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職茵 記者 馮紅林)11月21日,由陝西送變電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霍爾220千伏變電站順利投運。霍爾220千伏變電站是阿里聯網工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阿里聯網工程的建成,將根本上解決阿里地區「用電難」問題,結束依靠柴油發電機才能照亮漆黑夜晚的歷史,助力西藏脫貧攻堅。
「通了電,當然好啊,肉就能放冰箱啦。」站在海拔4700米左右的霍爾220千伏變電站施工的現場,質樸的旺堆停下手中的活兒憨厚地笑著說。「以前在家裡每年收入差不多一萬塊,現在在工地上幹活,每天能掙300塊錢,跟著師傅邊幹活邊學習看圖紙,等我掌握了這些技術,還能掙得更多,年底有錢把房子修一下!」
旺堆是普蘭縣霍爾鄉當地群眾,也是在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參與阿里聯網工程「會戰」的3萬餘名建設者之一。
由於工程沿線均處於高海拔、低氣壓、缺氧、嚴寒、大風、強紫外線輻射區域,又存在著自然疫源性疾病,參建人員隨時有潛在引發肺水腫、腦水腫等高原疾病的風險。為了適應高海拔地區缺氧環境,施工人員在內地進行了體檢篩查,到達日喀則後適應7-10天後到達施工現場。由於地理位置偏遠,物資匱乏,項目部提前籌劃材料供應計劃,從拉薩和內地採購租賃。
困難不僅僅在於高原反應給生理健康帶來的痛苦,物資運輸也「危機四伏」。工程所需主要物資設備最遠運距達5400公裡,工程沿線交通基礎設施薄弱,完全依靠國道、省道和縣鄉道路等二級公路和土路,部分道路轉彎半徑、路寬、橋涵承重不足,需要拓寬加固,大件運輸極其困難。
「稍微偏上個一腳寬,就會連人帶車掉下萬丈深淵。」項目部電氣安裝經理吳濤回想起大件運輸車輛翻山越嶺時的情景,「大車裝著變壓器翻越5211米的馬攸木拉山,道路太陡了,路邊就是懸崖,車輪都是貼著懸崖邊慢慢挪動。」
除了重要幹道之外,青藏高原的省道和縣鄉道路等二級公路和土路多在無人區穿行,而變壓器、二次設備、套管等設備卻十分「嬌氣」:衝撞指標不能超標,所有物資還需按時、「輕拿輕放」地運抵目的地……
據悉,該工程的建成,將徹底結束阿里電網孤網運行歷史,讓仲巴、薩嘎、吉隆、聶拉木、普蘭、改則和措勤等7個縣用上大網電,解決和改善沿線近33萬農牧民「雖已通電但經常停電」的安全可靠用電問題,助力西藏決勝脫貧攻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