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報:SCI和JCR易主,中國科研評價怎麼辦?

2020-12-06 人民網傳媒

原標題:SCI易主,科研評價怎麼辦

湯森路透旗下的信息科技業務,最近以35.5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Onex Corp和霸菱亞洲投資公司。這個消息旋即在中國學術界引起極大關注,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其中的SCI(科學引用目錄,Science Citati on Index) 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中國高校和科研機構研究水平的重要評價指標。SCI易主是否會影響它的相對公正性? 是否還能成為科研評價的參考因素? 在不少業界人士看來,SCI易主短期之內並不會影響科研評估,但隨著科研的發展,SCI的盈利能力長遠來看顯然令人擔憂。

SCI和期刊影響因子在中國影響力巨大

此次湯森路透被賣的信息科技業務中的大多數,對大眾來說都很陌生,但是旗下的兩個產品:SCI資料庫和期刊影響因子( 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即期刊引證報告) 卻在學術界人盡皆知。這是上世紀50年代湯森路透公司開發的,最初主要為科研機構和圖書館選購期刊提供參考,到現在,這一研究被廣泛應用於評價個人和研究機構的科研水平。

一直以來,很多高校和科研機構雖未明文規定,但在評價科研成果乃至科研人員職稱晉升、研究生學位授予時,SCI論文的發表都被作為參考因素,而且發表論文的SCI期刊影響因子越高,則被認為是研究質量越高。

「這可說是成本最低、並且也相對客觀的評價標準。」上海交通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程瑩說。因為一直以來,湯森路透對於被收入SCI的期刊有相對嚴格的審核,在過去幾年中,不斷有「灌水文」太多的期刊被踢出SCI資料庫。包括這些期刊的影響因子,也由相關部門進行評估,對於操縱影響因子的期刊,會公布名單。

因此,被納入SCI的期刊幾乎都可以「身價大漲」。據湯森路透中國科技業務負責人寧筆介紹,湯森路透之所以發布JCR,是因為SCI選刊過程中需要比較大刊和小刊,單看發文量和總被引頻次並不足以反映期刊的質量,統計發現大部分文章發表後的第二年和第三年達到引用高峰,這成為JCR的數據基礎。

據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武夷山介紹,SCI為中國學者重視,起源於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從1987年起開展的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工作,當時選擇SCI、ISTP、EI和ISR這四類資料庫進行統計,主要就是考慮了其綜合性和權威性。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引入這些量化的評價標準,確實使得論文的數量和質量有所提升,並且成為中國科研界的重要評價標準。

SCI相關的業務被看好

上海交通大學江曉原教授稱,影響因子可說是商業機構用來賺大錢的,發起這個遊戲的西方人和少數西方雜誌,已經在這個風靡全球的遊戲中大獲其利。而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對於科研投入越來越多,以及SCI和影響因子在中國科研界極其巨大的影響力,使得此次接手的兩家企業看到未來的業務增長預期,而願意以一個比較高的價格購買湯森路透的智慧財產權和科技業務。

根據統計,SCI自從1964年推向市場一直到1971年的短短7年中,就給SCI所屬的商業機構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ISI) 帶來了年均27.5%的利潤增長率。

ISI的創始人尤金·加菲爾德也是後來提出「影響因子」的學者,他在1955年時在 《科學》 雜誌上發表的論文中,提出了影響因子是評估一個科學家學術成果的重要指標。隨後,他創建的ISI每年都發布科學雜誌影響因子,更關鍵的是,SCI資料庫和JCR資料庫每年都是要付費才能獲得的。也正是因為SCI強大的盈利能力,1992年,湯森路透收購了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將SCI收入囊中。

如今,湯森路透出於戰略發展的需要,決定轉手這一業務。但湯森路透是專業信息服務提供商,而此次接手的兩家公司Onex Corp和霸菱亞洲投資公司,都是在IT、醫療等相關領域的投資企業。購買者之一霸菱亞洲投資發言人稱,湯森路透的智慧財產權和科技業務有著客戶關係穩定、內部公開透明、穩定高收入及強大現金流轉換等極富吸引力的金融特性。而且,自2014年起,該業務77%的收入都是循環或可預測的,而且在未來發展中是十分可靠的。

