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 如何理解電容、電感產生的相位差-電子頭條-EEWORLD電子工程...

2021-01-11 電子工程世界


電阻——電能→熱能

電感——電能→磁場能,&磁場能→電能

電容——電勢能→電場能,&電場能→電流

由此可見,電阻、電感、電容就是能源轉換的元件。電阻、電感實現不同種類能量間的轉換,電容則實現電勢能與電場能的轉換。


1、電阻

電阻的原理是:電勢能→電流→熱能。


電源正負兩端貯藏有電勢能(正負電荷),當電勢加在電阻兩端,電荷在電勢差作用下流動——形成了電流,其流動速度遠比無電勢差時的亂序自由運動快,在電阻或導體內碰撞產生的熱量也就更多。


正電荷從電勢高的一端進入電阻,負電荷從電勢低的一端進入電阻,二者在電阻內部進行中和作用。中和作用使得正電荷數量在電阻內部呈現從高電勢端到低電勢端的梯度分布,負電荷數量在電阻內部呈現從低電勢端到高電勢端的梯度分布,從而在電阻兩端產生了電勢差,這就是電阻的電壓降。同樣電流下,電阻對中和作用的阻力越大,其兩端電壓降也越大。


因此,用R=V/I來衡量線性電阻(電壓降與通過的電流成正比)的阻力大小。

對交流信號則表達為R=v(t)/i(t)。


注意,也有非線性電阻的概念,其非線性有電壓影響型、電流影響型等。


2、電感

電感的原理:電感——電勢能→電流→磁場能,&磁場能→電勢能(若有負載,則→電流)。


當電源電勢加在電感線圈兩端,電荷在電勢差作用下流動——形成了電流,電流轉變磁場,這稱為「充磁」過程。若被充磁電感線圈兩端的電源電勢差撤銷,且電感線圈外接有負載,則磁場能在衰減的過程中轉換為電能(如負載為電容,則為電場能;若負載為電阻,則為電流),這稱為「去磁」過程。


衡量電感線圈充磁多少的單位是磁鏈——Ψ。電流越大,電感線圈被衝磁鏈就越多,即磁鏈與電流成正比,即Ψ=L*I。對一個指定電感線圈,L是常量。


因此,用L=Ψ/I表達電感線圈的電磁轉換能力,稱L為電感量。電感量的微分表達式為:L=dΨ(t)/di(t)。


根據電磁感應原理,磁鏈變化產生感應電壓,磁鏈變化越大則感應電壓越高,即v(t)=d dΨ(t)/dt。


綜合上面兩公式得到:v(t)=L*di(t)/dt,即電感的感應電壓與電流的變化率(對時間的導數)成正比,電流變化越快則感應電壓越高。


3、電容

電容的原理:電勢能→電流→電場能,電場能→電流。


當電源電勢加在電容的兩個金屬極板上,正負電荷在電勢差作用下分別向電容兩個極板聚集而形成電場,這稱為「充電」過程。若被充電電容兩端的電源電勢差撤銷,且電容外接有負載,則電容兩端的電荷在其電勢差下向外流走,這稱為「放電」過程。電荷在向電容聚集和從電容兩個極板向外流走的過程中,電荷的流動就形成了電流。


要特別注意,電容上的電流並不是電荷真的流過電容兩個極板間的絕緣介質,而只是充電過程中電荷從外部向電容兩個極板聚集形成的流動,以及放電過程中電荷從電容兩個極板向外流走而形成的流動。也就是說,電容的電流其實是外部電流,而非內部電流,這與電阻、電感都不一樣。


衡量電容充電多少的單位是電荷數——Q。電容極板間電勢差越大,說明電容極板被衝電荷越多,即電荷數與電勢差(電壓)成正比,即Q=C*V。對指定電容,C是常量。


因此,用C=Q/V表達電容極板貯存電荷的能力,稱C為電容量。


電容量的微分表達式為:C=dQ(t)/dv(t)。


因為電流等於單位時間內電荷數的變化量,即i(t)=dQ(t)/dt,綜合上面兩個公式得到:i(t)=C*dv(t)/dt,即電容電流與其上電壓的變化率(對時間的導數)成正比,電壓變化越快則電流越大。

