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爪留意到大家有在網絡上討論一個話題,說的是冬天千萬不要去掏小松鼠的窩,也不要搶走小松鼠囤積的食物,否則它回到家,發現食物沒有了,覺得自己這個冬天沒法過了,就會找個樹杈,把自己的脖子掛在上面尋死。
有人看到這樣的話題,為小松鼠悲慘的命運痛哭流涕,也有人表示質疑:松鼠真的有那麼高的智商嗎?爪爪也對此很感興趣,於是搜索了一些資料,結果資料證明,小松鼠會上吊自殺,可能只是一個美麗的童話。
01松鼠不但會「自殺」,自殺的「方式」還五花八門?
既然討論到一個話題的真實性考量,那我們肯定要了解一下來源。根據爪爪的搜索,國內外似乎都有這樣的說法,有些人說是從貝爺在國內的某節目上看到的,有人則表示是祖上代代口耳相傳下來的,而關於「松鼠自殺」的方式,更是五花八門。
有說找個樹杈把脖子掛上去卡死的,有說從最高的樹頂跳下來的,還有說專門跑到馬路上撞汽車的。甚至美國有人還煞有介事地統計出了美國松鼠的自殺率:
這份說法來自於美國一個專門保護松鼠的機構,其中說到:
松鼠中的自殺現象比以前更加普遍。對於15個月以下的松鼠,每100,000隻松鼠中約有1-2個選擇自殺。在這15到19個月中,每100,000隻松鼠裡有11隻松鼠會自殺。這些是美國松鼠的統計數據。自殺是10-14個月大的松鼠的第四大死亡原因,也是15-19個月大的小松鼠的第三 大死亡原因。最近的證據表明,松鼠自殺取決於三種大因素:第一是堅果數量的缺乏;第二是人們種植堅果品種的變化,導致它們無法分辨這是否是食物;第三來自於松鼠之間的社會關係產生的壓力。松鼠自殺的主要方式取決於可用的手段和他們的年齡。在容易找到較高樹種的國家(例如美國),從樹的最高處跳下去是自殺的常見原因。其他原因是勒死和中毒。還有一些不會導致死亡的自殺嘗試更為普遍。每年有2-6%的松鼠會試圖自殺。大約有1%的松鼠在第一次嘗試自殺的時候,就成功地把自己搞死了。而另一方面,多次嘗試自殺,最終成功死亡的松鼠約佔4%。大約15-50%企圖自殺的松鼠曾經真實嘗試過自殺。這意味著每300次松鼠的自殺嘗試中,就有1次自殺成功。
在說明的最後,該組織表示松鼠很可愛,我們應該為了防止松鼠自殺做些事情。
老實說,看這條說明以前,爪爪對於松鼠會自殺的事實還半信半疑,看完以後就完全不相信了……
先不說這些人到哪去統計全美國境內所有松鼠的自殺率,就想問問他們是怎麼知道「一隻松鼠想要自殺」的,他們又是怎麼知道「松鼠因為鼠際關係不良而想自殺」?
越是拿出精確的數字,就越讓人想笑。
02「自殺」只是一種誤讀
那麼問題來了,松鼠真的會「自殺」嗎?
爪爪翻遍了國內外資料,得到的答案是:不會。
首先,沒有任何一段視頻或畫面可以證明松鼠有「自殺」行為。
假如按照上面美國那個松鼠保護協會的說法,松鼠「自殺」應該是很普遍的現象,那為什麼連一張照片一個影像都沒有留下來呢?
其次關於松鼠「自殺」的方式,也完全經不起推敲。
人們對於松鼠「自殺」的種種描述,不如說是對松鼠行為的一種誤讀。
比如說松鼠幼崽還不能靈活行動的時候,因為意外或天敵攻擊從窩裡掉下來,摔在地上,就被誤解成是「跳樹自殺」。
比如松鼠在樹間跳動時,不小心失足卡在某個樹杈上沒跑成,就被理解成是「上吊自殺」。
比如松鼠容易在馬路上遭遇車禍,其實是因為它們習慣以「之字形」路線躲避天敵,但這種方式無法躲避疾馳而過的車輛,就被說是「撞車自殺」。
最後就是關於松鼠「自殺」的動機。
關於松鼠「自殺」的理由,結合各地的說法,一般有「儲備食物被偷走」、「無法辨認陌生食物」、「鼠際交往障礙」。當然,這三個理由也都完全站不住腳。
首先,松鼠在儲存食物方面要比人類聰明得多,也更有效率。
狡兔尚有三窟,松鼠一般也有兩個以上的窩,還會有一些自己的存食物地點。它們一年到頭都在忙著儲存食物,而且為了防止被「一鍋端」,它們的食物藏在很多不同的地方,有時候它們自己都忘了自己把食物藏在哪。以它們儲存食物的效率,是絕對不需要擔心會餓死的,區區人類搶它們幾個送塔就能把松鼠憋死,你們是不是對松鼠儲存食物的能力有什麼誤解?
▲動輒就能存一車前蓋果子的松鼠,怎麼可能會因為少了1,2個倉庫的倉儲就去自殺?
