的購物指南,做到這個程度或許不能稱為「災難級」。
但我們需要搞清楚,這本「冊子」是被當成一本雜誌製作的,最終這些付出從設計到內容被全部毀掉,並起了《世界文創先鋒冊》這種非常形式主義空而大的名字。
這種做事態度或許側面證明了,我們正身在一個逐利的文化環境中,再好的東西,如果沒有昂貴的價籤為其賦值,在不懂的人們面前不過是一堆垃圾。
眼下的這個文化環境看似熱鬧,其實不太懂審美,也不一定如看上去那樣有文化,所以才會對好內容缺乏基本尊重。免費、不賺錢,意味著就不用花時間精力做好。
被毀掉的不止這一本。
2019年,優衣庫在成立25周年之際推出了第一本雜誌《Life Wear》。這也是木下孝浩從《POPEYE》辭職加入優衣庫後的第一份「作業」,而且相當驚豔。
在紙質雜誌岌岌可危的時代,木下孝浩對印刷品的美學執念,優衣庫的慷慨與寬鬆,兩者合力讓紙質雜誌又活了一次。
作為集團董事的柳井正說:「為了將優衣庫打造成真正的全球品牌,編輯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來得重要。木下孝浩此前通過在《Popeye》的工作與世界達成了聯結,現在他加入優衣庫,我希望他能塑造並向全球傳遞出日本的優點,也將世界的優秀面傳遞給日本人民。」
雖然免費贈送,但《LifeWear》嚴格遵循雜誌製作標準,半年一刊,內容包括人物訪談,造型Lookbook、城市導覽、品牌新聞等等內容。第一期就採訪了網球大師費德勒。
但《LifeWear》到了大陸,與《UT2020》有著差不多的問題。
排版不上心,簡單地執行翻譯,做這件事的人們是否了解,這是一本花半年時間,飛遍世界各地完成的雜誌,在這個時代是件相當奢侈的事情。
但大陸版為了保證看起來是對齊的,不惜隨意調整行間距、字間距。整本雜誌混合了多種字體,排版也相當混亂。
這種編排實在配不上編輯團隊與雜誌內容。
《LifeWear》官方宣傳視頻
這期雜誌圍繞宜居城市展開。關於哥本哈根,團隊採訪到了集天賦與個性於一身建築設計天才Bjarke。但並不會因為他是目前設計費全球最高的建築師而特別優待,看起來平淡無奇只是一位很了解當地的居民。
關於日本,他們尋找到了年僅21歲但被稱為大師級的滑板、單板滑雪運動員Ayumu,採訪地點特意選在了他老家新瀉的普通滑板場裡。
「封面特別邀請來自英國的插畫家 Julian Opie,以他最熟悉的城市倫敦為靈感,生動描繪出都會生活的多元。」木下孝浩說。
《LifeWear》第二期封面
為了迎接東京奧運會(雜誌發行時奧運會尚未取消),團隊攜手全球知名生活雜誌《Monocle》量身訂製了一套外國人視角的《東京城市指南》。
編輯團隊的努力與內容的價值,在不上心、很隨意的編輯排版面前太容易被摧毀了。
唯一能有點安慰的是,在某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人為兩期《LifeWear》標出了9999.99元的天價。在這場更像是自娛自樂的「買賣行為藝術」中,至少證明了在尊重審美、尊重知識的人眼裡,好的設計、好的內容的確值這個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