對中國科研評價影響很難評估

「SCI易主短期內不會對中國的科研評價發生影響,至少5年內對SCI資料庫沒有什麼影響,因為投資機構不會改變SCI目前的運行流程而影響利潤,國內科學界暫時也沒有特別適合替代的標準。但隨著中國科研的發展,SCI盈利能力在5年後就不好說了。」程瑩說。

事實上,近年來,對SCI和JCR的過分重視,給中國科研界帶來了負面的影響,越來越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過於看重這些量化指標,不少高校會根據教師發表論文的SCI影響因子,給予1萬元到10萬元不等的獎勵。

即便在國外,SCI論文和影響因子也開始受到學術界批評。歐洲和美國的不少研究機構負責人都多次表示,過於重視SCI和期刊影響因子,會影響大學招聘委員會和資助機構的決策。學術界近年來多次提及要改變「以刊評文」的傳統。就在此次SCI被賣的第二天,美國微生物學會即在其8個會刊的社論中宣布,從這些雜誌網站上去掉雜誌影響因子的標誌,也不會在市場宣傳和廣告中標示影響因子。早在2013年5月,78個科學組織的155位科學家籤署了「舊金山宣言」,呼籲科學界停止使用期刊的影響因子來評價科學家和研究。美國細胞生物學會也禁止在年會上談論影響因子。

復旦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熊慶年認為,不論是公開宣布放棄影響因子或SCI資料庫,還是過於看重這兩者,都不是明智之舉,因為在很多時候,這可能是某些資料庫提供商之間的競爭。例如美國微生物學會在宣布放棄影響因子的同時,還在以谷歌學術等其他的資料庫作為參考。

程瑩說,SCI從誕生開始就是商業機構的一門生意,從統計學上來說,SCI和JCR的數據都有被「汙染」的可能性,因此我們更需要關注的,是究竟如何使用這些參考數據。就目前來說,大多數高校和科研院所要做到對每一個人、每一篇論文或每一個科研成果作出評價顯然成本太高,因此學術界更應該思考的是,如何建立更科學的科研評價標準,並且如何更科學地使用這些科研評價標準。(姜澎)

(責編:霍昀飛(實習)、宋心蕊)

