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畢業論文缺乏創新性主要表現在論文選題上,本科畢業論文選題時往往容易出現兩個毛病,一個是題目陳舊,另一個是題目偏大。
這裡我們將兩個問題一併提出討論。題目偏大是初學論文寫作者的通病。題目大涉及的問題就多,材料難以駕馭,很難深入問題實質,往往使文章寫得空洞不實。例如,一個學生選擇了《論日本視覺藝術》這個論題,連續醞釀了很長時間,文章是寫出來了,但由於論題偏大,使得立論不突出、不鮮明,結構層次不清晰,內容龐雜而零亂。後經老師指導改為《論近現代日本雕刻的潮流》,論題下降兩個層次,即從日本所有視覺藝術種類的綜述下降到近現代日本雕刻潮流的論述。由於論題的範圍被縮小和明確,加上選材精當,論證有力,文章寫得別開生面,獲得了很好的成績。
題目陳舊,缺乏新意,是本科畢業論文選題中常見的問題。許多學生收集資料確定論題的準備工作不充分,不清楚前人做過哪些研究、取得了什麼進展、得出過什麼結論、目前人們研究的動向等等,而僅僅根據少量的幾篇文獻確定一個人云亦云的題目。這樣的題目寫起來容易,沿著別人的思路說著別人說過的結論。但從科學研究的角度來看,選擇別人已研究過的題目,去搞重複勞動,浪費時間和精力,毫無意義可言。如《論魯迅雜文的語言藝術》《論水墨畫的藝術特徵》等文題就屬於選題重複,人們一見這樣的文題,似曾相識,又怎能引起閱讀的興趣呢?
上述選題時易犯的毛病提醒我們在進行選題時,論題的角度很重要。有經驗的學術論文作者,都十分注意論文角度的選擇。為了尋求一個合適的角度,往往絞盡腦汁,冥思苦想。所謂論題的論證角度,就是選擇適當的切入點,切入論題,使論述遵循一定的途徑、線索或方向展開,即通常所說的「突破口」。角度選擇得好,動筆就會得心應手,勢如破竹,整個論文就更富有新意。
比如,《我國中小企業的地位和發展的困境》這一論題,如果作者能駕馭整個論題,全面系統地加以論述也未嘗不可;如果作者感到力不能及,就最好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去論證。如《中小企業是擴大就業的主力軍》《中小企業在國際競爭中面臨的壓力和相對優勢》《中小企業存在問題的原因》等,都可以作為不同的角度供作者進行選擇。
選擇一個或兩個角度,就可避免面面俱到、泛泛而論,從而對中小企業的地位和發展這個論題進行精闢深入的闡述,對社會實踐產生指導意義。
對於前人已經研究得比較充分的對象,選取合適的角度,對論文的創新尤其重要。如《名作欣賞》2007年第12期刊登如下一組論述魯迅《在酒樓上》的論文:《自責?自勵?失望?希望?———〈在酒樓上〉新解》《從下午到黃昏:雪色中非同尋常的人生展示———魯迅〈在酒樓上〉新解》《從荷戟戰鬥到頹廢虛無———呂緯甫人生之路解讀》。這三篇論文都是論述《在酒樓上》這一共同論題的,魯迅的小說已經被許多名家論述過了,但這三篇論文,角度各不相同,而且做到了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推陳出新,論題不重複,富有新意,能夠引發讀者的閱讀興趣,並給予讀者一定的啟示。這樣的選題角度就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一)畢業論文選題的意義
選題是從事畢業論文寫作的第一步,也是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因為只有研究了有意義的課題才會獲得有價值的結果,所以說,選題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畢業論文的價值和成敗。
畢業論文的價值來自兩個方面,即理論價值和實用價值。論文的理論價值是指論文所闡述的內容,對科學理論具有開拓性意義,或者使其理論更豐富完善;論文的實用價值是指論文所闡述的內容能夠對實際工作起到指導和推動作用。我們寫作論文,應以追求論文的價值作為目標和出發點。
這裡有三個論文選題:
A:論《詩經》的藝術表現手法
B:《老人與海》不是讚揚現代人硬漢精神的小說
C:《小企業會計制度》實施現狀分析
這三個選題雖然沒有落筆成文,但其價值已經清晰地顯現出來。
A的選題是前人早已論證過而且解決得比較完滿的,那麼,這種論題就是陳舊的。選擇這樣的論題,作者花的氣力再大,收集的材料再豐富,論證得再嚴密,其理論意義仍然不會很大,當然也談不上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B的選題完全不同於以往學界對海明威《老人與海》體現「硬漢精神」的研究,其論題即鮮明提出自己與眾不同的觀點。如果它的結論能夠得到充分論證,得以確立的話,那麼關於海明威的研究將增添新的觀點和視角,它就是一篇具有明顯創新性的論文。