其次,什麼東西能不能吃,野生動物聞一下就知道,根本不需要人教。國外多的是松鼠偷聖誕樹上的糖果、巧克力,甚至潛入超市偷盒裝的零食。樹上可不長這些東西,是誰告訴松鼠糖果、巧克力、盒裝零食是食物呢?當然是它們發達的小鼻子啦!
最後就是所謂的「鼠際交往障礙」,也是最可笑的。松鼠是獨居動物,雖然它們也能夠被輕易馴化,不過它們對人類的感情,頂多是「母親」,或者「能夠提供食物和安全的便利去處」。松鼠並不像一些群居動物那樣需要交際,就算整個森林只剩一隻松鼠,它也不會因為孤獨寂寞而死,反而會因為沒別的松鼠和它搶食物而開心呢!
03動物真的會自殺嗎?
有人把松鼠「自殺」的行為和其他一些動物的行為聯繫起來,認為這是可行的,比如說「旅鼠集體跳海淹死」、「鯨豚集體擱淺」、「鴨子故意把自己淹死」等等事例。
曾經有一段時間,人們很熱衷於這樣的故事,因為人們開始發現動物是有感情的,一些人迫切地希望描述和誇大動物的感情,從而達到阻止人們獵殺動物,並保護動物的目的。
義大利卡利亞裡大學的精神病學家安東尼奧·普雷蒂(Antonio Preti),也對動物自殺的課題發生了興趣,他花了40年的時間,研究了1000多個所謂「動物自殺」的案例,結果發現,這些案例中,沒有一起是動物主動選擇「自殺」。
動物會自殺,只是一種人類的童話。
有一句話,雖然不好聽,但爪爪還是要說,在這個地球上,所有的生命裡,精神最脆弱的就是人類。因為其他的生物無論在什麼樣的環境裡都會努力掙扎著生存,只有人類一遇到什麼挫折,就想要主動結束自己的生命。
舉個例子,爪爪經常寫到救助殘疾動物,這些動物雖然失去了身體的一部分,失明、耳聾、無法行走,但它們依然拖著殘缺的身體努力生活。比起這些殘疾動物,那些因為一些微小挫折就選擇輕生的人,真是不夠看。
那麼我們所聽說的「旅鼠集體跳海淹死」、「鯨豚集體擱淺」、「鴨子故意把自己淹死」甚至「貓狗被遺棄後不吃不喝」,以及「被囚禁的野生動物生產以後會咬死自己的孩子」,又是一些什麼樣的行為呢?
經過科學家的研究,「旅鼠集體跳海淹死」根本就是無稽之談,首先旅鼠是會遊泳的,其次它們並不會自殺,倒是在種群數量過多時,因為競爭激烈而互相打架,它們更容易先死於同類的手中。
而「鯨豚集體擱淺」在近些年來也已被破解。其實鯨豚並不是主動要擱淺的,它們有的是生病無力遊動,於是被海水衝到海岸上;有的是因為被海中的人工物品(聲納等等)影響了判斷方向的能力,錯誤地以為海岸是深海;有的甚至是因為龍捲風的影響,被卷到岸上的……
至於一些動物發生反常行為,可以用兩種常見的理由來解釋:第一個是「壓力導致的行為失常」,另一個則是「條件反射過度」。
第一個理由,簡單來說就是動物暫時的精神不正常了。
動物在壓力巨大的時候,無法排解自己的壓力,就會變得行動異常,包括自殘及咬死自己的幼崽,無意義原地兜圈,異食癖等。其中自殘的行為就會被當成「自殺」。但是壓力下的行動異常和真正意義上的「自殺」還是有區別的,它們其實只是一段時期判斷力失常,並不是真的像人類想像的,很有邏輯地認為「未來無望前途黑暗沒人愛我好孤單好絕望」於是我要自殺了。
那麼「條件反射過度」又是什麼呢?
繼續舉例子。一隻貓或一隻狗從小被一個主人飼養,在固定環境裡,每天吃一樣的食物,突然有一天它們被帶到陌生環境,主人也不見了,它們缺乏對環境的適應力,依然遵循過去的習慣生活,因為沒有「熟悉的主人」來餵食,於是不吃不喝,直到它們逐漸適應新環境,這個行為才會結束。
我們所熟知的「忠犬八公」,就是一個習慣行為的典型例子,它因為無法理解環境的變化,所以主人去世以後,依然在那個車站耐心等候,說好聽點是忠誠,說難聽點就是腦子不會拐彎,一根筋。
最後的最後,有一種理由,可以造成動物「主動尋死」,這個理由就是「寄生蟲和病毒」。一些寄生蟲能夠控制動物的大腦,比如鐵線蟲會讓螳螂跳水淹死,從而幫助自己繁殖。一些能夠影響動物中樞神經的病毒,比如「狂犬病病毒」,也會讓動物的行為異常。那這裡的「主動尋死」就是要打引號的了,說到底它們都是被寄生蟲和病毒控制了,才會想要去「自殺」,和人類理解的那種「自殺」,就不是一回事了。
好了,說了這麼多,爪爪只是希望大家能夠放心,小松鼠是絕對不會因為人類搶它的食物而自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