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和音:匯聚呵護地球家園的更大合力

2021-01-15 人民日報

加強全球環境治理具有不容忽視的迫切性,推動共建繁榮、清潔、美麗的世界是國際社會的普遍期待。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說:「我們必須在人類與自然之間實現和解,2021年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一年。」

人與自然是命運共同體,生態興則文明興。新冠肺炎疫情觸發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深刻反思,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生態系統退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構成重大風險。一些科學研究的結果應當引起重視,比如,「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已達到300萬年來的最高水平並在持續上升」「2016至2020年已註定成為有記錄以來最暖的5年」等等。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在「2021年的世界」欄目刊文指出,氣候變化將是這一代人面臨的最嚴峻挑戰,新的一年世界應採取最大努力應對。

2020年,環境治理在全球議事日程上的分量明顯加重。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二次會晤莫斯科宣言重申金磚國家致力於落實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期待在環境問題上進一步加強合作,尤其是共同應對「金磚國家清潔河流項目」重點關注的海洋塑料垃圾問題;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利雅得峰會啟動全球珊瑚礁研發加速平臺,實施《減少土地退化和加強陸地棲息地保護全球倡議》,重申《大阪藍色海洋願景》有關減少海洋塑料垃圾汙染增量的承諾;氣候雄心峰會上共有45個國家作出提高國家自主貢獻新承諾,24個國家提出碳中和目標……攜手應對全球環境風險挑戰,國際社會正展現出更多合作願景。

2021年,全球環境治理進程將被一系列重要國際會議所標註——在中國舉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將制定「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為未來10年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設定目標和路徑;在英國舉辦《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大會,事關確保準確執行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在線舉行《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履約審查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將繼續共謀全球荒漠化防治之道。國際社會期待在2021年進一步集眾智、聚合力,朝著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目標邁出重要步伐。

在全球環境治理進程中,中國作用日益凸顯。從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智慧,到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中國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和全過程,中國理念的價值越來越受到重視。中國採取有力政策行動,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潔能源系統,提前實現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提出的到2020年保護地面積達到17%的目標,過去10年森林資源增長面積居全球首位,長時間、大規模治理沙化、荒漠化,有效保護修復溼地,生物遺傳資源收集保藏量位居世界前列……中國實踐的成效受到普遍讚譽。

中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與世界各國共同探尋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2020年,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在氣候雄心峰會上,中方提出重要主張、作出重大宣示,為全球氣候治理注入了信心和力量。中國承諾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確定為2021年8項重點任務之一,充分彰顯中國言必信、行必果的大國擔當。

2021年,攜手出發,同心協力,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世界,各國義不容辭。「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這是《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的主題,也是人類對未來的美好寄語。國際社會理應凝聚更多共識、形成更大合力,抓緊行動,從綠色發展中尋找發展的機遇和動力,共同呵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書寫人類謀求可持續發展的新篇章。

