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爾220千伏變電站順利投運

2020-12-06 騰訊網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職茵 記者 馮紅林)11月21日,由陝西送變電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霍爾220千伏變電站順利投運。霍爾220千伏變電站是阿里聯網工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阿里聯網工程的建成,將根本上解決阿里地區「用電難」問題,結束依靠柴油發電機才能照亮漆黑夜晚的歷史,助力西藏脫貧攻堅。

「通了電,當然好啊,肉就能放冰箱啦。」站在海拔4700米左右的霍爾220千伏變電站施工的現場,質樸的旺堆停下手中的活兒憨厚地笑著說。「以前在家裡每年收入差不多一萬塊,現在在工地上幹活,每天能掙300塊錢,跟著師傅邊幹活邊學習看圖紙,等我掌握了這些技術,還能掙得更多,年底有錢把房子修一下!」

旺堆是普蘭縣霍爾鄉當地群眾,也是在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參與阿里聯網工程「會戰」的3萬餘名建設者之一。

由於工程沿線均處於高海拔、低氣壓、缺氧、嚴寒、大風、強紫外線輻射區域,又存在著自然疫源性疾病,參建人員隨時有潛在引發肺水腫、腦水腫等高原疾病的風險。為了適應高海拔地區缺氧環境,施工人員在內地進行了體檢篩查,到達日喀則後適應7-10天後到達施工現場。由於地理位置偏遠,物資匱乏,項目部提前籌劃材料供應計劃,從拉薩和內地採購租賃。

困難不僅僅在於高原反應給生理健康帶來的痛苦,物資運輸也「危機四伏」。工程所需主要物資設備最遠運距達5400公裡,工程沿線交通基礎設施薄弱,完全依靠國道、省道和縣鄉道路等二級公路和土路,部分道路轉彎半徑、路寬、橋涵承重不足,需要拓寬加固,大件運輸極其困難。

「稍微偏上個一腳寬,就會連人帶車掉下萬丈深淵。」項目部電氣安裝經理吳濤回想起大件運輸車輛翻山越嶺時的情景,「大車裝著變壓器翻越5211米的馬攸木拉山,道路太陡了,路邊就是懸崖,車輪都是貼著懸崖邊慢慢挪動。」

除了重要幹道之外,青藏高原的省道和縣鄉道路等二級公路和土路多在無人區穿行,而變壓器、二次設備、套管等設備卻十分「嬌氣」:衝撞指標不能超標,所有物資還需按時、「輕拿輕放」地運抵目的地……

據悉,該工程的建成,將徹底結束阿里電網孤網運行歷史,讓仲巴、薩嘎、吉隆、聶拉木、普蘭、改則和措勤等7個縣用上大網電,解決和改善沿線近33萬農牧民「雖已通電但經常停電」的安全可靠用電問題,助力西藏決勝脫貧攻堅。

