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涉術是什麼?科學家用它拍攝到首張黑洞照片!

2020-12-03 遨遊世界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我們知道,去年科學家公布了世界首張黑洞照片,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反響,這是一次巨大的突破,而拍攝黑洞的望遠鏡----事件視界望遠鏡(EHT)也一戰成名!那麼這枚望遠鏡到底是怎麼拍攝到黑洞照片的呢?這就要提到科學家所使用的望遠鏡了!

當天文學家談到光學望遠鏡時,他們通常會提到它的鏡面大小。那是因為你的鏡子越大,你看到的天空就越清晰。這就是望遠鏡的分辨能力,這是由於光的一種特性,即衍射。當光通過開口時,如望遠鏡的開口,它就會散開或衍射。開口越小,光線越分散,使你的圖像越模糊。這就是為什麼較大的望遠鏡比較小的望遠鏡能捕捉到更清晰的圖像。

衍射不僅取決於望遠鏡的大小,還取決於你所觀察到的光的波長。波長越長,在給定的開孔尺寸下繞射的光越多。可見光的波長很小,不到百萬分之一米長。但是射電光的波長要長一千倍。如果你想要捕捉像光學望遠鏡那樣清晰的圖像,你需要一個比光學望遠鏡大一千倍的射電望遠鏡。幸運的是,我們多虧了一種叫做幹涉測量的技術才可以實現這一觀測。

這是來自我國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坐落在我國的貴州省。

要建造高解析度的射電望遠鏡,你不能簡單地建造一個巨大的無線電碟形天線。你需要一個直徑超過10公裡的盤子。即使是最大的無線電天線,我國的快速望遠鏡,也只有500米寬。所以,你不是做一個大的盤子,而是做幾十個或幾百個小盤子。這樣的話,我麼就可以調用其中一部分小盤子,而不用調用全部。當然,如果你用光學望遠鏡,你的圖像不會那麼明亮,但是它的清晰度是一樣的。

但這並不像建造許多小天線那麼簡單。比如說用單臺望遠鏡觀測物體,那麼來自遠處物體的光進入望遠鏡,通過鏡子或透鏡聚焦到探測器上。同時離開物體的光線會到達探測器,所以你的圖像是同步的。而當你有一個陣列的無線電天線,每個都有自己的探測器,來自你的物體的光會比其他的更早到達一些天線探測器。如果你只是把所有的數據組合在一起,你會得到一個混亂的局面。那麼這時候就要用到幹涉測量了!

因為這時候陣列中的每根天線都觀察著同一個物體,而且每根天線都精確地標記著觀察的時間。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擁有數十或數百個數據流,每個流都具有獨特的時間戳。從時間戳中,我們可以將所有數據放回同步狀態。

不過,這個的數學計算非常複雜。為了使幹涉術起作用,我們必須知道每對天線的時間差。不僅如此,當地球自轉時,你所觀測到的物體的方向會相對於天線的方向發生變化,這意味著當你進行觀測時,信號之間的時間會發生變化。你必須記錄所有的信息以便將這些信號聯繫起來。這是通過一個被稱為相關器的專用超級計算機來完成的。它是專門用來做這個計算的。它是一種相關器,可以讓幾十個天線盤充當一個望遠鏡。

改進和改進無線電幹涉術已經花了幾十年的時間,但它已經成為無線電天文學的一種常用工具。從1980年VLA的成立到2013年ALMA的第一束光,幹涉術為我們提供了非常高解析度的圖像。這項技術現在非常強大,可以用來連接世界各地的望遠鏡。

那麼我們再回到事件視界望遠鏡(EHT。事件視界望遠鏡是通過國際合作打造的一個由8個地面射電望遠鏡組成的行星級陣列,它的目標是捕捉黑洞的圖像。然而在去年全球協調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EHT的研究人員透露,他們成功了,首次公開了梅西耶87中心及其陰影處超大質量黑洞的直接視覺證據。

然而在這裡看到的黑洞的陰影是我們所能看到的最接近黑洞本身的圖像,它是一個完全黑暗的物體,光線無法從中逃逸。黑洞的邊界——EHT得名的事件視界——大約比它投射的陰影小2.5倍,直徑接近400億公裡。雖然這聽起來很大,但這個環的直徑只有40微弧秒——相當於在月球表面測量一張信用卡的長度。儘管組成EHT的望遠鏡沒有物理連接,但它們能夠用原子鐘(氫脈澤)來同步記錄的數據。這些觀測數據是在2017年全球運動期間以1.3毫米的波長收集的。EHT的每臺望遠鏡都產生了大量的數據——大約每天350太字節——儲存在高性能的氦氣硬碟上。這些數據被傳送到高度專業化的超級計算機——被稱為相關器——在馬克斯·普朗克射電天文研究所和麻省理工學院的草垛天文臺進行合併。然後,他們煞費苦心地用合作開發的新穎計算工具將其轉換成圖像。

