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食人族部落的驚險之旅,紐幾內亞島上的野蠻世界

2020-12-07 星球百科故事會

紐幾內亞島是世界上最荒涼、人煙極其稀少的熱帶雨林島嶼,其原始野蠻景象很少被外界人所知,島嶼被2個國家從經度141度處直線劃分,管轄西面部分的是印度尼西亞,東面是巴布亞紐幾內亞。

獵頭部落標誌

沿著邊界線往北至人煙稀少的高原地帶,那裡生活著很多個原始部落,由於地處偏僻交通不暢脫離了兩國政府的實際管控範圍,各個部落之間經常發生爭奪領地的血腥戰爭。

其中在靠近印尼一邊的馬斯特地區有一個食人族部落叫做獵頭部落,之所以叫獵頭部落,是因為他們至今保留著獵取人類頭顱的兇殘野蠻習俗,無論是在戰爭中被殺或不友好的入侵者,無論男女老少唯一的下場就是被割掉首級抹掉外皮,在太陽穴處打個洞弄出腦漿,然後做成湯分食。

獵頭部落

更讓人恐怖的是,他們把頭骨當做裝飾品,白天掛在房子外面作為地位和榮譽的炫耀品,夜裡拿到床上當做枕頭睡覺所用。

雖然到了高科技的新文明時代,2個國家政府也都加大打擊獵頭部落的這種慘無人道的野蠻惡習的力度,但獵人頭食人腦的事件還是會屢屢發生。

實際上東經141度分界線在地圖上雖然是一道實線,但2國政府都禁止非當地人去那裡,原因是那裡是原始野蠻部落的領地,屬於名副其實的兩不管地界。

美國野外生存專家、極限探險家哈森.奧迪爾曾經在全球很多地方挑戰過極限環境,和很多的原始部落一起生活過,他要去挑戰別人所不敢挑戰的項目,帶攝製組探訪獵頭部落。

在挑戰項目之前,哈森必須要做好充分的探訪準備,相對於獵頭部落,最讓人恐怖擔心的問題是如何在荒無人煙野獸出沒的原始森林裡生存下去。

哈森首先跟比較友好的伊馬斯族人學會了製作木船,學會了如何利用原始技術打獵捕魚,如何對付巨型灣鱷,如何在雨林中搭建棲息地,如何製作原始打獵工具。

哈森使用原始弓箭

從伊馬斯族人地盤到獵頭部落的村落需要5天的水路時間,在這5天裡哈森要在荒無人煙地帶接受原始生活的挑戰,靠原始技術打獵自足自給,使用的原始工具包括刀斧、弓箭、魚鉤等工具維持生存需求。

哈森將完全脫離文明化的生活需求(攝製組不需要),如果在5天中受傷或生病,將意味著挑戰失敗項目結束,因為受傷後傷口被感染的機率超過了90%以上。

哈森的交通工具是一艘幾米長的獨木小船(由一根大樹幹挖空),在伊馬斯族人的幫助下建造,一根幾米長的木槳划船,划船時一隻腳踩在船艙裡,另一隻腳踩在船舷上,身體掌握好平衡,否則稍有不慎就會掉入水裡。

哈森的獨木舟

第一天

一大早哈森帶著荒野求生的原始工具,劃著獨木小船告別了伊馬斯族人,沿著阿拉豐迪河逆流而上,整個行程大約有100公裡。

熱帶雨林河道密布空氣潮溼,河流彎曲猶如九曲迴腸,雨後河面寬闊水流湍急,柳葉般的小木船艱難地行駛在水面上。

獨木小船無法坐下來划行,長久站立會導致身體體能的極具消耗,適當的休息會讓體能保持一定的旺盛力,另外哈森還要停下來尋找食物補充體能,夜間光線不足無法在水面划行,為了防備鱷魚的襲擊只得上岸尋找棲息地。

哈森的生活工具

哈森駕駛獨木舟離開伊瑪斯族人

上午天氣晴朗溫度很高,哈森的體力消耗很高,午後天空陰雲密布,為了趕在夜來臨前找好過夜的地方,他行駛到了一片河道較為狹窄的地帶上了岸。

上岸的地方是一片淺水沼澤,地面上橫七豎八的躺滿了西谷椰子樹的枝幹,踩上去非常的危險,哈森習慣光著腳在沼澤中行走,他只能小心翼翼的在淤泥和長滿棘刺的樹枝間尋找安全落腳點。