相關焦點

  • 文匯報:SCI和JCR易主,中國科研評價怎麼辦?
    原標題:SCI易主,科研評價怎麼辦 湯森路透旗下的信息科技業務,最近以35.5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Onex Corp和霸菱亞洲投資公司。這個消息旋即在中國學術界引起極大關注,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其中的SCI(科學引用目錄,Science Citati on Index) 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中國高校和科研機構研究水平的重要評價指標。SCI易主是否會影響它的相對公正性? 是否還能成為科研評價的參考因素? 在不少業界人士看來,SCI易主短期之內並不會影響科研評估,但隨著科研的發展,SCI的盈利能力長遠來看顯然令人擔憂。
  • 期刊jcr分區和期刊級別的區別
    在發表sci論文時,出現了jcr分區,導致部分人把期刊jcr分區與期刊級別混淆。接下來本文就介紹下期刊jcr分區和期刊級別的區別。首先,期刊jcr分區期刊jcr分區,針對的是sci期刊,而不是所有的期刊,是一種把sci期刊分為四個區的劃分標準。具體情況是:JCR將收錄期刊分為176個不同學科類別。
  • sci幾區怎麼劃分
    sci幾區怎麼劃分?sci期刊是分區的,總共劃分了四個區,分別是一區、二區、三區和四區。但劃分分區的方法,分為了jcr分區和中科院分區,採用了不同的標準,具體怎麼劃分的,會在本文詳細介紹。首先,sci幾區按jcr劃分jcr分區根據影響因子(IF值),某一個學科的所有期刊都按照上一年的影響因子降序排列,然後平均4等分(各25%),分別是Q1,Q2,Q3,Q4。
  • sci論文被拒該怎麼辦,早發表小編告訴你
    國內的高校和科研單位都將發表論文作為晉升職稱、崗位競爭、研究生畢業等工作的主要評價標準。可以說,撰寫科研文章是一個科研工作者必須具有的基本功。科研論文是對科學領域中的問題進行總結、研究、探討,表述科學研究成果的論文。
  • SCI期刊及影響因子前途未卜,中國科研評價何去何從?
    筆者藉此機會簡單介紹目前主要的期刊評價指標和對科研工作者的科研評價指標,以使大家對目前的科研評價指標及其功能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比如Science雜誌今年的影響因子34.7,就是由2013和2014兩年的1669篇的論文(841和828)在2015年的總引用數57849(33461+24388)計算得出的。與很多同行一樣,筆者一直都認為期刊影響因子不是很適合用於評價單一論文的質量好壞,但是它還是經常被用於評價單項研究,或者某位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水平,從而引發各種誤解決、質疑和討論。
  • SCI分區,看JCR還是中科院?到底哪個靠譜?
    關於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期刊引證報告) 期刊分區影響較為廣泛的有兩種:一種是科睿唯安公司制定的分區(原來是湯森路透,後來易主科睿唯安);第二種是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制定的分區(簡稱中科院分區)。
  • SCI崇拜 別把中國科研帶偏了
    漂洋過海來到中國近30年的SCI一定想不到,自己會從一個最初是為了科研人員在短時間內找到與自己研究工作密切相關論文索引的工具,發表國際論文的示範並引導中國學者在國際上發表論文的推動者,逐步變成某種程度異化和扭曲科學研究目的,綁架科研和學術評定,讓國內學術共同體愛恨交加、心情複雜的核心評價指標。科研是為了認識世界和解決生產實踐問題,論文只是科研過程中的副產品。
  • 發表sci時學歷填錯了怎麼辦
    發表sci時學歷填錯了怎麼辦?發表sci論文涉及到的內容很多,哪怕在投稿前,檢查又檢查,儘可能降低出錯的機率,但百密難免一疏,出錯還是有可能發生。學歷填錯相對好解決,具體方法,如下介紹。發表sci時,要經過多個步驟,在發表見刊前,有很多修改的機會,修改難度要比發表見刊後更容易。建議作者要在論文修改、校稿的過程中,對論文信息進行檢查,儘量把錯誤在見刊前發現並改正。作者是在見刊前,發現學歷填錯了,比如在論文未分配編輯前,發現了學歷填錯,可以試試能不能通過投稿系統更改,若能,省去了聯繫編輯更改的麻煩。
  • 破「SCI至上」後,科研評價體系如何立
    「SCI論文的貢獻是存在的,這是中國在世界上的名片,是中國學術水平國際影響力的表現,但這種競爭應該是高質量的競爭。當下,在保證一定數量的基礎上提質,才能營造更好的科研氛圍。」易凡說,破除「SCI至上」不是否定發SCI論文,更不是反對,而是鼓勵發表高質量、建設性論文,不是跟風性的,甚至導致學術不端的行為。
  • 中科院李國傑:SCI不是評價科研成果的唯一標準
