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職業拳擊是最地上、最正規的競技搏擊種類,但其實也是最危險、最狠猛的競技搏擊種類。職業拳擊手一拳擊出的力量,是所有競技搏擊運動員中最強的。
這不是瞎吹,是有事實依據的。自從測量拳速、拳力的設備技術足夠成熟時,就有不少人測試過到底世界武林中,哪種選手一拳擊出的力量最大。
迄今為止,最權威的測試是2005年美國研究人員對五個重量級、七名奧林匹克級的拳擊選手,向測力假人頭部擊出的拳力的綜合統計。英國大報《每日電訊報》當時為測量結果製作了直觀的如下數據圖。
需要指出的是,《每日電訊報》為了便於讀者理解,把研究中的重力計量單位「牛頓」換算成了英制重量單位「磅」。而一公斤等於2.2磅,這些數字除以2.2,就是中國人熟悉的公制重量單位了。
換算結果是啥呢?奧林匹克級拳擊手中,蠅量級的拳力是340公斤以上,輕量級的拳力是297公斤以上,中量級的拳力是313公斤以上,重量級的拳力在484公斤以上。
對比其他搏擊項目的結果呢?其他研究裡,12個空手道黑帶,擊出最猛一拳的拳力是187公斤以上。當時自由搏擊世界冠軍最猛的助跑衝拳的拳力是423公斤。跆拳道的迴旋踢最猛力量是681公斤以上。也就是說,只有跆拳道上腳踹的動作,才有勝過奧利匹克級拳擊手的力量。其他東亞武術選手的出拳力量,至多與空手道黑帶們在伯仲之間,難以勝過最輕量級的優秀職業拳擊手。
當然,練家子還是比普通人強點。2007年英國曼城大學的研究者除了測出當時中量級世界拳王的拳力平均有400公斤以上外,還讓研究人員們自己也試著打了打測力假人,結果拳力只相當於中量級拳王十分之一。
奧運會雖說牛逼,在搏擊界並不是最強賽事。有沒有最強賽事的對決者的拳力記錄呢?也有。1985年,邁克泰森即將登頂世界拳王金腰帶的比賽前,他的對手弗蘭克·布魯諾在實驗室裡測過自己的拳力,一拳打出了920磅、即418公斤以上的力量。研究者稱以當時的假人與測試儀器的局限,只能測出這個範圍了。如果換算成之後的臺上真實出拳,弗蘭克·布魯諾的拳力可以達到1420磅、即645公斤的力量。
有好事者將弗蘭克·布魯諾的真實拳力換算到生活場景中,就是裝三打啤酒的小冰箱從二樓墜下擊中人體的效果,或是穿著防彈衣被點22左輪抵胸連射13槍的效果。
簡而言之,單論力量,世界頂級職業拳擊手一拳擊出千斤之力,並不是誇張而是事實。但中國的傳統武術家們,不論打拳還是挨拳,都無法達到這個量級。
以上只是說了職業拳擊手一拳輸出的力量,但如此一拳擊中人身,傷人的不止力量。拳速與著拳處的扭轉加速度,都影響著挨拳人的傷勢。
89.8%的拳擊傷處都在頭、面、頸處,45.8%的拳擊傷處都在眼窩。這些地方挨一拳,力量的直接傷損與速度的相應傷損同等致命。想想看,當面挨一記又重又快的,除了著拳處肉破骨碎,快拳的速度還會讓頸肩的肌肉骨骼扭曲、晃動、變形,更別提顱腔中那攤腦花就在頭殼裡震蕩亂轉。
那麼世界上優秀的職業拳擊手,拳速與著拳處的扭轉加速度有多快呢?還是引用上述的權威研究,七名奧林匹克級的職業拳擊手,出拳的矢量加速度平均是58g,即58個重力加速度。著拳處的扭轉加速度平均是6343弧度/秒平方。
用白話解釋這些加速度在人體上的效果,那就是臉上挨這麼一拳,在挨拳處被打爛的同時,整個人會飛出去。如果不幸沒有被擊飛的話,脊椎會被扭成一條麻花,癱瘓是板上釘釘。
這種種加速度施於人身,即使有護具,結果也是血腥殘酷的。以下都是正規賽事的職業拳手,配護具後的賽事傷損照片,半邊臉被打腫、打爛很正常,頭殼被打凹、打扁,也不稀見,嘴唇被打裂、打爛,簡直不算事。
儘管職業拳擊是全世界所有競技搏擊中最先強制戴護具、最先確定不能踢襠等紳士規則的項目,但也是死人最多的項目。從「一戰終戰」到「泰森咬霍利菲爾德」,職業拳擊界至少死了650名拳擊手。從1900年至今,每年平均會死十個職業拳擊手。
讓中國傳統武術界大師去跟職業拳擊手們真打,被揍死的是誰,簡直毫無懸念。不過,如果傳統武術大師使用「內功「,結果就不好說了,我隔著液晶屏都被這股氣勢震懾到五體投地。
(本文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特別愛健康立場。封面圖來自電影《洛奇4》)
-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