2009年,世界各地的無線電觀測站同意合作開展一個宏偉的項目。他們用幹涉測量法把他們的望遠鏡組合起來,創造了一個行星大小的虛擬望遠鏡。它被稱為視界望遠鏡,在2019年,它給了我們第一張黑洞的圖像。而通過團隊合作和幹涉測量,我們現在可以研究宇宙中最神秘和最極端的物體之一。

相關焦點

  • 人類首張黑洞照片是誰拍的?拍攝第一張黑洞照片的人名字
    人類首張黑洞照片是誰拍的?拍攝第一張黑洞照片的人名字 2019年4月10日,這一天對於人類來說是個重要的日子,北京時間21時,人類首張黑洞照片正式的公布,一支匯集全球 200 多位天文學家的宇宙觀測團隊經歷2年的時間才把照片洗出來,而「事件視界望遠鏡」這個項目也在今天被大家所熟知。
  • 公布的首張黑洞照片是怎麼拍的?什麼是事件視界望遠鏡?
    公布的首張黑洞照片是怎麼拍的?什麼是事件視界望遠鏡?不久前,天文學界發表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這張照片是數百名科學家經過十多年努力的研究成果,因此引起了全球的關注。那麼,讓我們一起研究下公布的首張黑洞照片是怎麼拍的呢?
  • 中國科學院: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在最後「衝洗」中
    黑洞的藝術家想像圖。(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 中科院上海天文臺/供圖 攝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即將在全球六地同步發布的消息連日來備受關注。來自共同參與這一重大成果的中國科學院的最新消息說,首張黑洞照片目前還在最後「衝洗」中,其問世已進入倒計時。據介紹,北京時間4月10日21點整,全球六地(比利時布魯塞爾、智利聖地牙哥、中國上海和臺北、日本東京、美國華盛頓)將以英語、西班牙語、漢語和日語四種語言,通過協調召開全球新聞發布會,事件視界望遠鏡(EHT)將宣布一項與超大質量黑洞照片有關的重大成果。
  • 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發布!
    曉查 發自 紐凹非寺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剛剛,天文學家公布了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
  • 全球首張黑洞照片,為拍它花了多少錢?科學家終於說出了金額!
    自從愛因斯坦1916年發表廣義相對論之後,他所提出來的「黑洞理論」就備受科學界的關注,然而直到近日,科學家們經過不斷的努力,歷時100多年之後,終於證實了黑洞的存在,並且還首次拍攝到黑洞的照片
  • 歷時2年,首張黑洞照片即將面世!它是如何被拍攝的?
    每經編輯:張楊運北京時間4月10日21時,全球六地(比利時布魯塞爾、智利聖地牙哥、中國上海和臺北、日本東京和美國華盛頓)將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首張黑洞照片。根據資料顯示,黑洞照片的「衝洗」用了約兩年時間。圖片來源:攝圖網 圖文無關黑洞究竟是什麼?理論上,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預言存在的一種天體。
  • 首張黑洞照片是如何拍攝的?科學家解釋:需要多個望遠鏡聯合觀測
    增加更多的望遠鏡能做什麼?我的意思是,如果我把望遠鏡的數量增加到20個,但它們仍然在美國,這會提高解析度或者其他的統計數據?如果增加望遠鏡的有效距離會增加什麼(比如說,現在它們已經遍布整個地球…)?
  • 首張黑洞照片的意義以及與霍金、愛因斯坦、史瓦西等科學家的關係
    人類首張黑洞照片的重要意義至少有以下兩個方面1、是人類首張黑洞真實的照片,證實了黑洞理論預測的精確性。2、這張照片所拍攝的黑洞,是室女座星系團中M87星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質量約太陽65億倍,距離我們有5500萬光年。能拍攝到這樣遙遠距離的黑洞照片,充分顯示了人類現代科學技術的強大。這張照片是20個國家和地區200多位科學家通力合作的成果。
  • 首張黑洞照片曝光 5500萬光年外的它神奇在哪裡?
    圖片來源:中科院之聲微博為了得到這張「黑洞照片」,天文學家從觀察之初到最終照片呈現在世人面前共歷時二年之久,天文學家動用了遍布全球的8個毫米/亞毫米波射電望遠鏡,組成了一個所謂的「事件視界望遠鏡」(Event Horizon
  • 為什麼首張黑洞照片的亮度是不均勻的?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
    宇宙浩瀚廣闊,有著無數的天體,除了我們比較常見的恆星,行星之外,還有一些特殊神秘的天體,比如:脈衝星,中子星,黑洞等。這些特殊神秘的天體中,以黑洞最特殊神秘。黑洞到底是什麼,科學家目前也沒有確定的答案,它早在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誕生誕生後,就被預言存在黑洞這樣的一種神秘強大的天體。
