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6月19日15時10分訊(張華)近日,記者從重慶理工大學獲悉,學校和韓國科學技術院開展聯合辦學的重慶兩江KAIST國際項目首批學生有8人通過赴KAIST深造學習的初步遴選,他們將有機會赴KAIST學習兩年並獲得重慶理工大學和KAIST頒發的畢業證和學位證。
為赴KAIST深造 朋友圈裡曬都是刷題和熬夜時間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聶雨佳是重慶兩江KAIST國際項目首批學生之一,也是此次通過初步遴選的學生之一。現在她正積極準備第四學期的期末考試,因為這可能決定她能否前往KAIST。
「四學期的平均成績以及託福成績是最基本的條件,前面三學期的成績我都過了,不想摔倒在最後一學期上。」聶雨佳說,從報考這個項目開始,自己就想去爭取這個機會。由於對專業成績要求高,一年多時間裡,她努力攻克一個又一個的專業難題。
「大一剛開始很難,因為是韓方教授用全英語授課,大一就開始學編程,很痛苦,感覺女生可能學這塊要難一點,但是還是努力的去問中方合作老師。」聶雨佳空閒的時間喜歡待在24小時自習室裡,這裡有單人自習室,像韓劇中一樣,每人一個小隔間。特別是每隔一個月要交的編程大作業時,她都會忘記時間,回宿舍時,宿舍已經關門了。
聶雨佳離開24小時自習室後,這裡依舊燈火輝煌,因為有的同學會帶著洗漱用品在這裡過夜,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鐘哲誠就是其中之一,他目前也通過了初步遴選。
「這種學習狀態開始的時候覺得累,因為和其他專業的同學不一樣。但我們慢慢調整心態,因為學校對我們的培養目標不一樣。而且我們有指導小組,老師會來問你有沒有壓力等,幫你解決問題,緩解情緒。」在鍾哲誠看來,適應這種模式後他奮進的動力反而更足了。他說,在項目裡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在推著每個人前進。「比如我周末出去玩了,但是想到同學都在看書,我心裡可能就是慌的。」
「感覺讀大學氛圍很重要,大家都很輕鬆的時候就都很輕鬆,但是在項目上就不一樣,我看到同學發動態、朋友圈說看書到幾點,熬夜到幾點,就壓力很大,這種來自同伴的壓力比老師的壓力還要更重要。」在聶雨佳看來,在項目上熬夜都是很平常的事情,他們經常在比誰睡得晚,誰看的書多,因為你努力,別人比你更努力。
工科專業還加入了工商管理和會計學
每個高三學生一定聽老師說過這樣一句話,「到大學就輕鬆了」,鍾哲誠也有這樣的想法。他曾經以為,大學主要培養自己的管理、策劃和社交能力,但要想爭取赴韓名額,他還必須抓好自己的專業成績。
「大一時在英語上抓得很緊,我們的課程涵蓋聽說讀寫,還有託福課和英語四六級課程。每周還有口語小班教學,每個人都要和外教展開時事評論方面的對話。這讓我們的口語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鍾哲誠說,學院也組織了非常多的活動讓學生參加,足球賽、英語配音比賽、冬令營等等。
因為對項目學生的培養目標不同,大二時,鍾哲誠他們開始學習工商管理、會計等課程。「感覺是為學生多元化發展做準備,讓我們不但有理科生的邏輯思維也有文科生的情懷。比如我們聊天的內容更多的是世界上發生了什麼,之前老師的東西聽懂沒有,我的思路會不會錯,這可能是我們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
現在,鍾哲誠也在為KAIST方面的最後遴選做準備。因為報讀國際項目之前,他已經過了出國留學的打算,所以這樣的機會他格外珍惜。
「如果要考KAIST的研究生並不會因為我在KAIST讀了本科就一定有優勢,但是,如果我在這個學校讀了兩年,就能在這個環境中更快地提升自己,那麼考研就更容易一點,這是一個機遇,也是一個挑戰。」
連結》》》
重慶兩江KAIST國際項目今年面向全國8省市招收200名學生
重慶兩江KAIST國際項目(CLKIP)是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和重慶理工大學(CQUT)聯合舉辦的中韓合作辦學項目,包括由教育部批准的2個本科教育項目和1個碩士研究生教育項目。2017年招生的四年制普通本科專業有電子信息工程【教育部批准編號:MOE50KR1A20131578N】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育部批准編號:MOE50KR2A20141642N】兩個專業,面向重慶、四川、河北、河南、安徽、江西、山東等省市在本科第一批次招生共計200名學生。
韓國科學技術院(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直屬韓國未來創造科學部,是韓國最高科學研究型大學。KAIST擁有國際水準的教育、研發設施,實施學士、碩士和博士連讀制度,設有工學學院、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等6個學院(部),特色學科包括宇宙航天、電氣與電子工程、計算機科學等。2017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名列全球高校第46位,其電氣與電子工程及計算機科學等專業更是躋身世界高校前列,其中電氣與電子工程QS學科世界排名第17位,計算機科學與信息系統QS學科世界排名第33位。同時,KAIST與韓國三星電子、現代、LG半導體、SK電信等多家著名國際企業建立有長期、密切的合作關係。
據了解,重慶兩江KAIST國際項目全面引進KAIST優質教育資源,課程內容和教學模式與KAIST無縫接軌、資源共享、所有課程設置等教學環節均與KAIST相關專業同步,項目學生可享受特別KAIST ID(身份識別碼),訪問部分KAIST數字資源及網絡教程。項目聘請了包括IEEE(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Fellow(會士)、Senior member(高級會員)、全球資訊網國際會議主席等KAIST著名教授擔任項目主要專業課的教學工作。旨在中國本土創造一個具有世界一流大學水平的教學環境 ,培養具有全球視野,具備創新、創造和開拓能力的國際化人才。
項目不僅注重知識傳授的過程,更注重激發學生的專業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潛力、交流溝通、組織領導及批判性思維等各項綜合能力。通過繽紛多姿的社團文化活動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為學生個性發展提供廣闊的舞臺。同時,項目高度重視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針對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採取25人小班教學、英語導師制、外教口語工作站,為學生營造全英文的語言環境,強化學生跨文化交際與思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