小結: v(t)=L*di(t)/dt

表明電流變化形成了電感的感應電壓(電流不變則沒有感應電壓形成)。

i(t)=C*dv(t)/dt表明電壓變化形成了電容的外部電流(實際是電荷量變化。電壓不變則沒有電容的外部電流形成)。


相關焦點

  • 乾貨| 如何理解電容、電感產生的相位差
    這種相位差是如何產生的呢?這種知識非常重要,因為不僅放大器、自激振蕩器的反饋信號要考慮相位,而且在構造一個電路時也需要充分了解、利用或避免這種相位差。下面探討這個問題。 首先,要了解一下一些元件是如何構建出來的;其次,要了解電路元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第三,據此找到理解相位差產生的原因;第四,利用元件的相位差特性構造一些基本電路。
  • 電容電感產生的相位差如何理解?
    這種相位差是如何產生的呢?這種知識非常重要,因為不僅放大器、自激振蕩器的反饋信號要考慮相位,而且在構造一個電路時也需要充分了解、利用或避免這種相位差。下面探討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一下一些元件是如何構建出來的;其次,要了解電路元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第三,據此找到理解相位差產生的原因;第四,利用元件的相位差特性構造一些基本電路。
  • 電容電感產生的相位差如何理解
    可以從微觀的電壓和電流的變化來解釋電感電容相位差。電容:在交流電路中電容極板電壓值是隨著電源的電壓變化而不斷變化的,電流的產生是電容極板充電放電過程中產生的常見的幾種電容器,在電路中連接容量為C的電容,電容極板之間的電壓為u,極板充電電荷q=Cu在電路中電流I的定義為單位時間內流過電路截面積電量的總和I=dq/dt=d(Cu)/dt,因為C為常量,即i=Cdu/dt。
  • 電巢學堂:從四個方面理解電阻、電感、電容產生的相位差
    這種相位差是如何產生的呢?這種知識非常重要,因為不僅放大器、自激振蕩器的反饋信號要考慮相位,而且在構造一個電路時也需要充分了解、利用或避免這種相位差。 下面探討這個問題。
  • 從四個方面理解電阻、電感、電容產生的相位差
    這種相位差是如何產生的呢?這種知識非常重要,因為不僅放大器、自激振蕩器的反饋信號要考慮相位,而且在構造一個電路時也需要充分了解、利用或避免這種相位差。下面探討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一下一些元件是如何構建出來的;其次,要了解電路元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第三,據此找到理解相位差產生的原因;第四,利用元件的相位差特性構造一些基本電路。
  • 乾貨|如何選擇磁珠進行濾波處理?
    鐵氧體材料是鐵鎂合金或鐵鎳合金,這種材料具有很高的導磁率,他可以是電感的線圈繞組之間在高頻高阻的情況下產生的電容最小磁珠的單位是歐姆,因為磁珠的單位是按照它在某一頻率產生的阻抗來標稱的,阻抗的單位也是歐姆。
  • 對比電容理解電感
    基礎元器件裡面,電阻接觸的比較早,也比較貼近實際,所以比較好理解,電容因為經常用,所以也有些概念,但對於電感,絕大多數人沒有概念,這樣就阻\\\\\\\\\\\\\\\\n礙了對模擬電路深入理解,對於模擬電路,尤其是幹擾方面,最大的幹擾源往往是電感引起的,所以理解電感對於降低幹擾,提高系統可靠性有很大的幫助。
  • 乾貨| PCB設計工程師一定要了解的「跨分割」
    當參考平面不完整的時候,會出現如下不良影響: d.增大電流的環路面積、加大環路電感,使輸出的波形容易振蕩; e.增加向空間的輻射幹擾,同時容易受到空間磁場的影響; g.環路電感上的高頻壓降構成共模輻射源,並通過外接電纜產生共模輻射。
  • 乾貨| PCB設計中的過孔知識
    在普通PCB 設計中,過孔的寄生電容和寄生電感對PCB設計的影響較小,對1-、電感可以忽略。聚焦行業熱點, 了解最新前沿 敬請關注EEWorld電子頭條 http://www.eeworld.com.cn/mp/wap 複製此連結至瀏覽器或長按下方二維碼瀏覽
  • 乾貨| 通俗易懂講解繞組分布電容
