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圳論評論員 王森
最近,一段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昭蘇縣副縣長賀嬌龍策馬雪原的視頻走紅網絡。「颯」氣十足,頗有當下流行「大女主」風範的賀嬌龍,生活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基層機關幹部走到網絡聚光燈下,日前,她通過自媒體發文坦言不適應甚至有些惶恐,稱走紅只是趕上了機緣巧合,並希望網友多多關注昭蘇。
「愛上一匹野馬,可我的家裡沒有草原」,這首老歌歌詞中現代都市人對原生態生活的嚮往之情,在2020年末被再度點燃。策馬雪原的賀嬌龍與想當賽馬王子的丁真,當下兩大「頂流」主題、調性高度重合,趕趟走紅,有其社會心理基礎。
疫情爆發初期,人們在家「憋」了幾個月,格外嚮往外面的廣闊世界。復工復產後,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國內旅遊的報復性增長,也印證了這一點。我國西北遼闊高遠的自然景觀和質樸豪邁的生活方式,對於城鎮網民本身就有很強吸引力,加之今年網民「蟄居」已久,看到巾幗英雄和康巴小夥自由馳騁竟是生活常態,自有一種閱讀「凡爾賽文學」之感,策馬奔騰抓住了傳播「痛點」,流量自然來。另外,脫貧攻堅戰收官在即,全國人民非常關注扶貧成果,老少邊窮地區面貌的改變趕上熱點,自帶流量,也是賀嬌龍和丁真成為網紅的時代背景。如果說這段策馬雪原的短視頻火起來是「機緣巧合」,那麼這個機緣並不是什麼「玄學」,而是順應了社會心理和時代背景。
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一條視頻走紅背後有著長期的努力。視頻走紅前,賀嬌龍這位70後副縣長已經做了十多場農產品直播帶貨,銷售出79萬元的當地特產。而在這段走紅視頻中,賀嬌龍的穿著打扮、鏡頭的運用剪輯也明顯經過設計,網感十足。用當下流行語來說:這可不是亂打的,這是有備而來。無論是賀嬌龍的有意而為,還是丁真的順水推舟,巧合之中有必然,「頂流」背後有籌謀。兩地政府有意識搶佔輿論陣地,抓住網民心理,善用流行的媒介形態「講故事」,提升了地方知名度,更帶來了不小的社會經濟效益——這樣多贏的巧合,可以多些再多些。
(今年5月20日,賀嬌龍開始拍短視頻,她經常會發一些昭蘇縣的農產品和風景。)
美國著名營銷大師菲利普·科特勒在《區域營銷》這本書中,提出了政府營銷的概念。他認為,各級政府的營銷績效影響當地經濟發展的快慢和居民生活質量的優劣,也直接決定著企業發展的大環境。當前,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政府職能深刻轉變,政府營銷也是服務型政府的一項重要功能。這兩個案例帶來的巨大社會經濟效益,無疑會讓更多地方意識到加強政府營銷能力的重要性。
當然,機緣也可能是稍縱即逝。營銷帶來機緣,這個隱喻也提示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要把營銷思維和運營思維結合起來,學會把一時的「網紅效應」轉化成長久的「品牌效應」,才能化網絡流量為現實客流,為地方帶來可持續的長遠效益。賀嬌龍的回應引導輿論焦點從她本人轉移到昭蘇旅遊上;圍繞丁真,輿論場也有些爭議,當地也很快以實際行動平息質疑,熄滅炒作之火。網紅吸引了人們的目光,同時也拉高了人們的期待,營銷火候控制好的同時,把旅遊和相關服務質量提升上去,這樣,「巧合」才可能成就一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