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藥監局將遷往阿姆斯特丹—新聞—科學網

2020-12-04 科學網

歐洲藥監局將落戶荷蘭。圖片來源:iStock.com/repistu

 

在經過三輪投票後,荷蘭首都和義大利時尚中心之間迎來「拋硬幣」角逐,最終,負責評估歐盟的人用和動物用藥品的歐洲藥監局(EMA),將遷往荷蘭阿姆斯特丹。歐洲理事會近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投票後宣布了這一結果。「我認為荷蘭是最佳選擇。」荷蘭萊登人類藥物研究中心藥理學家Adam Cohen說。

在歐盟最重要的科學機構中,EMA被認為是英國脫歐後其他成員國爭奪的最大戰利品之一,因為英國決定離開歐盟,使EMA無法再留在倫敦。該機構成立於1995年,員工約900人,每年接待數以萬計的參觀者。

有19個歐盟國家曾爭相成為EMA的新家。歐盟指出,為了滿足EMA的日常需求,理想中的城市必須交通便捷,沒有跨國旅行上的不利因素。此外,為了滿足員工的日常需求,該城市還必須有良好的雙語教學環境,方便員工子女們學習。於是,候選城市製作了精美的視頻和網站,突出了它們的國際聯繫、生活質量和國際學校。此外,許多政治討價還價也在最終決定中發揮作用。該委員會近日還在為歐洲銀行的新家進行投票。

EMA投票過程並不算順利。歐盟27個成員國的部長在布魯塞爾進行投票,在第一輪投票中,每個國家都有6票,其中3票投給了第一選擇的城市,2票投給了第2選擇,1票投給第三選擇。在經過兩輪投票後,只有阿姆斯特丹和義大利米蘭進入最後一輪投票,但最後一輪投票以平局告終。最終,兩個城市被放置在一個箱子裡,阿姆斯特丹被抽出。

EMA的搬家引發了人們的擔憂,即它可能會減緩新藥的審批速度,尤其是如果許多員工決定不再為該機構工作的話。但在EMA的一項評估中,阿姆斯特丹是滿足所有要求的6個候選城市之一。這座城市有著諸多優點:它距離主要的歐洲經濟區非常接近,國際航班也很豐富;城市公共運輸十分發達;在EMA新址的步行範圍內有足夠的住房;也有許多以歐洲人為主導的學校。「但EMA仍無法避免面臨更多旅行和語言問題,以及失去員工。」Cohen說。(張章)

 