    80年代末,SCI被引入中國,引導科研人員特別是從事基礎研究的科研人員在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這對當時改變我國「文革」以來坐井觀天的科研風氣起到了一些積極的作用。近十幾年來,各個科研單位都以SCI作為評價標準,其結果是:雖然我國SCI論文的數量成倍增加,但多而不精。
  • 棄「SCI至上」,促科研評價體系完善
    正如兩會上很多代表委員所說,「SCI至上」的教育科研評價體系,是時候調整了。  一系列文件的出臺,已表明了國家相關部門對改革評價體系的決心。摒棄「SCI至上」,也直指「五唯」頑疾的要害:帽子、職稱、學歷、獎項這些指標,歸根結底,看的還是論文。  讓SCI回歸文獻索引系統,讓學術成果回歸多元多樣,讓科研回歸初心。
  • SCI論文多久能發出來-英輯編輯
    sci論文的價值是不言而喻的,我們先來說說sci論文的類型,sci論文一把可以分為綜述性文章、實驗型文章、報告型文章和信件形式的文章幾個類型,作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文章類型進行寫作,sci論文的價值想必大家一定有所耳聞,sci論文是被sci檢索的頂尖學術論文,sci論文通常代表著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與發展方向
  • 教育部:評價科研水平不以SCI等指標作為直接判斷依據
    其中要求,評價教師不唯學歷和職稱,不設置人才「帽子」指標;評價科研水平不唯論文和獎項;淡化論文收錄數和引用率,不將SCI、ESI相關指標作為直接判斷依據,等等。全文如下: 第五輪學科評估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教育規律,扭轉不科學的評價導向,加快建立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評價體系,提升我國學科建設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 2018植物科學和農學SCI期刊影響因子變化趨勢!
    近幾天很多從事科研的朋友都在議論SCI期刊影響因子的事情,前幾天一直在外地招生,今天才抽出時間來關注影響因子的情況。本人從事科研方向主要分布在PLANT SCIENCE和AGRONOMY,我也特別關注了這兩個領域SCI期刊影響因子的情況。
  • 楊衛在《自然》發文:中國科研評價標準失當,加劇科研不端
    英國《自然》(Nature)雜誌6月23日推出中國特輯,用大量的數字、圖表、評論和分析文章為讀者描繪了中國科研的現狀和近年來迅速發展的軌跡。同時,還要推動科研機構改革,將行政權力和學術權力分離開來,避免產生腐敗。楊衛指出,隨著中國論文數量快速攀升,被撤稿論文的數量亦在增加。
  • sci和science有什麼不同
    sci和science有什麼不同?sci和science有什麼不同  science是綜合性科技期刊,是全球頂尖科技刊物之一,很多重磅級突破性研究成果都是在science上發布的,所以science代表著全球最新最先進的科研成果,影響因子和引文量都是非常高的,也正是因此成為sci一區期刊,能發表science的作者可以說是鳳毛麟角,science是免費發表,也就是不收取作者版面費用和相關費用,只要有科研價值就可以發表。
  • 科研利器Sci-hub使用方法匯總
    利用PubMed ID號下載全文如果在PubMed查詢到的文獻,每篇文獻都有一個PubMed號,我們可以複製這個號碼在Sci-Hub進行查詢和下載2. 利用DOI號下載全文(推薦,最常用)在Sci-hub的網站,只要輸入科研文章對應的DOI號,就可以輕鬆下載對應的文章。(每一篇文章都會對應一個DOI號,在對應文章的發表網站上都能找到)3.
  • 核心和SCI一樣嗎?
    核心和SCI一樣嗎?發sci論文很厲害嗎?當然厲害,sci論文是學術論文中的頂尖論文,學術論文發表如果按照級別和價值排序的話,就是省級論文、國家級論文、核心級論文、國際學術論文,其中國際學術論文中常見的類別有sci論文、ei論文、istp論文等,其中,sci論文等級和價值最高,所以sci論文比國內核心還要更勝一籌,自然能發表sci論文是非常厲害的。
  • 學術常識—SCI期刊 JCR分區?中科院分區?
    今天,主要跟大家分享一下關於JCR分區和中科院分區的一些基本常識。比如今年發布的2016年度JCR報告,就包括了這些SCI期刊的影響因子和分區。所以,我們也可以看出,JCR的這個分區似乎就比較粗略。那中科院的分區是怎麼一回事呢?
  • 「科研福利」科研六大利器及SCI論文投稿技巧
    ↓科研利器一:谷歌學術之山寨版:StorkStork,您忠實的科研助理,每日幫您搜索、篩選和推送新的重要科學文獻網址:https://www.storkapp.me/操作步驟同谷歌學術訂閱相類似,在這裡不做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