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斯特丹
西歐國家荷蘭,素以「堤壩之國」著稱於世。境內湖泊沼澤星羅棋布,河渠縱橫交錯,地勢低緩平坦,全國三分之二地區海拔高度在海平面以下,各地氣溫、降水相差無幾,皆屬溫帶海洋性氣候。
位於荷蘭西部須德海西南岸的首都阿姆斯特丹,是荷蘭最大的城市,全國第二大港口,又是一座具有700多年歷史的世界名城。阿姆斯特丹城區運河密布,橋梁百千。運河兩岸高樓大廈林立,河上浮家泛宅遍布。溫和溼潤的海洋性氣候孕育了阿姆斯特丹市區郊外不盡的綠地。鮮花青草與泛著粼粼波光的小河流水相映成趣,構成它多姿多色的獨特的水城風光。
阿姆斯特丹所處緯度較高,但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氣候卻溫和溼潤。全年各月平均氣溫皆在2℃以上,年平均氣溫9.4℃。冬溫尤甚,平均最低氣溫除2月份出現一0.2℃以外,其它各月皆在0℃以上。極端最低氣溫可降至-10℃以下,然縱觀城市氣候史,1951至1980年間僅出現過兩次。這也是阿姆斯特丹冬季漫長(自1)月到次年3月),城市港口卻四季不凍之所在。冬季,是氣旋活動頻繁的季節,阿姆斯特丹降水天數極多而光照很少,天氣陰沉潮溼的程度可與「天無三日晴」的我國貴陽同日而語。尤其是11月至第二年2月,城市空氣平均相對溼度高達88%至90%;太陽日照每天平均不足兩小時,天氣或雨或雪,佔據了各月三分之二時間,城市居民時常一連數日不見陽光。陰雨(雪)之外,平均每3至4天就有一場大霧,大風天氣也較為多見,這一切皆使人們感到心情難以舒展。城市的春天也因多雨潮溼,氣溫難以迅速回升而姍姍來遲。
然而,眾所周知,荷蘭有四寶—「鬱金香、奶酪、木鞋和風車」。正是這終年溼潤和多風的氣候,才使荷蘭四寶在世界上聞名遐邇。荷蘭少沃土,地處酉部沿海的阿姆斯特丹更是多沙質土壤。它不適合農業耕作,卻有利花草生長。得益於各月調勻的降水和終年較高的空氣溼度,阿姆斯特丹乃至整個荷蘭,收場遍布,芳草青青,牛羊成群,畜牧業十分發達。從而使奶製品自給之外,還有近二分之一可供出口。溼潤多雨同時使荷蘭花卉世界聞名。在荷蘭各大城市,人們隨處可見花攤、花店,而盛產花卉最為集中的地區就是首都阿姆斯特丹到海牙一帶。4月底以後,阿姆斯特丹氣溫回升,日照漸增。5月,已是全年日照最多月份。平均每天8小時的燦爛陽光碟機散了一冬的陰霾,城市眾多的公園、居民住宅庭前院後此時正是百花盛開,鬱金香、玫瑰、石竹、丁香,與無數綠樹草坪相互映襯,美化了城市,也美化了居民生活。百花叢中,以鬱金香最為誘人。紅、白、黃、紫五彩繽紛,芳香撲鼻。這種早在17世紀就已風靡西歐,成為當時達官貴人最珍貴欣賞物的花卉,而今仍是荷蘭人迎接賓客和逢年過節相互饋贈以示良好祝願的禮物。每年4月底5月初,鬱金香花種植中心萊斯特鎮附近都要舉辦盛大花展,引來成千上萬遊客觀賞或成交花卉生意。首都阿姆斯特丹國際機場此際更是花卉出口的轉運站。
從5月一直到9月,阿姆斯特丹氣候相當宜人。即便是盛夏8月,平均氣溫也只有16.6℃,極少有日最高氣溫超過30℃的熱天。因此,夏日裡蕩舟或乘遊艇遊覽阿姆斯特丹,欣賞運河兩岸別具匠心的樓宇建築、水牢古蹟等等水城旖旎風光,也是一大樂趣。