前進中的哈森

製作獨木舟

一旦被棘刺或尖銳樹枝劃破腳,哈森就有可能感染細螺旋體病、敗血症或蜂窩織炎,所以他必須要萬分的小心才行。

西谷椰子樹對於伊馬斯族人來說是一種不可或缺的食物來源,他們雖然不吃果實和葉子,但15-20齡的樹幹是上等的口糧材料。他們將堅硬的樹皮剝掉,將樹幹纖維搗碎放進粗布袋中揉擠過水,讓澱粉沉積在水中,然後將水倒掉剩下澱粉,最後乾燥處理製成食品,被伊馬斯人稱作"西米"。

西米

製作西米

製作西米

哈森發現了一段被遺棄很久的西谷椰子樹幹,顯然在沼澤中已經腐爛,但哈森還是看到了商機,他要物盡其用,樹幹中一定會隱藏著高蛋白質的食物。

果然,他用斧頭劈開了腐爛的樹幹,在其中找到了一種胖乎乎的白色蟲子------天牛的幼蟲,可以在樹幹中生長几個月,蛋白質含量非常的高。天牛的幼蟲可以生吃但味道不咋地,放在火上烤熟會風味極佳。

哈森在這段枯樹幹中找到了幾十個蟲子,看上去晚餐顯得很豐盛了。

天牛的幼蟲

接下來哈森要搭建臨時庇護所準備過夜,雨林中隨時都可以下雨,沒有個避雨之地就不能休息好,休息不好第二天的體能就會很差。

搭建庇護所最關鍵的條件就是頭頂遮雨,哈森要在地面平整地方用西谷椰子樹樹枝搭建屋頂,在下面用樹藤和樹幹搭建一架簡易床就行了,原則上只要離開地面躲避毒蛇或其它動物的騷擾,不需要強調舒適性。

西谷椰子樹的樹枝不需要很多就可以避雨,雨水打到枝葉上會順著枝葉流淌,所以不用擔心在足夠茂密的樹葉下被雨淋溼衣服。

搭建的房屋和床

搭建的房屋和床

在熱帶雨林中尋找乾燥的生火材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哈森不得不爬到大樹上去尋找乾燥的樹葉,他沒有打火石或打火機之類的東西,他要使用伊馬斯族人原始的取火技術,一種韌性十足的藤條,拉住兩頭在堅硬的木棍上不停地來回抽拉,靠摩擦生熱最後引燃引火的幹樹葉。

摩擦點火費時費力,如果來回抽拉的速度不夠快或者藤條斷掉都會失敗,要想成功的前提是一定強忍著手和胳膊的疼痛堅持到底,哈森嘗試了幾次後最終生火成功。

顯然拉木取火在潮溼環境下是一種成功率極低的技術。

拉木取火

烤蟲

隨著升起的熊熊篝火,天色漸漸暗了下來,哈森開始做晚飯了,他將抓到的天牛幼蟲穿在樹枝上貼近火燒烤,肥肥的蟲子在火上滋滋地冒著白色的油,一股烤檸檬的氣味撲面而來。

晚飯後哈森快速地進入了夢鄉。

第二天

第二天天剛剛微亮哈森就開始上路了,為了保證火種的利用,他將昨晚燃燒的木炭帶上了船,那是一種當地很堅硬的木頭,其燃燒的特性可以保持很多天不滅。

火在熱帶雨林中是一種相當珍貴的資源,既可以預防猛獸毒蟲又可以製作食物,出門攜帶火種也是伊馬斯族人的習慣。

攜帶火種

地處赤道的紐幾內亞島,太陽直接照射下的溫度很高很毒辣,曬在身上很容易讓人脫皮,持續的高溫會讓人中暑脫水。哈森在近中午時分行駛到了一段地形複雜的河道,大雨過後河水淹沒了大片的林地,分不清楚哪裡是主河道,在布滿樹叢的河道中穿梭容易迷失方向。

哈森在迷宮般的水道中迷失了路,幾個小時後他才回到了主河道,為此他白白花費了時間和體力。

中午時分哈森必須要在雨林中規避高溫,他可以在適當休息後趁機尋找食物,他在一處地勢平坦樹木密集的地方上了岸。

在尋覓中他發現了野豬的蹤跡,地面上有野豬活動時間不長的腳印和拱起來的泥土,哈森帶著弓箭隨著野豬的腳印追蹤。

捕獵野豬的套索陷阱

伊馬斯族人圍獵野豬的技術是靠獵狗和多人的方式進行的,儘管人多但仍然風險極大,因為野豬絕對是一種兇猛的動物,惹急了會攻擊人類造成重傷,哈森只能採用智取的策略,他要製作陷阱誘捕野豬。

