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發表於 2019-11-05 08:36:26
電容器組一般起兩種作用:
(1)濾波用,電容器與電抗器組成串聯諧振支路,濾除某特定頻率的諧波;例如 12%的電抗器主要用於濾除3次諧波,4%~6%的電抗器主要用於濾除5、7次諧波。
(2)限流用,保護電容免受投、切是的湧流。一般電抗率為1%。
1、防止諧振過電壓
電容器組常接在變電所母線上作無功補償。當母線接有矽整流等諧波源設備時,就有可能發生諧波過電壓。因為這時的電路等效於R-L-C串聯電路,其固有頻率fo=1/2лLC,如果電網電壓中某次諧波的頻率fo等於或接近fo時,那麼就會在這一諧波電壓作用下發生諧振,此時電容器組兩端的n次諧波電壓:
由於電容比較大,fo不高很可能與5次和7次諧波都是主要的高次諧波。因此,電網可能出現較高的過電壓。電容器組則可能因過電壓而損壞,電網也不能正常工作。
限制諧波過電壓的措施是在電容器迴路中串一電抗器L,如附圖所示,以消除在可能產生的諧波條件下發生諧振的可能性。電抗器的感抗值可按下式計算:
式中K——可靠係數,一般取1.25~1.4;
Xc——補償電容器組的工頻容抗;
n——可能產生的最低次諧波。
2、防止電容器爆炸
由於電容器的功率損耗和發熱量與電壓的平方成正比,如電網電壓偏高,加之環境溼度過高,散熱困難,在較長時間的高溫、高電場強度作用下,絕緣加速老化,將導致電容元件擊穿。擊穿後,不但擊穿相電流增大,而且並聯的其他電容器向擊穿的電容器放電,使該電容器產生劇熱,從而絕緣油分解產生大量氣體,導致箱殼、瓷導管爆炸。另外,諧波過電壓與操作過電壓能直接引起電容器爆炸。防止電容器爆炸的措施如下:
(1)給電容器配置熔絲加以保護。對於單臺電容器,熔絲的額定電流可按電容器額定電流的1.5~2.5倍選定;對於電容器組(一般不超過4臺),熔絲的額定電流可按本組電容器額定電流的1.3~1.8倍選定。
(2)加強巡視。高壓電容器裝有電流表進行監視,如果發現三相電流嚴重不平衡或超過額定電流的1.3倍,應退出運行,並找出原因,妥善處理。在巡視過程中,發發現電容器有放電聲,嚴重滲油,外殼鏽蝕,鼓肚或嚴重發熱等,應及時退出運行,進行檢修與處理。
(3)合理操作。電容組每次重新合閘前,必須放電3min,禁止電容器帶電荷合閘,避免操作過電壓損壞電容器。為了保證電容器正常放電,每月都要檢查電容器的放電裝置是否良好。大功率矽整流設備、大容量電動勸機突然甩負或重複衝擊負荷時,會使電容器電壓升高,此時電容器也應退出運行,避免諧振過電壓。
3、防止檢測電容器時觸電
有些工作人員認為,電容器裝有放電裝置,對其檢修時就不需要進行人工放電。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因為電容器儲存的電荷雖經放電裝置放電,但仍有可能存在殘餘電荷(尤其是電容器內部),所以無論裝有哪种放電裝置,都必須在人工放電後開始檢修。
人工放電的方法是:先把接地線的接地端固定好,再用接地棒對電容器多次放電,直到無放電火花和放電聲為止。如果是檢修電容器內部故障,儘管通過人工放電,其故障部位還有可能存在殘餘電荷,此時應戴絕緣手套,把故障電容器兩極短接放電,而後才能檢修。
1、對電容器外殼應定期進行油漆。
2、電容器每季應停用清潔檢查、測量一次,其項目有:
測量放電線圈是否通路;
用手觸摸驗查每個電容器外殼溫度情況;
檢查套管、瓷瓶及電容器箱殼是否完好;
檢查構架、遮欄及接地是否牢固;
進行全面清潔工作(包括套管、瓷瓶、電容器外殼、放電線圈、串聯電抗器等)。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