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救山雀與記者演繹人鳥不了情
一次次放飛 它又一次次回來
編者按
這是一個關於人與山雀的故事,就發生在南寧。當代生活報記者馮耀華今年端午節回老家時,意外地收養了2隻剛孵出不久的山雀,他把鳥兒帶到南寧的家,將小鳥從小雛鳥飼養到自己覓食。誰料,一次次放飛、它又一次次回來!給了記者一次又一次的驚喜!此間,記者一直用視頻和照片的方式記錄小鳥從雛鳥到放飛自然的故事。下面,請聽記者用第一人稱講述他和山雀之間的點點滴滴。
初遇 小鳥看上去只有打火機那麼大
端午節假期的第二天,我回到農村老家過節。村裡獲得一筆政府的扶貧資金,正在把村裡廢棄的曬場改造成燈光球場。村民在清理曬場建築垃圾和雜草的時候,意外地發現了一窩小鳥。
小鳥剛長齊了毛,嗷嗷待哺,鳥窩所在的樹木已被清理乾淨。我的母親正好在曬場看到,覺得鳥兒甚是可憐,知道我在南寧養有小鳥,就把那兩隻雛鳥帶回家了。母親說,這小鳥那麼小,不知道能不能救活?我也不知道這是什麼鳥,它們看上去只有打火機那麼大。
回邕 它們一天吃四五餐,最愛吃麵包蟲
我把兩隻雛鳥帶回了南寧。我特意拍了照片發給廣西觀鳥會的一些資深鳥友,先搞清楚鳥的身份。有人告訴我這是遠東山雀,上網百度對照,比對了羽毛的顏色,對,它們就是遠東山雀。
我到南寧後立即去花鳥市場買了2塊錢的小麵包蟲,家裡煮粥之後留一點米糊出來,每餐餵它一點米糊,再把麵包蟲剪成幾截餵它。遠東山雀雛鳥估計是很餓了,看到食物張口就吃,毫無畏懼。就這樣一天四餐五餐地喂,過了四五天後,雛鳥越吃越歡,身上的細小絨毛漸漸褪去,翅膀羽毛逐漸豐滿,尾巴也變長了。
放生 它好奇地望著天空,我感覺是時候放它回大自然了
一開始,它們只是窩在小紙箱做成的窩裡等我餵食,再後來它們會自己跳到紙箱上,飛到我手上等著餵食。此時,我才發現,其中一隻雛鳥因為村民清理雜樹時,已經傷了翅膀和一隻爪子,變成了殘疾鳥。不過,它的食慾還是不錯的。但很不幸的事情發生了,有一天我在上班時,這隻殘疾的雛鳥自己跳到了大廳裡,正巧被家裡的鸚鵡看到,一口啄死了!
可憐的小鳥就這樣離開了我們,現在就剩一隻遠東山雀了,我要好好保護它!等它完全能飛翔、能自己進食後就放回大自然吧!6月11日,我發現它不停地飛到防盜網紗窗上,好奇地望著陽臺外的天空。我感覺時間到了,是時候放它回大自然了。我餵給它幾隻麵包蟲,打開籠子的門,但它卻並不急著走,跳到我手上,飛到陽臺花盆上,一會又飛到防盜網上。過了十幾分鐘,它真的飛走了,往小區樹林裡飛去了。
我忽然覺得有些不舍。
感動 放飛後,它又飛回來了
但是,第二天起來曬衣服,我卻又聽到遠東山雀熟悉的嘰嘰喳喳的叫聲,叫聲來自對面單元2樓的住戶陽臺。原來,遠東山雀餓了,跑到別人家陽臺去了。那家主人伸手剛要捉它,我在陽臺上大喊:「大叔,別捉,那是我家養的鳥,把它放飛吧。」但山雀好似沒有要走的意思。沒辦法,我只好下到一樓,吹了幾聲哨子,山雀聽到我的呼叫,從二樓陽臺直接飛到我身上。我把山雀又帶回家了。
回家後,我還是開著鳥籠,任其自由出入。它在籠子裡呆了一會,又再次飛了出去。我心想這回應該真的走了。我再次吹口哨,已然沒有了它的回應。就這樣,等到了下午4時,我竟又神奇地發現它站在了我家的防盜網上!看到我走向陽臺,它張著嘴不停地叫著。
就這樣的情景持續了3天的時間。如今,遠東山雀照例還是每天早上飛到外面玩耍覓食,到中午、下午時間又回到我家陽臺來找我。
提醒 要救護小動物,光有愛心是不夠的
事實上,要救護小動物,光憑愛心是不夠的。我的朋友也曾撿到過小鳥,把它帶回家養了幾天就死了。要救護小動物,首先要了解它的習性和生活習慣。事實上,為了這兩隻小鳥,我可沒少在網上搜索相關的資料,也詢問過不少的鳥友,餵食的工具要怎麼用,雛鳥的營養餐如何設計等等,愛心加耐心加細心,才能成功把它們救活。
但願這只可愛的遠東山雀,早日回到屬於它的大自然。
(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記者 馮耀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