C的選題從學術方面來看沒有多大價值,很難說為經濟學的某些理論增加了多少新觀點,但是它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現階段的經濟現象及其成因進行綜合分析,並提出切實的建議意見,對於進行中的現實經濟活動有指導作用,為相關的經濟制度法規的制定實施提供了科學決策的依據,這就是實用價值。它的價值評估應當與那些具有學術價值,但不一定直接對社會產生影響力的論文同等看待。所以說,在學術上,B和C這兩個論文選題是有研究和寫作價值的。
由此可見,論文的理論價值和實用價值與論題的選擇關係極為密切。一篇有價值的論文總是以選擇重要論題作為寫作基礎的,論題的選擇是決定論文價值的前提。
此外,人們常將選題水平的高低作為衡量一個人創造才能高低的重要依據。許多著名的科學家對選題的重要性有過深刻的論述,值得我們長久玩味。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標誌著科學的真正進步。」
———愛因斯坦.物理學的進化[M].上海:上海科學出版社,1962.
「有真正研究才能的學生要選一個合適的題目是不困難的。假如他在學習過程中不曾注意到知識的空白或不一致的地方,或者沒有形成自己的看法,那麼作為一個科研工作者,他的前途是不大的。」
———貝弗裡奇.科學研究的藝術[M].北京:科學出版社,1979.
(二)畢業論文選題的原則和方法
在具體選擇論文題目之前,我們要把握好兩個原則:一是在選題方向上,既要充分重視現實生活的實際需要,又不要忽視對各學科中基本範疇和基本理論的研究,選擇有科學價值的題目;二是在選題的條件上,既要考慮自己的專業特長和興趣愛好,又要考慮到時間、資料和實驗設備等客觀條件,選擇有能力完成的題目。
把握好選題的原則,選題的具體方法因人而異。不知從何處著手的同學可以嘗試下面的兩個途徑。
一是徵詢導師和專家的意見。本科畢業生雖然在本專業中學習了四五年時間,但還是一個科研領域的新入門者,而導師對本專業的歷史、現狀和未來的發展狀況則掌握得比較清楚,因此,在選題過程中,學生一定要經常向自己的指導教師匯報自己的想法和進展,一個題目不合適再選另一個,直到論題最終確定下來為止。如果所選的論題是跨學科的,還要向校內外的其他專家請教,從而獲得指導。這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個別同學選題時沒有得到老師的肯定就開始進入寫作,等將
第一稿拿給老師看時,才發現題目不合適,白白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就是在選題方面走了彎路,其他同學應引以為戒。
在有的專業,除了學生自己選題外,指導教師會提供一定數量的課題供學生選擇。如許多有科研項目的老師會從項目中選取本科生能完成的子課題,交給學生作為畢業論文來進行。有一些課題還有可能進一步發展為新成果、新產品,得到社會的歡迎,實現選題的實用價值。這種老師根據教學、科研工作的需要,指導學生選題,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論文選題方法。
總之,無論是教師提供選題還是學生自選課題,都要隨時聽取指導教師的意見。
二是從精讀本專業往屆優秀畢業論文開始。學生自己選題時,首先可以將本專業往屆畢業論文題目瀏覽一下,選取五篇優秀論文精讀,這樣就會對其他同學的選題傾向和所達到的最好水平有真切的了解,對自己開始選題會有直接的幫助。然後再閱讀本專業的文獻資料,了解本學科的研究歷史,知道本學科過去已進行了哪些研究,有什麼成果;了解本學科的研究現狀,知道現階段達到什麼程度,了解哪些問題尚未得到解決,了解專業研究中存在的最突出、最亟待解決的前沿問題以及熱點、冷門、焦點問題是什麼。了解這些後,再對自己以往的學習進行一番完整的反思。
要認真回顧近年來自己對哪些內容學有心得、印象更深、更有興趣,哪些領域的內容有可能寫得比較好,可能會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優勢,有可能對自己畢業後就業更有幫助等,最後確定一個論題。