(來源: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匯聚呵護地球家園的更大合力(和音)
    國際社會理應凝聚更多共識、形成更大合力
  • 匯聚起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合力
    「這場疫情啟示我們,人類需要一場自我革命,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地球。」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呼籲各國要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性機遇,推動疫情後世界經濟「綠色復甦」,匯聚起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合力。
  •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 :用心呵護自然之美
    自然如同多彩的萬花筒,時刻展示著美麗,也提醒人們用心去感受、用情去呵護。   「我們要堅持綠色發展,致力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為子孫後代留下碧水藍天的美麗世界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習近平主席在第二十三屆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全會上的致辭,洋溢著熱愛自然的情懷,傳遞著綠色發展的理念,讓世人深刻省思人與自然的關係。
  • 【地評線】荔枝網評:守護地球,呵護人類共同的藍色家園
    特約評論員/周軍   11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利雅得峰會「守護地球習近平就守護地球提出加大應對氣候變化力度、深入推進清潔能源轉型、構築尊重自然的生態系統三點主張,強調地球是我們的共同家園,要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攜手應對氣候環境領域挑戰,守護好這顆藍色星球。   呵護好地球這一全人類共同的家園,中國既是積極倡導者,又是忠實實踐者。
  • 人民日報大家手筆:匯聚力量建設世界主要科學中心
    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就要匯聚攻堅之力、塑才之力、策源之力和融通之力。   向世界主要科學中心攀登需要不斷匯聚各種資源進行攻堅,其中,對基礎研究進行資助是必不可少的。據統計,我國的R&D(研究與開發)經費支出總額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已經超過美國的80%。但是,我國基礎研究支出只佔R&D經費支出總額的5.2%,遠小於美國的17%。
  • 中國海洋學會分論壇 呼籲保護海洋生態呵護藍色家園
    呼籲保護海洋生態呵護藍色家園分論壇現場中國網9月6日訊 2013年9月2-3日,「保護海洋生態,呵護藍色家園」研討會在中國海洋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後順利召開,會議吸引來自國家海洋局局屬各單位、沿海省市海洋局、科研院所、涉海企事業單位和高校等單位的領導和專家110餘人參加。
  • 珍愛地球,刻不容緩——世界地球日愛護家園倡議書
    ——地球世界地球日(World Earth Day)在每年的4月22日,是一項世界性的環境保護活動,旨在喚起人類愛護地球、保護家園的意識,通過綠色低碳生活,促進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進而改善地球的整體環境。
  • 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匯聚全球戰疫合力
    戰勝新冠肺炎疫情,需要各國攜手,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匯聚全球戰疫合力,深化疫情防控國際合作。1.公共衛生安全事關全人類安危 公共衛生安全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可以說,人類發展史既是一部不斷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歷史,也是一部不斷應對和處置各種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歷史。
  • 上街區實驗幼兒園家長學校講座:凝聚家園教育合力 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中原網訊(趙文源 通訊員 楊林影)為了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育兒觀念,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加強家園間的良好溝通,與幼兒園形成教育合力,助力孩子健康成長,10月8日下午,實驗幼兒園分批次召開家長學校講座,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家長出示健康碼,體溫正常方可入園。
  • 地球——我們的家園
    地球是人類的家園,人們對她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我們天天在她的懷抱裡生活,陌生的是我們對她又是那樣的不了解,她從哪裡來,轉到哪裡去?人們應該為我們的家園做些什麼呢?我算不上個天文謎,只是出於好奇,查找了一些專業資料,想通過一些更形象、更通俗的文字對我們的家園一探究竟。
  • 《人民日報》:長江活化石,法律來保護
    >12月3日,《人民日報》刊發題為《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制定 長江活化石,法律來保護》的報導。作為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之一,中華鱘曾與恐龍同時期生活,距今已有1.4億年歷史,被譽為長江活化石。按照其生活習性,中華鱘常年在近海棲息生活,性成熟後,開始溯江而上,一直洄遊到長江中上遊進行繁殖,而後返回長江口,適應海水後回歸大海;孵出的幼魚則會洄遊至長江口停留數月,逐漸適應海水,然後入海生活,直至性成熟後再進入長江進行繁殖。
  • 與NASA合作,《家園》開發團隊打造了一款火星殖民模擬遊戲
    「洞察(Mars InSight)」號火星無人著陸探測器是一顆火星地球物理探測器,它的機身設計繼承先前的鳳凰號探測器,著陸火星之後將在火星表面安裝一個火震儀,並使用鑽頭在火星上鑽出迄今最深的孔洞進行火星內部的熱狀態考察。
  • 人民日報對《流浪地球》的正式評價來了
    《流浪地球》以超過22億的票房,成為春節電影票房冠軍。電影一開場,就開啟了一個宏大的敘事:人類在地球表面上裝滿發動機,推動這個星球在太陽氦閃引發爆炸之前,去往比鄰的星系。而離家出走的叛逆少年,最終在父輩的感召之下成長,成為讓地球從木星引力中掙脫出來的英雄。以宇宙為背景的宏大設定,配上太空場景、災難景觀、工業風格、熱血少年,讓電影頗具觀賞性。
  • 生活重啟|地球一小時,酒店業都做了什麼?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景佳怡澳大利亞火災,西班牙雪災,菲律賓火山噴發,東非蝗災,突如其來的疫情令人類警醒,在自然的反噬面前,人類太過於渺小,地球也需要被呵護封面新聞記者了解到,近年來,「保護地球,為地球發聲」成為了酒店行業的共識,全國多家酒店均在參與「地球一小時」活動。
  • 地球是人類美好的家園,愛護人類自己的家園
    愛護人類自己的家園人類從一個在自然界中走出來的自然生物,是如何邁進自己的文明,建築自己的家園的呢?人類的行為給自然界帶來了怎樣的後果呢?人類早已習慣以文明為家而忘記了自己真正的故鄉一大自然。大自然給了我們滋養生息的事物,但是人類忘記對自然母親感恩,無止境地向母親索取。
  • 保護地球,愛護我們的家園
    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科學家已經證明,至少以地球為中心得40億千米的範圍內,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所以我們家園只有一個,如果破壞了我們的家園,我們就別無去處,因此保護地球是全人類的責任,也是我們小學生應盡義務
  • 【中央媒體甘肅行】卓瑪加布:13年如一日抗沙化呵護綠色家園
    央廣網瑪曲6月26日消息(記者恩布)記者隨中央媒體採訪團沿著蜿蜒的山間公路來到了甘肅省瑪曲縣歐拉鄉歐拉草原上,這片美麗的高原淨土,有了一位綠色家園守護者,才得以保持原貌,他就是卓瑪加布。代表人民共建家園美對於投入和成績,卓瑪加布這樣對記者說:「2012年,我看到瑪曲沿岸的草場沙化嚴重,就投身於治理沙化。購買的草籽一袋400元,一畝地需要一噸多草籽;樹苗是高原柳樹,一棵4塊多,因而投入也是很大的。這期間先後有62戶320人給我提供了資金和人力等幫助,我自己的整個環保工作也總共花費了613000多元。但都是為了家鄉的美好,我一刻也沒後悔過」。
  • 呵護珠穆朗瑪峰美麗容顏(綠色家園)
    當地如何呵護珠峰美麗容顏?日前,記者在珠穆朗瑪峰保護區一探究竟。整治垃圾,打贏珠峰環境保衛戰5月的清晨,天色漸亮,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剛從沉睡中醒來,20歲的藏族小夥子格桑達娃開始了一天的忙碌。他是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大本營生活保障人員,除了每天燒水做飯,他還肩負著一項重要任務:清理大本營的生活垃圾。
  • 我們的家園——地球誕生了
    本來想把人類空間放置在地球起源的那一刻。可追本溯源的好奇讓我對宇宙的起源,時間和空間從無到有的那一刻充滿了好奇。找了基本關於宇宙起源的書來看,無奈智力有限,始終無法徹底的明白宇宙起源的本質。我也只是通俗的主要記錄了一下時間和空間如何從無到有,各個物質是在宇宙大爆炸的哪個時刻產生的。主要目的還是按著時間線來到我們現在居住的家園——地球。
  • 新「地球」被發現,位於宜居帶比地球還舒服,或成人類「新家園」
    提到地球相信許多的人一定對它肯定都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畢竟我們現在每一個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的人類都是在地球這樣一個巨大的星球中,可以說,如果沒有地球,那就沒有了 我們現在的人類世界,地球是我們所有人類都賴以生存的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