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
第四站走進瓦小,學生們上了一堂歡樂的「血液」課
「最早輸給人類的血竟然是動物血」,「每3秒鐘就有一個人需要血液」,「出血了別慌,我們的『凝血衛士』血小板會幫助止血」……12月18日,由溫州商報與溫州市中心血站聯合主辦的「血液知識宣教進校園」活動第四站走進溫州市瓦市小學育英校區,為該校五、六年級260餘名同學上了一堂生動有趣的「血液」課,同學們不僅學到一定的血液知識,還了解了無償獻血的意義。
「小孩子都喜歡聽故事。」溫州市中心血站血源科講師鮑純珏在這次講座中增加了不少有趣的故事,讓同學們可以輕鬆了解血液知識,並加深印象。比如說到發現血型的醫學家卡爾·蘭德斯泰納時,講了他發現血型的經過,原來是將22名同事的血液抽出來進行交叉比對,最終得出了血型的結論。在說到最早輸給人類的血液其實是羊血時,講了整個的輸血過程,接受了少量羊血的這名年輕患者沒有什麼不良反應,而這在當時也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同學們在聽故事的過程中,不斷發出「哇」、「啊」的感嘆聲,並積極地回應著鮑純珏的提問,場面相當熱烈。
最吸引人的還屬「血型寶寶」互動環節。子女跟父母的血型密切相關,那麼不同血型組合的父母會生出什麼血型的子女?鮑純珏先是講解了一下,然後請同學們回答,再由臺上戴著A、B、AB、O血型帽子的同學去尋找可配對的血型。父親是A型血,母親是B型血,孩子可能是什麼血型?「A、B、AB、O」。那麼父母雙方都是AB型血呢?「A、B、AB」。「厲害,全部回答正確。」 鮑純珏為同學們的認真聽講點了個大大的贊。
很多同學都認真地做了筆記。六(12)班的小胡同學告訴記者,今天講的這些她都知道,以前參加夏令營時,老師就有講過這些知識,她又很喜歡看書,家裡也有不少這方面的書籍,不少知識像愛滋病,就是她從書上了解到的。五(12)班的小葉同學則是跟爸爸一起去獻血時,知道了獻血是可以幫助別人的。一聽說能幫助別人,她也想獻,爸爸告訴她,現在年紀還小,不能獻血,等到她18周歲時就可以去獻血救人了。
「可能是天氣的原因,最近學校個別孩子出現了流鼻血的情況,有的孩子一看到流血了,就很害怕,表現得不知所措。」溫州市瓦市小學育英校區大隊輔導員夏小珍老師表示,這樣一堂專業的講座,讓同學們更多更深入地了解了血液知識,讓他們對流血有了正確的認識,以後再出現流血情況時,他們就不會有懼怕心理了。「另外,學校一直倡導『從我做起,影響一個家,帶動一座城市』。讓孩子們成為『小小宣傳員』,把正確的觀念傳遞給家長。同時,在他們的心裡『埋』下一顆愛的種子,等待日後生根、發芽。」夏小珍如是說。
「血液知識宣教進校園」活動正在進行中,有意參與的中小學校可撥打85511672報名。
商報記者 胡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