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為大家解讀了美國基金行業發展特點後,相信大家對美國基金市場發展格局已有一定的了解。實際上,除上篇所列舉的趨勢外,美國基金行業發展的另外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指數型基金產品成為美國投資者的新寵,這一特點不管在共同基金領域還是ETF市場均得到有效驗證。本文將為投資者重點解讀指數類基金在美國市場的發展特點。
一、指數型基金不斷替代主動管理基金
美國市場主動管理型權益類基金已連續十年資金淨流出,而權益類指數共同基金與指數ETF在這十年間卻持續獲得資金淨流入,甚至在金融危機發生的2008年,指數基金產品仍然獲得資金淨流入。據ICI統計,從2007年至2015年,美股國內股票指數基金和ETF淨流入和紅利再投資為1.2萬億美元。
2015年在持有共同基金的家庭中,至少有32%的家庭持有股票型指數基金。這也使得股票型指數基金佔股票類共同基金的規模比例從2000年的9%逐步提升至2015年的22%,且近年來這一比例呈加速遞增趨勢。
二、ETF呈現爆發式增長
ETF作為一種成本低廉、透明度高、交易便捷的基金產品,得到越來越多的機構和個人投資者的青睞。過去十年,美國市場新增接近1.6萬億ETF份額,截至2015年底,美國市場ETF資產規模達到2.1萬億美元,為全球規模最大、品類最豐富的ETF市場。同時,ETF所覆蓋的資產也涵蓋了股票、債券、商品、貨幣、匯率、REITS等主要金融產品,且進一步基於部分規模大、流動性佳的ETF基金開發了期貨、期權等相關衍生品。
美國機構投資者對ETF的需求保持強勁,很多共同基金及養老金的投資經理通過ETF進行投資,進而應對流動性管理需求及投資者申贖,或是利用ETF對衝風險敞口。
三、指數型基金高度集中於少數指數
雖然美國市場指數共同基金規模大、數量多,但股票型指數共同基金佔據了2015年指數基金資產的大部分。據統計,約有81%的指數基金資產投資或追蹤標普500或其他國內、國際股票指數的基金。其中,追蹤標普500指數的基金佔總規模的31%,呈現出很強的集中度。這點與我國市場指數產品高度集中於滬深300指數相類似。
四、ETF持有者家庭有更高收入與教育背景
ICI的研究還發現,持有ETF基金的家庭整體收入、家庭金融資產較高:持有ETF家庭的年收入均值為11萬美元,而所有美國家庭的年收入均值僅有5萬美元。同時,持有ETF家庭的接受四年大學及以上教育的比例達到65%,而美國所有家庭這一比例僅有32%。
五、指數基金產品提升基金管理機構排名
上周文章提到,美國基金管理機構集中度不斷提升,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於指數基金產品對規模的貢獻。由於絕大部分指數基金由前十大基金公司所管理,與此同時,主動管理型權益基金已連續十年資金淨流出。因此,我國基金管理公司,特別是大中型基金管理公司更應該重視指數類產品對資產規模提升的潛在戰略價值。
(責任編輯:DF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