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超強颱風「山竹」以16級的風力登陸廣東大部分地區和港澳地區,其破壞力非常之大,在這種天氣出門簡直是太有勇氣了!廣州、珠海、湛江、深圳等多地區居民在14號晚上將超市一搶而空,準備與「山竹」抵抗到底!令人慶幸的是,傷亡人數比以往減少許多,大家一定得對自然抱有敬畏之心,無論你有多強大,貿然出門後果會很嚴重。
古代稱颱風為「颶風」。我國古代是封建社會,對於颱風、地震這些自然現場,他們認為是風神、雨神、龍王發怒了。為了讓這些神仙熄火,人們一般會用牛羊等進行祭祀。在如今看來,這肯定是不科學的了。
從史書就可以看出,古時候南方屬於窮鄉僻壤,還沒經過開發呢,所以很少人居住,大多數聚居於長江黃河流域。而且幾千年下來,颱風發生次數不下一萬,人們也早就總結出規律來了。一般來說,對於當時手無寸鐵的人們來說,不會冒險在颱風易發地居住。加上當時人們的房子大多是木製的,很容易就會被風吹走的。
而颱風易發地——沿海地區,人們以捕魚為生。所以這些漁民們對於氣象的掌握還是不錯的,預知颱風來臨時儘量避免出海。當然,有時候預測不正確,颱風來了,實在沒辦法往家裡趕,他們就會就近選擇山洞等地方躲起來。等颱風過後,再回到家鄉重建家園。不過呢,很多時候,人們都束手無策,畢竟人類在自然面前顯得太渺小了。
元大德五年(1301年)記載:「七月初一,大風,屋瓦皆飛,海大溢,潮高四五丈,殺人畜,壞廬舍,漂沒人口一萬七千餘。《蘇州地方志》中記載:「三國(吳)太平元年(256年),八月朔,大風拔木,太湖溢,平地水高8尺。唐長慶二年(822年)大雨,太湖溢,平地乘舟。唐長慶四年(824年)夏,太湖溢。」
由此可見,颱風給古代造成的社會經濟損失巨大,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嚴重的威脅。據史書記載,每次的颱風造成的死亡人數數以萬計。而且颱風過後,帶來的後遺症也不少,比如瘟疫、饑荒等。瘟疫主要是被淹死的人、牲畜數量眾多,來不及打撈,發臭滋生細菌等造成的,而饑荒則會因為海水倒灌使得鹽分過高而導致莊稼死亡。那麼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傷害,我們的祖先根據多年經驗總結了一套又一套預測颱風的方法。
1、天象徵兆:人們如果看到有像一條一條像亂絲一樣,以中心輻散成扇形的雲朵,大概有6000-7000m高,而且在早餐和傍晚的時候有美麗的彩霞出現,那麼這就代表颱風要來了!
2、風向預測:文章開頭我們說到颱風易發地在南方,如果有一個地方出現了西、北、東這三個方位的風向,並且持續時長有1天左右,那麼這也是颱風的前兆。
3、海吼:大海的吼叫聲也可以作為颱風來臨的預兆。一般來說,颱風即將到來的2、3天,大海就會發出像海螺號角的聲音,在晚上聽的時候特別清楚。如果此地有巖洞之類的建築,那麼海吼的聲音就聽得更加清楚,也就更容易判別些。聲音愈強,則颱風愈近;聲音愈弱,則颱風愈遠。
4、海鳥著陸:如果天上有一大群的海鳥成群結隊地朝著內陸方向飛,有掉隊的鳥體力不支停留在船上,就算你怎麼趕它走,它偶不會走。那麼這很有可能意味著颱風要來了!
本文綜合自中國氣象局、颱風監測、福建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