野豬的活動規律是按照老路反覆行走,如果人順著野豬的腳印走太近,野豬下次回來時嗅到人的味道,就會遠離了原有的老路。

哈森用一種柔軟的樹根和細樹幹製作了一個繩套陷阱,只要野豬的腳被繩套套住就被死死地拉緊並吊在彈起的樹幹上,這一招對付野豬屢試不爽,也是哈森跟伊馬斯人學的捕獵絕活。

陷阱布置完哈森還要進行另一個捕獵計劃,他要在河道中捕魚。

帶倒刺鉤的藤條

捕魚器

伊馬斯族人通常都是利用含有魚藤酮毒素的植物來捕魚,或者用一種細長長滿倒刺鉤的藤條編製成錐形的捕魚器來捕魚,含魚藤酮毒素的植物雖然到處可見,但眼下河水水位太高所需要的量很大,哈森辦沒辦一個人完成這樣的計劃,他只得採用藤條編制捕魚器的辦法。

那是一種可以長到90多米長的細藤條,藤條質地柔韌表面倒刺鉤林立,用刀將藤條切成等長的小段,然後用結實的細樹皮和樹葉做繩子綁緊一頭,另一頭開口形成一個圓錐狀的籠子,把"西米"放進收緊的一頭,然後扔進水中等待魚進入。

這種捕魚利器非常實用,大多數魚進去後被倒刺鉤掛住無法轉身返回而被捆其中。

兩個捕獵陷阱製作好後,哈森搭建好了臨時住所,他美美地睡了一覺,直到下午天色有點暗時醒來。

他帶著弓箭去了野豬陷阱的地方,不得不說他的運氣很差,也許是野豬聞到了人的氣味,也許是去得有點早,反正沒有看見野豬的影子,野豬肉的想法破產了。

哈森只好把希望寄托在捕魚器上,到了河邊他發現拴住捕魚器的繩條斷掉了,河水由於很急捕魚器很可能被水給衝走,帶著絕望的心情他扎進了水中,在水底摸索捕魚器的去向。

如果沒有魚吃他就要選擇餓肚子了,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哈森找到了捕魚器,讓他驚喜的是捕魚器中的魚還在,那是一條約半斤重的魚,儘管只有一條但總比沒有要好很多了。

捕到的魚

晚飯是一頓烤魚,哈森就這樣將就著度過了一天。

第三天

第三天哈森駛離了狹窄的河道,來到了寬闊的湖面上,那裡是鱷魚出沒的地方,小木船在湖中行駛非常的危險,如果稍不注意鱷魚就會從水底躍出將小船掀翻,人一旦掉下水裡基本就成了鱷魚的大餐。

紐幾內亞島內的灣鱷體長可以長到7米多,最重可達一噸,在水面上能輕易地將人咬住拖入水下,而獨木舟的長度也抵不過鱷魚的長度。

躍出水面的灣鱷

哈森的眼睛時刻注意著水面的變化情況,別看灣鱷在大白天很少出來覓食,但這不意味著就是安全的,大白天被鱷魚拖下水的伊馬斯人就大有人在。

越是寬闊平靜的水面越是危險,為了安全起見哈森不得不在湖面上不停地行走,他一定要在天黑前到達岸邊,只有在岸上才是最安全的地方。

在湖中划行

傍晚時分哈森來到了岸邊,他發現了伊馬斯族人的捕魚營地,用木頭和柴草搭建的窩棚,建在水邊顯然是為了便於捕魚時臨時居住使用,哈森至少可以躺在窩棚裡睡個安穩覺。

天說變就變突然間就下起了大雨,哈森蜷縮在窩棚中的床上,不一會功夫就進入了夢鄉。

半夜裡發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差一點要了他的命,雨越下越大河水淹沒了他的床,窩棚瞬間倒塌將他蓋在了水下,要不是及時醒來恐怕就死在水下了。

伊瑪斯族人的臨時房屋

哈森不得不跑上岸在黑暗中搭建避雨的地方。

第四天

天亮時哈森開始繼續趕路,就在他最盡大努力向前划行之時,前方的水面卻發生了奇怪的變化,遠遠看去被一大片陸地擋住了去路,本來寬闊的湖面突然間好像走到了盡頭。

哈森發現十英尺深的湖面上漂浮著一大片類似島嶼的"陸地",這片"陸地"上生長著鬱鬱蔥蔥的水草植物,而水草卻是一叢叢的漂浮在水面上,擋住了他的去向。

根據經驗哈森判斷,他到了鱷魚的家門口了,灣鱷最喜歡在浮動著的水草中建巢打窩,既可以遠離天敵的侵害,還可以隱藏自己的蹤跡。

浮動的島嶼

說到了鱷魚讓哈森想到了一個極為關鍵的問題,他要挑戰帶攝製組探訪獵頭部落的活動計劃,按照獵頭部落的傳統習俗,如果沒有一件像樣體面的禮物冒然前去探訪,不受歡迎倒是小事情,極有可能會遭到獵頭部落的毒手,雖然獵頭吸腦的野蠻惡習是發生在不久之前,但沒有人保證他們不會大開殺戒,畢竟獵頭部落的酋長絕對重視探訪者隨身攜帶的禮物是什麼。

