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不同電鍍面積的計算方法探討http://www.pf.hc360.com2011年10月28日09:09中國電鍍助劑網
蘇培濤 李國有
(汕頭超聲印製板公司,廣東汕頭515041)
摘要:電鍍銅流程是印製板製造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孔壁鍍銅厚度是影響板件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之一,PCB製造廠家和客戶都十分重視孔銅的控制。在電鍍生產過程中,電流密度和電鍍面積是決定孔銅厚度的兩個關鍵參數,通過這兩個參數,可以利用法拉第定律來理論計算電鍍銅層的厚度。但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對於全板電鍍使用拼板面積(板件尺寸長×寬)做為電鍍面積,而對於圖形電鍍使用外層線路圖形面積(拼板面積減去幹膜覆蓋面積)做為電鍍面積,往往出現實際孔銅厚度與理論計算相差甚遠,這是因為沒有考慮到板件上孔對電鍍面積的影響。板件厚度和孔數量對實際電鍍面積影響很大,本文討論了三種電鍍面積的計算方法,確定了最合適的電鍍面積計算方法,並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進行驗證。
關鍵詞:全板電鍍;圖形電鍍;電鍍面積;計算方法
中圖分類號:TN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096(2011)5-0023-03
在PCB電鍍時,一般需要輸入電流密度和電鍍面積,在整流機的作用下達到客戶對板件鍍銅厚度(板面銅厚和孔壁銅厚)的要求。一般情況下,全板電鍍時電鍍面積直接用板件的長乘於寬得到,即拼板面積,圖形電鍍時電鍍面積用拼板面積減去幹膜覆蓋面積得到。因為板件上面有孔,這種電鍍面積的計算方式顯然是不合理的,用孔兩端圓面積代替了孔內圓柱體的側面面積,沒有涉及板件的厚度、孔徑大小和孔數量對電鍍面積的影響。很多時候造成理論計算和實際結果差別很大,需要經驗估算或多次的試鍍調整才能滿足要求,不利於電鍍生產的控制。另外,採用此方式得到的電鍍面積與實際電鍍面積不符合,導致實際電流密度與理論上的電流密度產生誤差,可能超出了電鍍有機添加劑要求的電流密度控制範圍,容易影響電鍍結晶和板件鍍層的物理性能。
1·電鍍面積計算方法討論
下圖以一個孔作為例子進行討論:鑽孔孔徑為d,板件厚度為h。
1.1 電鍍面積的計算方法
(1)第一種以鑽孔孔徑的表面面積來代替孔壁內側的面積,稱為非展開孔面積,孔每面的計算公式為:
(2)第二種每面都完整的加上孔壁內側面積,每面的計算公式為:S2=πdh
(3)第三種將孔壁內側面積平均分配(即內側面積的一半)到兩面,稱為展開孔電鍍面積,每面的計算公式為:S3=πdh/2從三種計算方法進行比較:在板件上,S1不是實際存在的面積,實際需電鍍面積是孔壁內側的面積,S1所代表面積與實際電鍍面積不符合。根據板厚、孔徑和孔數不同,產生的誤差不等,一般情況下比實際電鍍面積小;S2將孔壁內側的面積完整的利用兩次,這種「重複利用」使S2比實際電鍍面積大;相比之下,S3是比較合理的計算方法,孔壁內側面積平均分配到兩面,沒有「重複利用」,同時使用了實際的電鍍面積,稱為展開孔電鍍面積。
1.2 非展開孔面積與展開孔面積理論比較
因S1/S3=d/2h
當S1/S3<1時,d<2h,當鑽孔孔徑小於板厚的2倍時,S1<S3,即非展開孔面積小於展開孔面積。
當S1/S3≥1時,d≥2h,鑽孔孔徑大於或等於板厚的2倍時,S1≥S3,即非展開孔面積大於或等於展開孔面積。
以實際生產板件看,孔徑小於板厚的孔遠比大於板厚的多,S1<S3的情況佔絕大多數,S1≥S3幾乎不存在,所以展開孔電鍍面積一般比非展開孔電鍍面積大。
1.3 非展開孔面積與展開孔面積實際計算結果比較
從這些編號非展開孔和展開孔面積進行比較,可以得出如下規律:
(1)展開孔電鍍面積比非展開孔電鍍面積大,這是因為板件上孔徑小於1/2板厚的孔數量遠遠比大於1/2板厚的孔數量多;
(2)展開孔電鍍面積增加比例與板厚有關,板件越厚增加比例越大;
(3)展開孔電鍍面積與板件金屬化孔數量有關,孔數越多,增加比例越大;
(4)圖形電鍍增加比例遠大於全板電鍍,這是由於圖形電鍍板面面積需扣除幹膜覆蓋面積,因孔壁銅厚主要是在圖形電鍍完成,所以圖形電鍍使用展開孔電鍍面積更有必要。
2·實際應用情況
展開孔電鍍面積實際應用到生產線,通過理論計算,檢測首板的孔銅厚度,取約半年的數據,以一周為一次統計單位,並取非展開孔電鍍面積半年電鍍首板孔銅厚度測試的數據,繪製成圖表,統計出二種計算方法首板合格率變化趨勢。展開孔電鍍面積首板總數524單,平均合格率98.28%,非展開孔電鍍面積首板總數328單,平均合格率95.16%,展開孔電鍍面積比非展開孔電鍍面積電鍍首板合格率提高了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