蛀犀金龜屬概況:
該屬是犀金龜亞科(Dynastidae)下的第四大「家族」,總計有45個物種,如算上亞種可達70餘種。
不過,分布在我國的蛀犀金龜並不多,僅有3種:葛蛀犀金龜、椰蛀犀金龜以及角蛀犀金龜潑兒亞種,整體產地分布範圍較窄,除了椰蛀犀金龜產地相對較多外,剩下兩個種僅有極少數省份分布。
小知識:整個犀金龜亞科中物種數量最多的三大屬為:Cyclocephala屬(351種),Hemiphileurus屬和Heteronychus屬並列第二(60種),Stenocrates屬(53種)。
蛀犀金龜的危害:
蛀犀金龜屬蟲如其名,其猶如蛀蟲一般,對多種寄主植物(椰樹、桄榔、棕樹、山竹、桑科等等)有不小的危害。
就以椰蛀犀金龜來說,它們經常會從樹木頂部向樹中心向下蛀食,先食心葉再蛀食莖杆部取食嫩葉組織,之後往往能形成隧洞,最終致樹冠殘缺衰萎,嚴重造成整個植株死亡;而幼蟲具有腐食性,有時也會由下而上蛀食寄主植物莖幹。
蛀犀金龜繁殖:
成蟲出蟄後一周左右即可交配,繁殖較為簡單,和常見的姬兜、獨角仙無異,使用4-8L的飼養容器,外加廢土即可作為產房下產;通常木屑一半稍微壓緊,表層鋪上樹皮等防止翻身;溫度建議控制在22-28度;卵期和姬兜差不多2~3周左右。
椰蛀犀金龜L2幼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