相關焦點

  • 寧波市區首座220千伏變電站重建後投運
    寧波市區首座220千伏變電站重建後投運 寧波市區首座220千伏變電站重建後投運 千伏寧西變電站順利投運,標誌著寧波市區第一座220千伏變電站脫胎換骨獲得重生,這是寧波電網升級蛻變的又一個裡程碑。
  • 220千伏清潔能源匯集站投運
    北塔山北220千伏清潔能源匯集站工程於2019年6月11日開工建設,總投資1.27億元。該匯集站是由國網新疆綜合能源服務有限公司與湖北省電力勘測設計院聯合總承包、共同建設的清潔能源升壓匯集站,屬於準東至皖南直流配套的奇臺—北塔山區域1900兆瓦新能源送出工程,裝機容量620兆瓦,主要對3座110千伏發電場120兆瓦光伏容量和5座110千伏發電場500兆瓦風電容量進行匯集升壓,接入石錢灘220千伏變電站,輸送至新疆750千伏五彩灣變電站,經準東至皖南±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外送,最終輸出準東至皖南直流配套北塔山區域
  • 陝西經研院:武鎮330千伏輸電線路工程順利投運
    陝西經研院:武鎮330千伏輸電線路工程順利投運 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2020-12-16
  • 雄安劇村220千伏變電站鋼結構主體完工
    雄安劇村220千伏變電站鋼結構主體完工 2020年07月07日19:48  來源:人民雄安網
  • 南方電網首個變電站WAPI網絡建成投運
    南方電網首個變電站WAPI網絡建成投運 發布時間: 2021-01-08 00:00:00   來源:南方電網報  作者:   220千伏琅東變電站的戶外WAPI信號發射器。
  • 四川涼山州烏科風電場220千伏送出工程投運
    日前,中國電建成都院承擔設計工作的涼山州布拖縣烏科風電場220千伏送出工程投運,積累了輸電工程領域從規劃設計到建設的工程經驗。成都院於2019年7月中標,在2019年底前順利完成可研、初步設計階段工作。今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工程工期變得日益緊張,成都院第一時間開展復工復產工作。
  • 涼山會理北110千伏輸變電工程正式竣工投運
    「萬丈船城」平地起  ——國網涼山供電公司涼山會理北110千伏輸變電工程正式竣工投運  中國電力新聞網訊 通訊員 陳琳葉 袁雨湉 陳敏 報導  4月30日下午16時28分, 110千伏船城變電站2號、3號主變第五次衝擊成功
  • 成都將建全省首座地下變電站(圖)
    http://www.chinasmartgrid.com.cn/news/20201124/637173.shtml 11月21日,安徽省首座220千伏全戶內鋼結構變電站——阜陽煤化園變電站(稻改變)投產送電,為阜陽煤基新材料產業園區注入強勁電能
  • 銀西高鐵建設再傳喜訊:吳忠330千伏牽引站接入工程投運!
    6月10日,記者從國網吳忠供電公司獲悉,日前銀西高鐵同吳牽線、板吳牽線兩條330千伏線路相繼完成三次充電,一次性成功啟動,標誌著由國網吳忠供電公司建設管理的銀西高鐵吳忠330千伏牽引站接入工程順利投入運行。
  • 益陽首座智慧變電站順利完成改造
    紅網時刻12月25日訊(通訊員 陳蓉 徐歡 郭珍)「10千伏Ⅰ母及3×14TV由檢修轉運行操作完畢!」12月25日凌晨,隨著110千伏桔城變電站10千伏母線和線路成功復電,益陽電網首座智慧變電站順利完成改造任務,成功投運。
  • 為工業片區提供可靠供電 崑山首座裝配式110千伏變電站投用
    近日,110千伏恆盛變電站如期「上崗」。這是崑山首座應用裝配式技術建造的變電站。110千伏恆盛變電站位於崑山高新區北部片區。裝配式變電站系應用環保和智能的模塊化單元組成的集約型和封閉式變電站,裝配式變電站的主體部分可以在場外預製完成,具有數位化、標準化、自動化三大特徵,能夠自動完成信息採集、測量、控制、保護、計量和檢測基本功能。
  • 長沙瀏陽220千伏集裡變電站2號主變零點搶修
    7月22日凌晨,當長沙市民進入夢鄉之時,220千伏集裡變電站內卻是一派忙碌的景象,國網長沙供電公司搶修人員正爭分奪秒的對該站2號主變進行發熱消缺工作。時值大暑節氣,長沙電網面臨高溫高負荷嚴峻「烤」驗,為保長沙市民正常用電,國網長沙供電公司自「入伏」以來積極開展了特巡工作。
  • 東莞110千伏中心變電站竣工投產
    2020年12月30日,110千伏中心輸變電工程順利竣工投產。該站是東莞國際商務區唯一建成的一座110千伏變電站,將為商務區的建設發展提供用電保障,是東莞市「電網建設千日攻堅戰」的又一戰果。該站的順利竣工投產,將解決東莞中心城區負荷密度高、電網建設落地難度大等難題,是城市中心經濟繁榮地區成功選址建站並成功投產的示範案例。110千伏中心變電站位於南城中央生活區,臨靠密集住宅區,是全戶內變電站。在施工過程中,南方電網廣東東莞供電局充分考慮到周邊居民訴求,設計園林式外觀變電站,與周邊住宅小區高度融合,從安全、環保及美觀上,確保各項技術規範達標。
  • 「十四五」期間應城供電藍圖 擬新建3座變電站、擴建5座變電站
    工作專題會1月7日,應城市220千伏及以下電網布局規劃選址選線工作專題會上傳出消息,為滿足城鄉用電需求,提高供電能力,該市「十四五」期間將新建220千伏應城北110千伏楊河、110千伏周陳等3座變電站,擴建110千伏趙畈變、110千伏新河變、35千伏三合變、35千伏陳河變、35千伏沈鋪變等
  • 東莞又一座110千伏變電站竣工投產,為東莞CBD供電提供保障
    今天上午,記者由南方電網廣東東莞供電局了解到,110千伏中心輸變電工程已經順利竣工投產。中心站是東莞國際商務區目前建成的唯一一座110千伏變電站,承擔著商務區電力供應任務。隨著南城國際商務區的華潤萬象城項目以及該片區後續項目陸續開發建設,該片區用電負荷需求極大,110千伏中心變電站投產,為商務區的建設發展提供用電保障,是東莞市「電網建設千日攻堅戰」的又一戰果。
  • 抬頭就是220千伏的高壓線 住在房子裡的人安全嗎?
    沭陽縣章集鎮躍進村有居民向荔枝新聞反映,當地電力部門正在建設的一個電力工程,其中有一段220千伏的架空高壓線準備從許多居民家的房頂上空穿過,因為擔心高壓電線的輻射會危害自己的身體健康,大家都很反對,但是電力部門卻說這些高壓線對大家的身體健康沒有影響。
  • 世界首個500千伏交聯聚乙烯海纜敷設工程舟山完工
    6月2日下午,從寧波鎮海入海的最後一根500千伏海底電纜,歷時5天4夜,成功登陸舟山大鵬山島,標誌著世界首個500千伏交聯聚乙烯海纜敷設工程順利完工,創造我國海洋輸電史上又一項紀錄。
  • 新疆750千伏電網首次環網運行
    2014-05-16 14:22:37    華夏經緯網
  • 【綠色新電網助力新生活】一座變電站的「綠色動力」
    「這裡是主控室,它就相當於人的大腦,通過大數據遠程操控系統,提高了變電站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 7月23日,南方電網貴州六盤水供電局「2020年國企開放日(社會責任周)」活動走進南網首座220千伏全戶內GIS智能化變電站—明湖變電站。
  • 西郊變電站的40年—— 見證上海電力變遷
    建成於1957年的220千伏西郊變電站,是上海歷史最悠久的中心城區大型變電站。1958年,上海的最高用電負荷只有60萬千瓦,而西郊站三臺220千伏主變每臺容量都是9萬千瓦,三臺主變承擔了當時上海近一半的用電負荷,西郊站因此得名「遠東第一站」。1978年,這個數據變為五分之一。而到2018年,西郊站在迎峰度夏期間的最高負荷僅佔全市最高用電負荷的五十分之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