相關焦點

  • 倫敦博物館將遷往史密斯菲爾德
    英國規劃局已給倫敦博物館(Museum of London)亮綠燈,即將遷往其在史密斯菲爾德(Smithfield) 3.37億英鎊的新家現倫敦博物館英國規劃局已經審批倫敦博物館遷往至西史密斯菲爾德一歷史建築內,其建造價值高達3.37億英鎊。
  • 荷航復航再增新航線,「阿姆斯特丹==杭州」航線將經停首爾
    記者 | 底伊樂隨著國內旅行逐步放寬限制,荷蘭皇家航空公司宣布將於8月27日恢復「阿姆斯特丹==杭州」航線的客運航班服務,由波音777-300ER(及波音777-200)機型執飛,往返將經停韓國首爾仁川機場。
  • 歐洲研究者用蒲公英橡膠製成輪胎—新聞—科學網
    據新華社電 荷蘭瓦赫寧根大學9月11日發布公報稱,歐洲研究者開發出一款從蒲公英根部提取的天然橡膠製成的自行車輪胎原型,
  • 阿姆斯特丹直飛成都航線復航
    受疫情影響,荷航於今年年初暫停了阿姆斯特丹直飛成都航線。昨日起,成都航線重新恢復,歐洲西部與成都的直飛高效國際客運通道重啟。荷航也成為首家恢復成都航線客運服務的歐洲航空公司。據荷航消息,自10月17日起,荷航每周六運營一個客運航班從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飛往成都。根據中國目前的衛生防疫規定,乘客須在成都檢疫隔離,隔離結束後可以繼續自行安排行程。
  • 情色的天堂—阿姆斯特丹(圖)
    阿姆斯特丹有聞名全球的紅燈區,有普及、平常而且廉價的性博物館,也有六十多座各類美術、藝術博物館,可謂「情色之都」。   花街:阿姆斯特丹的紅燈區  夜幕降臨,我與友人來到素有花街之稱的全球著名的紅燈區,時值夕陽西下,紅霞染遍了整個天際。
  • 武漢—倫敦—阿姆斯特丹貨運航線開通
    長江日報-長江網9月16日訊 9月16日上午,武漢天河機場開通武漢—倫敦—阿姆斯特丹全貨機航線。早上8時左右,一架由英國CargoLogicAir貨運航空公司執飛、愛派克斯國際物流運營的B747-400F全貨機徐徐降落在武漢天河機場。
  • 多名科學家寄語中國科學報和科學網—新聞—科學網
    值此《中國科學報》成立60周年之際,向一直致力於傳播科學理念、弘揚科學精神的報社新聞工作者們表示敬意。沒有你們,公眾不可能像如今這樣熟知「悟空」「墨子」「實踐十號」和「慧眼」這些科學衛星計劃。通過你們,公眾從這些計劃中又進一步了解了宇宙、量子、暗物質、黑洞、微重力和空間生命科學這些深奧的科學名詞和基本道理。感謝你們!願你們繼承60年的光榮傳統,將這座橋梁建設得更加寬闊和暢通。
  • 阿姆斯特丹直飛成都航線復航 每周一班
    本報訊 (記者 楊富) 受疫情影響,荷航於今年年初暫停了阿姆斯特丹直飛成都航線。昨日起,成都航線重新恢復,歐洲西部與成都的直飛高效國際客運通道重啟。荷航也成為首家恢復成都航線客運服務的歐洲航空公司。據荷航消息,自10月17日起,荷航每周六運營一個客運航班從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飛往成都。根據中國目前的衛生防疫規定,乘客須在成都檢疫隔離,隔離結束後可以繼續自行安排行程。
  • 富硒豬肉或將問世—新聞—科學網
    富硒食品日漸走紅,現在,消費者將有可能買到富硒豬肉了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foodchem.2019.125371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
  • 小蝙蝠也能跨洲旅行—新聞—科學網
    Nathusius』 pipistrelles通常體重不到10克,它們會從歐洲東北部夏季的繁殖地遷徙到歐洲大陸較溫暖的地區過冬,在那裡的樹木和建築中冬眠。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515/mammalia-2020-0069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 國家藥監局新聞中心與百度百科戰略合作化妝品安全科普平臺成果發布
    國家藥監局新聞中心副主任趙北海、百度知識垂類總經理阮瑜、百度百科高級經理盧燕分别致辭和講話,新聞中心科普處副處長張曉嬌、項目負責人劉婕,百度執行總編輯周達、公共事務部醫療政務總監於瑤出席發布會。另外,與會的專家代表有中國香化協會副秘書長劉洋、北京工商大學教授李麗、空軍總醫院副主任醫師田燕、北京日化協會副秘書長陶麗莉。
  • 我國天文學家當選國際虛擬天文臺聯盟主席—新聞—科學網
    目前聯盟有21個成員,包括20個VO項目(中國、阿根廷、亞美尼亞、澳大利亞、巴西、加拿大、智利、歐洲、法國、德國、匈牙利、印度、義大利、日本、俄羅斯、南非、西班牙、烏克蘭、英國和美國)以及歐洲空間局這個政府間組織。 中國天文學界2002年提出建設中國虛擬天文臺(China-VO)的計劃,同年加入國際虛擬天文臺聯盟。
  • 聚焦中微子-新聞專題-科學網
    科學網作為以網絡社區為基礎構建起面向全球華人科學家的網絡新媒體,利用網絡平臺優勢,2012年3月8日第一時間網絡同步直播中微子實驗結果新聞發布會>;並於3月14日在網際網路上率先推出在線訪談《聚焦大亞灣中微子實驗》,邀請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項目主要參與人、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科學網知名博主曹俊、邢志忠兩位老師同廣大網友交流。
  • 東亞人為何有「更多」尼安德特血統—新聞—科學網
    這表明,其中大部分DNA來自於過去兩萬年中移居回非洲的歐洲人。這項日前發表於《細胞》雜誌的研究,同時有助于澄清一個令人費解的差異:為什麼東亞人的尼安德特人血統似乎比歐洲人多。   據《科學》雜誌報導,「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留存於所有現代人身上,無論在非洲內外,這都是一個新穎而巧妙的發現。」
  • 印度尼西亞為何計劃將首都從爪哇島遷往加裡曼丹島?
    上世紀50年代,印尼首任總統蘇加諾曾提出將首都遷往中加裡曼丹的帕朗卡拉亞。此後5任總統雖對此有所討論,但是一直未採取遷都行動。直到佐科總統上任以後,關於印尼遷都的議題才被提上議事日程。去年8月16日,印尼總統佐科正式提議,將從人口擁擠的雅加達遷都至加裡曼丹島(婆羅洲)。但是,具體遷到加裡曼丹島的什麼位置,還沒有正式確定,需要進一步的考察。
  • 新聞背景:近年來歐洲發生的重大恐襲事件
    新華社北京6月4日電  新聞背景:近年來歐洲發生的重大恐襲事件  新華社記者王龍琴  英國警方3日說,首都倫敦當晚發生至少3起安全事件,其中包括一輛貨車以約80公裡時速衝上倫敦橋行人道衝撞行人,造成至少6人死亡。
  • NASA公布比鄰星觀測畫面—新聞—科學網
    據《自然》報導,今年四月底,「新視野」號將主攝像頭對準了兩顆離太陽較近的恆星:比鄰星和沃夫359,其中比鄰星是離太陽最近的恆星,與太陽相距約4.2光年。 為準確測距,美國宇航局(NASA)讓專業天文學家和業餘愛好者在地球上同時拍攝這兩顆恆星的照片。太陽與地球距離約1.5億公裡,而此時「新視野」號與地球的距離約是太陽與地球距離的46倍。
  • 阿姆斯特丹大學研究生熱門專業入學要求全公開
    該課程將為您提供具有挑戰性的學術培訓,並將國際金融和報告標準應用於複雜的現實商業案例。你的專業技能,專業知識將得到發展,提升自己的職業平臺。您將探索可持續利用和保護地球生物多樣性的選擇,您的碩士學位可以讓你在世界任何地方獲得學術界內外的優秀職位。
  • 失去Y染色體的尼安德特人—新聞—科學網
    但先前研究認為,尼安德特人應該和德尼索瓦人的基因近似度更高,也正是因此,人們將這兩個群體與現代人類區分開來。 根據凱爾索等人的計算模型,早期的現代人類男性與尼安德特人女性大約在10萬年至37萬年前結合,他們的後代繼承了來自父親的現代人類Y染色體,隨後迅速傳播到歐洲和亞洲的尼安德特人中,導致尼安德特人的Y染色體徹底被取代。
  • 科技部將推動人工智慧五大方向研發—新聞—科學網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