學生自我選題,也要在本專業領域內選題,不要以為可以自己選題,就完全憑一時的興趣,跑到專業以外去選題。專業外的選題也許很有價值,但深入研究後,學生常常會發現自己的專業知識積累不夠,要想完成論題力不從心。因為你畢竟沒有在那個專業裡系統學習過,對它的歷史與發展和專業的研究現狀了解得不多,這樣你的寫作和研究就容易陷入困境。另外,畢業論文寫作作為高校教學中的一個有機環節,是為了全面檢驗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成果,看其基礎知識是否紮實牢固,是否具有綜合運用本專業所學理論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學生選題時要圍繞自己的專業進行。
(三)具有創新性的選題方向
1.選擇應用性的論題
通過調查、實驗和創作之後總結指導實踐的理論、藝術和技巧,這類課題稱為應用性課題。這類課題能夠直接解決生產實踐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是畢業論文選題首先應該考慮的課題。
2.選擇理論爭鳴型的論題
某一題目已經有許多人探討過,但說法不一,甚至有過爭論,這類題目帶有爭鳴性質,可以作為進一步研究探討的選題對象。對這類題目進行研究時,要在眾說紛紜的基礎上拿出自己的意見,要有新的見解、新的突破。
3.選擇糾正通說型論題
通說是通行的看法,是已有的研究成果。糾正通說中不正確的觀點,使人們得到正確的認識,這自然是有科學價值的。糾正通說往往會給一系列學術問題的探討帶來較大的突破,也比較容易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產生一定的社會影響。
4.選擇學科交叉的論題
最近兩個世紀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中專業細化的傾向比較明顯,專業的細化和分支標誌著人們對客觀世界認識的深入精細,但同時,人們也更加清楚地認識到專業交叉和融合的必要。因為客觀世界各部分是一個互相聯繫的有機體,許多問題的解決需要多個學科的參與。
一般來說,兩個學科或多個學科的交叉點上,屬於大多數人尚未涉及的領域,容
5.選擇比較類型的論題
所謂比較類型的課題就是將兩種具體或抽象的事物放在一起對比,闡發同中之異和異中之同以及各自形成的原因和相互影響。對於科研論文的初寫者來說,比較類型的課題更容易把握和展開,有話可說,比單一論述一種事物更容易談出自己的心得。同時,在論文的結構安排上顯得整齊且富有邏輯性。
有了一個選題方向開始收集資料的同學常常會遇到這種情況:你感興趣的課題的資料很少或者沒有,你面對的是「白手起家」的困難,一點參考也沒有,你會不知道怎麼寫,因為畏難可能放棄,轉而收集另一個題目的資料。另一個題目的材料很多,令你欣喜,但通讀後,你又會發現該說的話別人都說了,而且說得很好,自己除了人云亦云外,無話可說,無新可創。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選擇兩個對象做比較研究,則可避免選題的重複,又能談出自己的新意。可以對比的事物很多,兩個人物、兩種模式、兩個時期等等。
6.選擇理論創新性論題
上面提到的選題基本上都是理論發展性論題。理論發展性課題是指已經有人做過探討,但還有繼續研究必要的課題。理論創新性課題則完全不同,它是前人從沒有做過的課題,題目、方法、材料和觀點都是新的,其中,選題新是關鍵因素。
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綠色螢光蛋白的發現者和推廣者。三位獲獎者中,日本的下村修於1962年從一種水母中發現了螢光蛋白,被譽為生物發光研究第一人;美國的馬丁·沙爾菲的研究向人們展示了綠色螢光蛋白作為發光的遺傳標籤的作用,這一技術被廣泛運用於生理學和醫學等領域;華裔科學家錢永鍵利用水母發出綠光的化學物來追查實驗室內進行的生物反應,被認為是這方面的公認先驅。這三位科學家共同解決了當代生物學面臨的一個重大難題———缺少跟蹤活體細胞內部和外部分子實時變化的辦法。他們的研究成果是令全世界矚目的創新性成果。
當然這種重大選題的完成不是輕而易舉的,往往要經過長期探索和不懈努力才能達到。但正因為如此,這類研究的意義是十分重大的。有志於科學研究的本科畢業生也應該勇於進行這種探索,為科學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資料節選自網絡)
畢業季又開始了,雖然今年由於疫情的原因,學生們開學和畢業都受到了影響,但畢業論文還是要寫的,希望以上的整理能給大家一些幫助。謝謝您的閱讀,歡迎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