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大草原上生活著那麼多動物,最受關注的還是非洲大哥獅子。由於對獅子的關注,非洲二哥鬣狗也自然而然地走進人們視線。再加上天不怕地不怕的非洲三哥「平頭哥」,非洲草原三霸就這樣被人們聯合提起。
貓科動物獅子,群體生活,人們對它們多有關注。一提到獅子,人們的印象總是威風凜凜,勇猛強壯,還非常團結。獅群生活在一起,就這樣聚集成一個小家族、小團體,在危機四伏的草原上相互幫助更好的生活。
非洲三哥也憑藉天不怕地不怕懟天懟地對空氣的精神面貌贏得了人們的喜愛,唯獨非洲三哥,作為草原一霸,卻很少被人提起。即便提起,也是說它們殘忍、機會主義者、搶獅子的食物、吃腐食、骯髒不堪,就好像所有形容不好的詞都能用到它們身上。
在一次次鬣狗和獅子的爭鬥中,人們把天平無限傾向於獅子團體,對於鬣狗總是不屑於顧。甚至在一個雄獅殺死鬣狗的視頻下,有網友留言表示「這種動物就應該死絕」。
如此偏見,鬣狗究竟做錯了什麼?難道就因為長了一張不討喜的臉?
鬣狗的長相
人們更偏愛貓科動物,是因為貓科動物的長相更加符合人們的審美。有研究表示大多數人在面對小貓咪的時候,心裡會像面對人類嬰兒一樣更加放鬆柔軟。而貓科動物,不管是大貓小貓,它們的臉部特徵都非常相似。尤其是它們的幼崽,即便知道這是猛獸還是控制不住的覺得怎麼這麼可愛。
跟貓科動物長相完全相反,犬科動物眼睛小、臉狹長,頭骨也更細長。將貓科動物和犬科動物放到一起,以人類的審美,大多數人都會覺得貓科動物更好看。
當然了,鬣狗不是貓科也不是犬科,只不過在血緣上鬣狗與貓科更接近,而在外形上與狗更像。
這樣一種長相已經讓人們先入為主的覺得:這種動物長成這樣,肯定不是什麼好東西。「奸詐狡猾、無恥貪婪」,這種詞在幾十年前也是形容在狼身上的,只不過這些年人們對狼的了解越來越多,才認可了這種充滿智慧的動物。
而鬣狗這長相,還不如狼順眼,跟獅子一比,顏值上完全沒有競爭優勢,更別提人們心中鬣狗那些劣跡斑斑的事情了。
站在鬣狗的角度看鬣狗的生活方式
鬣狗是機會主義者人們對鬣狗印象非常差的原因之一就是,鬣狗經常仗著族群多,搶別人辛苦捕獵的食物,被搶奪的對象還是獅子。當人們看到獅子辛辛苦苦捕獵,體力耗盡,好不容易能享受獵物了,家裡還有好幾隻嗷嗷待哺的幼崽。就在這個時候,一群看上去就像是地痞流氓、烏合之眾的鬣狗突然竄出來,搶下獅子的食物。獅子生氣又因為體力耗盡沒有辦法阻止只能可憐巴巴的離開,一代草原霸主,居然被一群「狗」欺負了,每每看到這樣的場面,人們都義憤填膺的。
但是搶奪獵物這件事,鬣狗會搶,獅子也會搶。而且大多數時候是獅子來搶鬣狗的,在克魯克的7年觀察統計中,所有鬣狗和獅子共享的獵物中,有53%都是鬣狗辛苦獵殺的。而且鬣狗的食物,有95%都是自己捕殺的。
獅子的體型的確大,鬣狗體型也不小。鬣狗家族中的四種鬣狗,人們一般說的是斑鬣狗,它們體長能夠達到一米六,體重一百公斤。一個鬣狗群小到十幾隻,大到幾十隻,而一頭成年鬣狗每頓能夠吃下14.5公斤的肉,35頭鬣狗在半個小時內就能吃光一頭成年斑馬。
出於族群需要,鬣狗也不能不去搶奪別人的獵物。這對於獅子來說也是一樣,獅子一樣會因為獵物不夠吃去搶奪鬣狗的獵物。食肉動物的互相爭奪,這樣的戲碼在非洲草原上每天都在上演。
鬣狗獵殺手段殘忍,吃腐食,非常髒鬣狗獵殺手段的確有些殘忍,相比於貓科動物總是鎖喉,一口咬下去直接咬斷獵物的喉嚨或者大動脈,讓獵物沒什麼痛苦地死去。鬣狗總是先咬獵物柔軟的側腹部,或腹股溝,一群鬣狗圍上去一起撕咬,往往採用開膛破肚的方式。一隻懷孕的斑馬,它們甚至會先吃掉斑馬肚子裡的孩子,而且鬣狗們將獵物都快吃完了獵物才斷氣。也就是說,獵物眼睜睜看著自己被開膛破肚,被吃。
這種方法的確非常殘忍,但這種方法是鬣狗在捕獵中大型動物時用到的。在捕獵體型相當的動物時,鬣狗們往往採用一口咬斷動物脊椎的方式。
鬣狗消化系統非常強大,咬合能力甚至強過獅子,所以它們吃東西才叫「狼吞虎咽」。鬣狗吃完後,一般只剩下獵物的角和胃容物,連骨頭鬣狗都一併吃了。鬣狗群進食的速度也非常快,這主要是怕別的動物來搶。
也因為它們這種進食方式,往往吃滿臉血,所以本來就不太好看的臉看起來就更恐怖了……
鬣狗會吃腐食,實際上獅子也會吃,它們的消化系統、殺菌系統非常強大,腐食也是食物,放在那裡的大餐不吃白不吃。
但是恰恰因為鬣狗吃腐食,它們才是草原的「清道夫」,維護了草原的清潔,防止疾病的傳播。
貓科動物愛乾淨,它們會掩埋自己的糞便,休息的時候不忘給自己舔毛。鬣狗雖然不會給自己舔毛,但是也不會隨地亂拉,不講衛生。大家可能想不到,鬣狗是由公廁的,曾有研究者在西班牙人類考古遺址上發現了一個鬣狗公廁,裡邊的鬣狗糞化石明顯不是來自同一種鬣狗。它們會主動到固定的地點排便,來維護族群生活環境的乾淨整潔。
鬣狗這種動物,這麼強悍的實力,真是被長相嚴重耽誤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