阿姆斯特丹風大,年平均風速達5米/秒。一年365天中,平均風速達5米/秒以上的就有320天,風力資源十分豐富,故荷蘭素有「風車王國」之稱。從阿姆斯特丹到各大城市,風車隨處可見。利用風車的風力灌溉土地,15世紀就已風行全國。如今,大部分風車已作為歷史古蹟被保留下來。
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六是荷蘭的「風車日」,全國各地,風車齊轉,供人觀賞。
布魯塞爾
比利時王國是歐洲西部國家。它西北瀕臨北海,東面和西南與聯邦德國、法國和盧森堡公國相接。境內大部地區為丘陵、平原,地肥沃,森林密布,氣候溫和溼潤,屬溫帶海洋性氣候。
比利時王國中心,有建城一千多年歷史的首都布魯塞爾。這是個美麗的現代化城市,市區既有歷經滄桑的中世紀古堡、教堂和金碧輝煌的古代王宮,又有各種造型優美的現代化高樓和舒適優雅的居民住宅,各顯其秀,今古交融,使城市顯得和諧、恬美。而溫和溼潤氣候條件下的綠化環境,又使人感到心舒氣爽。
布魯塞爾全年盛行西南風,年平均風速達3.8米/秒。大西洋暖溼氣流藉助西南風源源不斷進入城市上空,使得緯度較高的布魯塞爾不僅各月平均氣溫始終保持在0℃以上,年平均氣溫達9.9℃,而且空氣的年平均相對溼度也達83%,年降水量817毫米,年降水天數206天,氣候溫和溼潤,溫帶海洋性氣候特徵顯著。
每年11月至翌年4月,是布魯塞爾漫長卻並不嚴寒的冬季。與西歐諸國眾多城市一樣,布魯塞爾的冬溫比同緯度其它地區明顯偏高。隆冬1月,平均氣溫2.2℃,平均最低氣溫-1.2℃,城市難於見雪。由於冬季多氣旋活動,布魯塞爾天空經常陰雲密布,細雨霏霏,人們時常一連數日不見陽光。11月至次年2月,每月都有17至23天的降雨,而太陽光照各月僅36至7小時(平均每天1至2.5個小時)。可見,冬天的陽光對於布魯塞爾居民是多麼的寶貴!
氣旋的頻頻侵擾,使得布魯塞爾直至4月仍是一派冬日的景象,平均氣溫遲遲不能升至10℃以上。5月,春天來臨。城市陽光明媚,溫溼宜人。月平均氣溫為13.0℃,日照為全年最多,平均每天達7個小時,降水量42毫米,為全年最少。但空氣溼潤,古老而年輕的都市此際綠樹繁花,一改冬天的陰霾,重現活力與生機。
布魯塞爾沒有炎熱的夏天。從5月一直到9月皆為城市氣候宜人之季。雖然夏雨較多,7至9月雨日49天,雨量249毫米,但白天常常是陽光普照,7至9各月平均日照一般在200個小時左右(平均每天6個多小時)。最熱的7月,平均氣溫僅17.5℃,平均最高氣溫22.7℃,盛夏季節,人們毫無炎熱之感。不過個別日子極端最高氣溫仍然較高,歷史上曾到過38.8℃。
布魯塞爾有「三寶」:一是15世紀為拯救城市而撒尿澆滅正燃燒著的導火線的「布魯塞爾第一公民小於連的撒尿銅像」3二是為紀念1958年布魯塞爾博覽會而建立的一組球形建築「原子球」;三是人們熟知的,1815年拿破崙一敗塗地的滑鐵盧戰場。它們往往吸引國內外遊客前去參觀。前往的最佳季節,無疑選擇5至9月,因為10月以後,布魯塞爾氣溫又開始急劇下降,氣候轉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