如果是帶著鱷魚蛋或者一條鱷魚,是可以肯定會受到獵頭部落酋長的歡迎和接納,如果禮物太輕那就不一定了。

為了探訪計劃的安全性,哈森計劃在水草叢中找到鱷魚蛋,因為獲得鱷魚蛋要比捕獵到鱷魚更為珍貴,要知道通常鱷魚都會在巢穴附近保護自己的卵,如果受到威脅鱷魚會拼死保護巢穴,在獵頭部落的人看來獲得鱷魚蛋的人更勇敢更值得尊敬。

鱷魚的窩

哈森沿著水草相對稀少的地方划行,在尋找鱷魚巢穴的同時,當然也是必經之路,他沒有其它的路可走,必須要穿過這片浮動的"陸地"。

不久哈森來到了一處茂密高大的水草叢,一道狹窄的通道出現在了水草叢裡,那是鱷魚穿過時將水草壓下了水面,哈森順著通道走到了盡頭。

果然在盡頭最茂密的水草中,有一大團腐爛的植物藏在水草叢中,哈森判斷鱷魚應該會藏在附近守護巢穴,安全起見他掄起船槳重重地拍打了水面幾下,意圖是讓鱷魚受到驚嚇後離開。

然而沒有看到鱷魚的身影,哈森壯著膽子爬到了鱷魚的巢穴處,扒開腐爛的雜草伸進胳膊摸索了一陣子,但沒有找到鱷魚蛋,或許是來晚了,也或許是被人提前下手了。

尋找鱷魚蛋

因為沒有看到鱷魚的蹤影,哈森不敢在此久留,他立刻起身上路,離開這片詭異的水上草地。

下午哈森在湖邊上遇到了幾個伊馬斯族人的鱷魚捕獵者,經過友好協商哈森加入到了他們的隊列中,準備在夜間捕獵鱷魚。

伊馬斯族人捕獵鱷魚的技術一樣的原始,他們在木棍上打入了尖銳的帶有倒刺鉤的金屬魚叉,木棍上栓一根繩子,在靠近鱷魚時猛然將魚叉投向鱷魚,如果魚叉投準了鱷魚,幾個人協力就將繩子用力往回拉,當然他們的水上交通工具仍然是一根獨木舟,有時候鱷魚會帶著獨木舟跑出很遠,直到鱷魚精疲力盡時才將其拉上岸。

夜裡捕獵鱷魚其實更加危險,雖說鱷魚在燈光下看不到獵人,但人在燈光下幹這個活一樣受限制,浮在水面上的鱷魚被燈光照射時,眼睛會像燈泡一樣發亮,從而可以判斷出鱷魚的所在位置。

燈光下哈森看到了一條小鱷魚漂浮在水面上,這意味著小鱷魚大都處在大鱷魚的監護之下,這說明附近一定有大鱷魚,哈森抓住了這條小鱷魚,小鱷魚的掙扎呼救時會發出一種聲音,就會引來大鱷魚的行為。

果然在不遠處的水面上,一雙燈泡般的眼睛注視著燈光,哈森站在獨木舟的前端擔任投擲魚叉的角色,他要在悄悄地接近一定的距離時才能讓魚叉發揮出最大的效力。

由於水位太高,哈森一個迅猛的投擲卻偏離了目標,鱷魚極快的躲進了深水裡,圍獵失敗了。

約2個小時後突然間大雨傾盆,幾個人不得不收拾工具打道回府了。

第五天

哈森在第五天已經接近了獵頭部落的村落,由於苦苦沒有抓到鱷魚,沒有一件體面稱心的禮物,他不敢冒然進入,只好又回到了湖面上再從長計議。

如果實在弄不到禮物,他只好原路返回,意味著探訪計劃失敗。

諾麗果

哈森還有一個備用策略,他要用諾麗果釣魚,這是一種味道讓人噁心的水果,在水裡人就超喜歡這種水果。

人齒魚最大能長到0.9米長,外形跟水虎魚相近,當然也是水虎魚的近親,最大超過了25公斤,由於長滿了一嘴像極了人類牙齒的牙齒,因此而得名人齒魚。

人齒魚在當地部落人的眼裡很看重,這不光是因為它兇猛殘暴的緣故,當地人還叫它"切蛋魚",就是因為在水下它會攻擊人的下身,如果一旦咬住了十有八九會被切掉,因此被稱為"切蛋魚"。