    所以,電壓不是很高情況下,分布電容仍然重要,我們總是希望分布電容儘量小。  圖(11)是個反激開關電源的電原理圖。開關電源通常在交流市電輸入處有個「共模電感」,用於防止開關電源產生的強烈幹擾傳輸到交流市電線上,如圖(11)中紅色方框所示。
  • 乾貨| 解決PCB設計阻抗沒法連續的問題,讀這篇就夠了!
    EEWorld電子資訊 犀利解讀 技術乾貨 每日更新同樣,過孔同時也存在寄生電感,在高速數字PCB中,寄生電感帶來的危害往往大於寄生電容。它的寄生串聯電感會削弱旁路電容的貢獻,從而減弱整個電源系統的濾波效用。假設L為過孔的電感,h為過孔的長度,d為中心鑽孔的直徑。
  • 乾貨 I 如何通過SPICE仿真進行簡單RLC電路的時域分析
    我們先了解下基本的RLC網絡,以及如何在SPICE軟體包軟體包中重現這些電路的行為。RLC電路是一種電阻、電容和電感組成的電路結構,通常稱為RLC電路。由於電容和電阻具有一些頻率相關的電抗,當用交流信號驅動時,該系統的行為將產生一些有趣的效果。當涉及諧波信號、脈衝或啁啾信號時,電壓源對於電壓調節至關重要。
  • 電容和電感是怎樣儲能的
    電容、電感是如何儲能的? 這個問題是很多電子初學者都想知道的原理。其中,由於電感的儲能方式現在依舊存在很多的爭論,所以本文中的觀點純屬於個人對電感的理解。 在講解電感的儲能方式之前,先看看電容是如何儲能的。在項目二的視頻中可以了解到,電容儲存的能量時電壓,而在能量的角度上,我們可以把電壓稱之為「電場」。故,電容是一個儲存電場的物質。 電場是什麼? 電場什麼?
  • 全球封測業TOP10榜單發布-電子頭條-EEWORLD電子工程世界
    而這些效能可以是依據晶片所需功能單獨體現也可以融合這些技術綜合表現,尤其是應用在 5G 通訊以及物聯網(IoT)所需要的信號屏蔽、基地臺功率放大要求所產生的功率散熱以及訊號高速傳輸所需要的快速反應與數據計算等,都是非常好且高效的封裝技術。
  • 電阻、電感、電容的交流特性
    好了,回顧了上述問題之後就可以進行以下學習了;電阻、電感、電容的差別之處在以下6個方面,我們逐一進行講解,對比。,由於加在電阻上的電壓和電流同相,即相位差為零,那麼其功率因數就是cosφ=1,這是最大值;二、電感L1.瞬時值關係
  • 無公式的證明:交流電下的電阻,電容,電感是如何工作的
    無論在電路原理還是電子電路中,電感 電容與電阻經常互不分家,它們一起工作,一起影響電路的方方面面,嚴謹優美的公式包含著它們深刻的工作原理,本篇從形象的語言入手,結合前面《一起了解電感在電路中的變化原理》一文,來深入分析它們各自與交流電連接時的工作特性。
  • 精品:電子知識常用名詞術語
    電容量大,交流電容易通過電容,說明電容量大,電容的阻礙作用小,交流電的頻率高,交流電也容易通過電容,說明率高,電容的阻礙作用也小。實驗證明,容抗和電容成反比,和頻率也成反比。2,【電感】電感是衡量線圈產生電磁能力的物理量。給一個線圈通入電流,線周圍就會產生磁場,線圈就有磁通量通過。通入線園的電流越大,磁場就越強,通過線圈的磁通量就越大。
  • 乾貨| 兩公式搞定,帶你計算一個電流互感器
    假設另一種情況(不現實的),原邊的輸入直流電壓只有5mV,那麼互感器的原邊不可能有10mV的電壓,同時由於原邊阻抗(如反射副邊阻抗)也比較大,決定了副邊根本不可能產生50mA的電流。即使整個5mV電壓全部加在原邊,副邊也只能產生200×5mV=1V的電壓:不能在轉換電阻上產生足夠的電壓。因此,電壓變壓器只能用作變壓器,不能用來檢測電流。
  • 【電子乾貨27】吃透「米勒效應」
    對,這就是我們將要了解的米勒效應產生的米勒平臺。二、什麼是"米勒效應"?來自百度百科:米勒效應,又叫密勒效應(Miller effect),在電子學反相放大電路中,輸入與輸出之間的分布電容或寄生電容由於放大器的放大作用,其等效到輸入端的電容值會擴大1+K倍,其中K是該級放大電路電壓放大倍數。
  • 電阻、電感、電容的交流特性是什麼?
    好了,回顧了上述問題之後就可以進行以下學習了;電阻、電感、電容的差別之處在以下6個方面,我們逐一進行講解,對比。,由於加在電阻上的電壓和電流同相,即相位差為零,那麼其功率因數就是cosφ=1,這是最大值;二、電感L1.瞬時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