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殖民地,我們無一例外地會想起主權淪喪,民不聊生。土地的主人不是世世代代居住其上的人。
最直觀的歷史展示,也許就是晚清,那是個讓中國人不忍回首的時代。半殖民半封建社會凋敝悽慘的民生,隔得那麼遙遠,也讓人感受到它可怕的氣息。
社會在人類的思考中,以及受壓迫者的反抗裡脫下了腐朽和醜陋的外衣,世界至少在表面上開始宣揚權利的公平。在今天,殖民主義成為白人國家的羞恥,逐漸成為被廣泛批判的歷史。如果有人問世界上還有沒有殖民地,我想被問及的人十之八九會肯定地回答:沒有;剩下的沒做這個回答的人也多半會說:不知道。
事實上,在二戰結束後,大多數殖民地都紛紛獨立,但有兩個地方並未跟隨潮流,它們是蓋亞那和波多黎各。
為什麼它們不獨立?說起來也很無語,因為它們自己不願意,倒有種賴上宗主國的意思。
我們先來看看蓋亞那,愛玩賽車遊戲的朋友一定對法屬蓋亞那這個賽車場景不陌生。
在白人殖民者瘋狂開疆拓土的大航海時代,那麼大的地球也不夠分。南美洲的蓋亞那就像一塊蛋糕,被歐洲人分作了三份:英國、法國和荷蘭各叉一塊。
英國那塊和荷蘭那塊先後獨立為蓋亞那和蘇利南,唯獨法國那一塊沒有獨立。
這可能與法國對待原住民的態度不無關係。這塊地方被法國直接劃為行政省,擁有與法國本土幾乎相等的政治權利。因此,與其說是殖民,倒不如說是法國把觸角伸進南美大陸的一個橋頭堡。這裡的人們已經當自己是法國的一份子了。
蓋亞那首府稱為卡宴,讓人想起那款著名的豪華車。
法屬蓋亞那是有名的森林之國,歐洲航天發射中心位於這裡,讓它非常有名。
它的面積剛好比重慶大一點。人口卻不到重慶的零頭,只有30萬。
嚴格意義上來講,這裡是法國的海外行省,已經不能被稱為殖民地了。到法屬蓋亞那旅遊,只要有歐洲申根籤證就行。
法屬蓋亞那動植物資源豐富,到這裡旅遊通常會以參觀航天中心為主,但放眼熱帶雨林,或許會收穫更多的與眾不同。
簡單介紹完法屬蓋亞那,我們去最後一個殖民地,如果法屬蓋亞那不算嚴格意義上的殖民地的話,下面要介紹的地方,也確實是地球上最後一個殖民地了。
它就是大家經常在新聞上看到的總與美國一同出現的波多黎各。
波多黎各位於加勒比海上,如果它是獨立國家的話,我們會稱呼它為島國。
波多黎各是美國的殖民地,實際上,它一開始是西班牙殖民地。美國打敗西班牙後,此地便順理成章地歸美國管轄。
美國顯然不願意自己一貫標榜的民主自由國家形象遭受殖民地的影響,曾經數次要求波多黎各獨立。但波多黎各顯然是看見了法屬蓋亞那美好的結局,說什麼也不獨立,還不停要求美國把它升格為美國一州,美國人顯然不想自己的國旗上再添顆沉重的星星,打死也不同意。
宗主國和殖民地僵持下來,唯一的妥協就是波多黎各人都能拿到美國的綠卡,但他們不享有美國人的投票權和選舉權,這多少讓波多黎各人有「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的尷尬。
實話實說,波多黎各這個地方還是頗有情調的,其首府聖胡安積澱了加勒比地區數百年傳奇的陽光,有著令人著迷的色彩。
當地人對藝術和裝潢的品質極有追求,古城裡每戶人家都會對「門」進行匠心獨運的設計。漫步聖胡安城,你會被繽紛色彩與濃鬱的加勒比風情包圍。
城中很多建築的歷史可以上溯到幾百年前,比如聖克裡斯多巴城堡,這是抵達聖胡安城的遊客必到的地方。
古堡有三層,沿階而上,每一層都能探望到不一樣的風景,當然,還有歷史的滄桑。
波多黎各還有世界聞名的螢光海灘,生態良好的森林公園,蔚藍美麗的加勒比海…
這兩處世界最後的殖民地,已經不是我們印象中的殖民地模樣了。作為世界特殊時代的孑遺之地,抽空去打望一番,感受下《黑帆》般的古老氛圍,找一找傑克船長的傳說,還是頗有情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