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口秀第3季,李雪琴站在臺上講「遺憾」主題。
這位抖音粉絲600多萬,微博粉絲229萬的25歲姑娘是名副其實的「一個網紅」,爆紅髮生在2019年1月。大明星吳亦凡發了條抖音,說 「李雪琴你好,別管我在哪兒,你看這燈,多亮」。呼應幾個月前李雪琴那條「成名作」,字字對仗,「吳亦凡你好,我是李雪琴,今天我來到了清華大學,你看這清華大學的校門,多白」。她之後因此獲得投資,創辦了自己的公司。 但熱度持續大約一年後,李雪琴沒做出有影響力的新東西,公司數據也不好看。《脫口秀大會》的比賽現場,成了這個年輕女孩尋求自己事業突破的戰場。
圍繞著「宇宙是有盡頭的,生命的起點就是終點」這一話題李雪琴成功晉級,並再度登上熱搜榜。
說起北京奮鬥的經歷,李雪琴在臺上說,在北京,每天日復一日,地鐵一圈一圈的坐,就感覺宇宙都有盡頭,北京地鐵沒有。而每當她失戀、工作黃了甚至微博掉粉兒的時候,她媽都會跟她說,回鐵嶺吧。「在我媽眼裡,宇宙的盡頭就是鐵嶺。」
我特別欽佩她能將自己的痛苦變成她創作的源泉,然後又以脫口秀的形式表現出來。這需要深刻的自視、剖析和釋懷。李雪琴釋懷了,她離開了讓她痛苦的北京,回到了那個有鍋包肉、燻雞架、鐵鍋燉大鵝的東北城市鐵嶺。
許多人都對李雪琴離開北京不理解,會問「離開北京,你不遺憾嗎?」
李雪琴說,對北京來說,我連個備胎都不是。
我為它奮鬥,為它攢錢,為它付出青春,我走的時候對它說,再見了。
它也說,你誰啊。
今年第一季度北京市地區生產總值同比下降6.6%;全市市場消費額同比下降1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21.5%,其中商品下降19%,餐飲收入下降48.4%,...疫情之下,生存變得嚴峻,「找不到活兒」「掙不到錢」成了這一時期人們最常說的兩句話,北漂們陸續逃離這座他們為之夢想和奮鬥的城市。其中不乏像李雪琴這樣東北籍的網紅和主播們。
北京作為一種承載理想的符號被上升了價值,逐漸變得虛無縹緲,而現實中的壓力過於具體。李雪琴永遠選擇知難而退。今年她帶著朋友,回瀋陽創業。她把公司開在瀋北新區的創業園,距離瀋陽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5公裡,距離市中心20公裡。房租便宜不少,原本在北京只能租一間房的錢在這裡能租三層樓。她把工作室正式升級成MCN,籤下短視頻紅人老四,還有三個剛起步的網紅,新招的同事大部分都是瀋陽年輕人。
今年6月底,遼寧營口市當地媒體上報導這樣一篇《幹部騰出辦公樓,讓給網紅做直播》新聞。今年4月,這座東北第二大港口城市,在東北率先提出打造「中國網紅經濟之都」的口號。這不是突然之舉。
早從2019年8月起,當地就陸續騰出區財政局、信訪局、運輸管理處等幹部辦公樓,將其改造成 「網紅大廈」「社交電商產業園」。營口老邊區當地一位主政官員這樣解釋此舉的動機:
「東北要振興,就應抓住這難得的發展契機,把東北網紅『喊回家』。就如同新一輪『闖關東』,把市場拽回東北、拉到身邊,共同蓄積東北發展的強大新動能。」
短短一段話,透露兩層新思想:
1:東北要振興,網紅經濟是機遇
2:要把東北網紅拉回家,帶動本地
政府官員們將振興東北的希望寄託於網紅經濟的行為看上去著實令人感到唏噓,但作為曾經的國內工業重鎮,東北三省近幾年遭遇最嚴重經濟增長危機,遼寧省甚至出現過GDP增數為負數的情況,這些年來東北人口外流、資本卻又吸引不進來(所謂「投資不過山海關」),「振興東北」也喊了多年,「老工業基地」的衰退是不可否認的事實。重振老工業基地這條路已經是走不通的了,東北能不能藉助自己獨特的文化優勢,為經濟服務。打造東北的文化經濟,促進東北的經濟發展呢?
九十年代末,東北實施國有企業改革,全國3000萬下崗職工中有四分之一左右在東北。而央企之外,東北民營企業也沒有辦法提供足夠的就業機會。更直接的問題是「錢」,東北三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遼寧省略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黑龍江和吉林省都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而目前東北人均可用工資不足三千。
90年代末下崗後的工人們站在街邊等活兒
與此對比的是,目前絕大多數直播平臺的主播收入均至少在5000元以上。對於失業率不斷上漲、人口外流嚴重的東北三省來說,直播或許是可以抓住的一棵稻草。
「一名普通主播一個月的收入,或許在一線城市生存艱難,但在三四線城市卻可以過上不錯的生活,這是為什麼這些年在東北,越來越多人加入到直播的行列裡來的主要原因。」一位YY平臺內部人士表示。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以來各地延遲復工,許多人居家不出,這給實體行業尤其是批發零售業帶來極大衝擊,而「零見面」的直播帶貨,一時成為許多商戶的轉型自救之舉。一場直播千萬次觀看、點讚,幾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的成交,帶貨商品小到口紅,大到重型卡車……疫情之下,憑藉手機「撬動」的直播帶貨異軍突起,賺足了人們關注的眼球,在許多商家的轉型自救中一躍成為5G時代的風口行業。
業內人士認為,東北地區應抓住機會,充分發揮優勢,將「網紅經濟」作為東北振興的一個抓手用好用足。
遼寧省鞍山市西柳鎮是東北地區最大的服裝批發集散地,有超3000戶商家每天在這裡直播賣衣服,日銷售額數千萬元。「日銷售量超1萬單,日銷售額數十萬元。」今年29歲的西柳鎮市民趙鎮主營女裝,擁有70餘萬粉絲的他已經當起了老闆,還解決了當地20多名年輕人的就業。
淘寶數據顯示,今年2月,新開直播的淘寶商家數環比勁增719%。
「疫情加速了直播帶貨的發展。」遼寧省委省政府決策諮詢委員會委員楊志安說。
業內人士分析,東北文化土壤盛產網絡主播,這一輪電商直播風口,給東北經濟轉型升級帶來新機遇。
瀋陽城市學院副院長李剛教授認為,網絡直播去中心化、創意創新和自生長等特徵,契合網絡時代的底層邏輯;主播的草根特質,打開了中小企業和人才的上升通道。
「另外,網絡直播其實是一種傳媒思維,從根本上帶來個人傳媒化、企業傳媒化,有助於打破東北人『重生產、輕營銷』『重產品、輕服務』的誤區。」他說。
《脫口秀大會》第三季總決賽已經結束,奪冠熱門李雪琴沒能上演奇蹟,獲得了第五名。但對於脫口秀界來說,她是這一季最大的黑馬。毫無疑問,脫口秀大會對李雪琴而言意味著即是終點也是起點,她可以踏出「網紅」的標籤圈地邁向新的方向。但對於處在掙扎線上的東北,前方似乎僅此一條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