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官與男孩》,又名:《遠方的阿兵哥》(For a Lost Soldier)。本片根據著名舞蹈家魯迪方丹斯的自傳小說改編,獲1996年度荷蘭影展最佳影片提名,講述的是一個荷蘭男孩與加拿大士兵的感情故事。
根據著名舞蹈家魯迪方丹斯的自傳小說改編,通過他緬懷三十年前在大戰期間孩提時代的一段難忘的同性愛的故事,勾劃出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關係可以是怎樣的刻骨銘心,無論他們之間是何樣的感情,無論這樣的愛和關懷是來自哪個性別--直到男孩長大成人,成長為一個真正的男子漢後,那段溫馨的同性愛的經歷,已經成為了他面對艱難人生歷程時無盡的勇氣來源,並促使他學會用愛心來體驗我們這個撒滿陽光的世界。
在他少年時的小鎮上,一位加拿大軍官改變了他的一生。加拿大軍隊的進駐,並未引起他的恐慌,相反那位軍官對他情有獨鍾,情慾在二人間唯妙地發生了,一種浪漫、莫名的喜悅在他幼小的心靈中烙下永遠難忘的一次經歷。直到30年後,他仍深深地懷念著令他痴狂的軍官。
從某個角度上看,這部以戰爭為背景的同志電影完全將人們對戰爭的恐懼轉移到對男人之間的感情所可能深入到什麼樣的境界的探索上,並且突破了語言、文化、年齡、國度以及信仰之間的差異,讓我們感受到,即使戰火紛飛的歲月,真情仍然可能突破各種可能的障礙,帶給我們以溫暖和希望,戰爭給人們帶來的心靈創傷是巨大的,這樣的創傷,也深深地烙刻在一個男孩純真無暇的心靈上,可是在軍官溫暖的懷抱裡,他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真情,在軍官熱烈的目光中,他體驗到了從未有過的激情,--在以後的三十年裡,愛的火花,自始至終溫暖著他的心靈,照耀著前方的道路,激勵著他走向一個男人的道路,並且,成長為一個充滿愛心的男子漢。
當男孩得知駐軍已撤離時,飛奔至軍營,卻面對人去樓空的場景,那種失落感令其30年來無法忘卻,所以將這種情感編入到他獨特的舞蹈中去,要讓大家了解這一切。--電影裡的那種深深的失落感,也同時震撼著我們的心靈,並促使我們思考,什麼是真愛,什麼是值得珍惜的,什麼是人與人的界限,又是什麼,使得我們這個本來可以美好的世界卻面臨著戰火的威脅……
軍官一直到電影開始後半個多小時才出現,就像一顆火熱的流星一樣在某天突然出現在一個12歲男孩波瀾不驚的生活,愛情就像耀目的星光,划過男孩的眼帘,欣喜如狂的時光是那樣短促,緩過神來之時,唯有空對冰冷如水夜空,把餘生沉溺在記憶幻象中的璀璨裡,也許他活著只為與他相識 共夢一場不枉此生。
一個人能直面黑暗,是因為他內心充溢著陽光。對於這個敏感早慧的男孩來講,給他帶來人生初戀體驗的士兵已經成為心中一個神聖的愛的圖騰,所以每每他回憶起來,儘管那年的天空常常布滿烏雲雷雨轟鳴,儘管人們還無法從戰爭的噩夢中甦醒過來,儘管這是一段被世人所不堪的「罪孽」之戀,但回憶的焦點一旦落在士兵的身上,三十年前的天空,樹木,草叢,流水,牛羊,都在他高大英俊的身影下變得生機勃勃,有了他,夢中的光芒永遠是那樣新鮮明亮,在士兵的懷抱中,他感覺自己如一朵破土而出的新芽,充滿了萌動和生長的激情,而士兵嘴角灑脫明朗的微笑帶給他稚嫩孤獨的心靈以長久的溫暖。
影片的最後是在士兵隨駐軍離去,男孩在暴風驟雨中對愛人的呼喚聲中結束。只有一顆純真無瑕的心靈才能發出這樣真切而震撼人心的呼喊,只有一顆沒有受到任何世俗薰染的心靈才能從這種「犯罪「中體會到世人無法感受到的深刻的愛。男孩那雙純淨的雙眸中一點清靈的光讓他的美恍若一棵出汙泥而不染的青荷,「萬物皆在汙穢中生長」是這部電影讓人記憶深刻的臺詞,我想,也只有男孩的愛,在這個汙濁的世間能保持永久純淨而清潔的芬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