  • 首張黑洞照片拍完後,科學家又計劃對黑洞 「錄像」了
    首張黑洞照片顯示的是相當於650億倍太陽質量的物質,聚集在一個圓形的光子軌道邊界區域範圍內的場景,其大小完全符合愛因斯坦的理論預期。圖像的中間位置就是事件視界,在其內部,就連光線都無法逃脫;圖像的下方比較明亮,這是因為你正在目睹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圍繞黑洞周圍運行的超高溫氣體物質。
  • 人類拍下首張黑洞照片,黑洞能吸收一切光線,科學家是咋拍到的?
    黑洞一直是大多數人心中最為神秘的一種天體,事實上也的確如此,由於自身引力的作用實在太過巨大,在黑洞周圍的一定範圍內,甚至連光線都無法逃脫它的捕捉。也正是因此,人類想要一睹黑洞的本來面目也是十分困難的,不過,就在今年的4月10號晚上9:00,科學家們宣布人類首張黑洞照片製作完成,並在11號在上海等六個地方公開發布。就像我們之前說的,黑洞是一個連光線都可以捕捉的天體,那麼這張黑洞照片又是如何拍攝出來的呢?
  • 人類首張黑洞照片發布,原來長這樣…
    理論上,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預言存在的一種天體,它具有的超強引力使得光也無法逃脫它的勢力範圍,該勢力範圍稱作黑洞的半徑或稱作事件視界。專家稱,人類首張黑洞照片的問世,對研究黑洞具有重要意義。人類的首張黑洞照片,是由全球8個望遠鏡共同拍攝。而背後則是全球30多家科研院所的科學家們的共同努力。
  • 神秘的眼睛「黑洞」——眼底,如何給它拍攝照片?
    人類發布首張黑洞照片北京時間2019年4月10日21時,在美國華盛頓、中國上海和臺北、智利聖地牙哥、比利時布魯塞爾
  • 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誕生!黑洞裡面到底藏了什麼?
    2019年4月10日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在「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首個發現發布會上發布了人類歷史上首張黑洞照片!!Broderick最近幾年,地面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 已宣布已探測到11對雙黑洞併合產生的引力波,這些黑洞的質量都是幾十個太陽質量。天文學家通常把這些質量為幾個到一百個太陽質量的黑洞叫恆星級黑洞。二次世界大戰後,雷達技術廣泛用於射電天文,許多宇宙射電源被發現。
  • 真實的黑洞長這樣,解密史上首張黑洞照片拍攝過程
    此次全球六地發布的黑洞照片。公布的照片展示了一個中心為黑色的明亮環狀結構,看上去有點像個橙色的甜甜圈,其黑色部分是黑洞投下的「陰影」,明亮部分是繞黑洞高速旋轉的吸積盤。事實上,黑洞並不是孤立存在的,黑洞的中心是一個奇點,它的周圍存在大量氣體,據黑洞研究專家、國家天文臺研究員苟利軍教授介紹,由於黑洞的強大引力,氣體會朝黑洞下落。而當這些氣體被加熱到數十億度高溫時,便會發出強烈的輻射。同時,黑洞也會以噴流和風的形式向外噴射物質和能量。
  • 人類首張黑洞照片發布,愛因斯坦說對了……
    模擬圖片人類的首張黑洞照片,是由全球8個望遠鏡共同拍攝。而背後則是全球30多家科研院所的科學家們的共同努力。2017年的4月5日到14日之間,科學家們進行了「地球級」觀測計劃,他們利用分布於全球不同地區的8個射電望遠鏡陣列,組成一個虛擬望遠鏡網絡,目標是銀河系中心的巨大黑洞——人馬座A*的視界面。
  • 人類首張黑洞照片發布 距地球5500萬光年
    新華社發(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組供圖)    全世界200多位科學家合作完成的一項重大天文學成果——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北京時間4月10日晚在全球多地同步發布。 HST拍攝的M87。圖片版權:NASA(來源:中新網)    黑洞陰影和周圍環繞的新月般光環非常小。在拍照設備能力有限的情況下,要想拍攝到黑洞照片,必須找到一個看起來角直徑足夠大的黑洞作為目標。
  • 去年拍攝的黑洞照片,四十年前,為什麼科學家就知道了它的樣子?
    2019年4月10日,事件視界望遠鏡合作組織在全球六地以英語、西班牙語、漢語和日語四種語言,通過協調召開全球新聞發布會,發布了於2017年4月11日拍攝的位於室女A星系的黑洞的照片。雖然這是黑洞的第一張照片,科學家們卻在1979年就已經得知了這個黑洞的樣子!
  • 美華裔天文學家參與拍攝首張黑洞照片 講述背後故事
    美國一位華人科學家參加了為黑洞拍照的「事件視界望遠鏡」(EHT)計劃,他就是來自亞利桑那大學的助理天文學家陳志均(Chi-Kwan Chan),也是「事件視界望遠鏡」(EHT)的軟體及數據小組召集人。全世界200多位科學家合作完成的一項重大天文學成果——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北京時間4月10日晚在全球多地同步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