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南開中學星塵天文社氣象部暨天津高中氣象聯盟官方公眾號,一起「知冷暖,共風雨」,共話風雲變幻!
這是公眾號繼傅巨之後的第二篇科普文章!
當然了,也是第一篇氣象科普文章。如標題所言,這只是大氣環流系列科普的第一期,後續我們還將不定期更新。同時,公眾號也會發布其他地學學科的科普文章。
說到這一篇文章,今天我們的科普內容還是老話題:關於位勢高度的那點事。畢竟,要做正經的天氣分析,不會看500hpa位勢高度圖簡直是不可能的。但是,今天我們說的更多的,卻會是從大氣物理學的角度探討位勢的定義,然後再簡單地說些應用。受篇幅、時間所限,今天我們也不會去講專門的槽脊分析話題,而是留待之後的科普文章中再行講解。
另外,今天我們也大量借用一下《天氣學原理與方法》中的原版課文內容,在保證科普的專業性的同時,也讓大家對這樣一本最經典的大學大氣科學教材有所了解。
PS:筆者水平有限,如有謬誤處萬萬還請輕噴啊
一、位勢與位勢高度
簡單地說,之所以要費時費力引入位勢和位勢高度這樣的概念,原因就是——相比等高面,等位勢高度面更利於等壓面天氣圖的繪製,因為等位勢高度面在高空天氣圖的繪製時,可以視作水平面,而等高面卻由於地形的劇烈起伏而無法視作水平面,而這將使各類動、靜力學方程很難應用。這樣一來,天氣分析就將很難進行了。
然後,就是位勢的定義了。從上面天原來看,其實說的也很清楚了。位勢,又稱重力位勢,定義為單位質量的物體從海平面上升到z高度克服重力所做的功,單位為J/kg。看到這裡,有沒有一種熟悉感?要知道,重力勢能的計算公式就是E=mgz,而重力位勢除了一個單位質量,所以單位自然也就是J/kg了。
而我們為了在數值上統一位勢高度與幾何高度,也就定義了:1位勢米=9.8焦耳/千克。
完成了以上的定義之後,如上圖所述,由於等位勢面視作水平面,自然也就能夠根據等位勢線計算位勢梯度,然後就可以方便地比較各層上水平氣壓梯度力的大小。
以上這些,才是繪製高空天氣圖之前需要鋪的所有的路。這裡也終於能夠解讀一些高二同學們的疑問了:為什麼在一些地理練習題中,有時會看到高空天氣圖,而在這些高空天氣圖中,我們可以直接類比地面氣壓圖的做法,以圖上「等壓線」的排布做題呢?
實際上,那些題中所用的「等壓線」,應該說是等位勢高度線。只不過,等位勢高度線的排布,能夠反映高空等壓線的排布而已。至於為什麼我們看到的高中地理題中不會出現這樣的解釋,那當然是因為這些東西超綱超的太遠,所以也就打馬虎眼過去就是了。
下面放一張中央臺500hpa位勢高度圖實例,正好也是12月底寒潮的形勢圖,大家也可以看一看。當然了,平時我們在一周天氣提示中常用的EC預報圖,也是500hpa位勢高度圖和850hpa等溫線圖的疊加圖。
二、位勢高度圖的應用
高二選地理的同學們以及廣大氣象人群體,應該沒人會不認識副高。而在氣象上,根據多年觀測經驗,我們約定俗成:在500hpa位勢高度圖上,以5880位勢米圍成的那條線,就是副高界線的代表。以此為基礎,我們就可以分析副高情況,做出相應的天氣分析了。
颱風移動路徑是高中地理新課本水平一第三章的內容。但是,在學習這一內容時,大家有沒有想過:颱風的移動路徑是由誰控制的呢?
這也屬於天氣圖分析能夠解決的問題。
所謂「副高」嘛,畢竟是一個深厚的半永久性反氣旋系統,也是大尺度-行星尺度的天氣系統,颱風(熱帶氣旋)是需要順時針繞副高邊緣(簡單地說是5880線,而另外還有其他複雜情況)旋轉移動的。副高的進退,自然與颱風的路徑息息相關。
當然了,500hpa位勢高度圖作為最常用的高空天氣圖,如何分析這一圖種還有太多要講。攝於篇幅所限,今天我們所舉的例子也只限於此了。大氣環流系列的科普文章,我們將會繼續寫作,歡迎大家關注!
最後,仍然是我們的那句「知冷暖,共風雨」,陪伴大家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