哈森覺得如果能釣到一條大的人齒魚,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他將諾麗果用刀切成塊掛在魚鉤上,放線下水等待人齒魚上鉤。

釣魚是個技術活,也是個磨鍊耐心的活,無論哈森內心如何著急,都要靜下心來等待魚上鉤。時間很快的溜走了,哈森釣到了很多小魚,小魚在獵頭部落人的眼裡根本不值得一提,隨即哈森將小魚全部放回了。

人齒魚

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一條大魚咬鉤了,哈森將線拉上來,是一條約3公斤左右的人齒魚,看上去還馬馬虎虎能拿的出手了。

時間不等人,哈森不認為會很快能釣到下一條魚,一條人齒魚應該能夠獲得獵頭部落酋長的信任。

獵頭部落的村落在靠近湖邊的一側,跟其他族人離得很遠,通常其他族人很少途徑獵頭部落的領地,他們都知道這個部落的人實在是太沒人性,一旦發生了衝突往往後果很嚴重。

順著變窄的湖面前行約2公裡左右,哈森看到了岸上的村落房屋,簡易的房屋由木頭和茅草建成,4個腳的茅草房就像踩高蹺一般。

人齒魚

在岸邊靠近茅草房附近的大樹下石頭邊,聚集了一群面色烏黑衣著花裡胡哨的人,兒童看上去更多,成年人顯得很少,婦女看上去年齡顯得很大。

之所以說他們的穿戴花裡胡哨,是因為他們不像過去那樣穿著原始的土著服飾,都是現代紡織品類的衣物,由於他們的膚色跟衣服顏色相搭配地太過搶眼,所以看上去總覺得不協調。其中還有些光著上身穿著大褲衩的成年人。

他們遠遠地盯著哈森和攝製組成員,直到哈森他們下船仍然是目不轉睛,哈森兩手拖著魚走在前頭,向人群中走去。

向食人族酋長獻上禮物
酋長接受禮物
跟酋長合影

哈森會一點點當地人的語言,他對著人群喊話,要找他們的酋長。

由於沒有酋長的命令,所有人都驚奇地看著他們幾人上岸,沒有人出來阻攔他們。

一個年齡約摸50歲左右的男人從人群中站出來,來到了哈森買面前,他應該就是獵頭部落村的酋長,哈森將魚雙手託起送上,酋長出於尊重同樣雙手接過魚,並露出了滿意和友好的微笑。

很顯然酋長對禮物感到很滿意,哈森提到嗓子眼的心終於可以放下了,他們幾個人的性命總算是保住了。

挑戰計劃成功了。

哈森及攝製組人員友好地跟獵頭部落的人進行了握手,受到了他們的熱烈歡迎。

跟食人族握手

出於風俗習慣的原故,獵頭部落的酋長拒絕他們進入村裡採訪拍攝,只限於在碼頭上進行自由活動。

時間問題,哈森跟攝製組儘早地離開了獵頭部落村而返回,他們不確定留的時間長了會不會生變,會不會受到酋長的猜疑和攻擊。

相關焦點

  • 探秘世界上僅存的食人族
    紐幾內亞島,又稱伊裡安島,是太平洋第一大島嶼和世界第二大島,僅次於格陵蘭島。島上,有橫貫東西的高地,有廣袤的熱帶雨林,還有盛產咖啡的印度尼西亞巴布亞紐幾內亞。以及,令人聞風喪膽的,食人族。2018年8月,我走進紐幾內亞島探秘這個神秘的食人族部落,感受人類最原始最野性的生活。
  • 世界上最後的食人族,有的吃屍體,有的吃活人
    日前,一批罕見的照片曝光,證明了世界上仍然存在一些食人部落。他們不僅食用人肉,還在一些神秘的儀式上使用人的屍體獻祭。
  • 紐幾內亞島:大洋洲的最高點,原始部落集聚的世界第二大島
    我們都知道世界第一大島是格陵蘭島,世界第一的光環總是那麼的耀眼,因此很少有人關注世界第二大島是哪一個。世界第二大島嶼地理位置比格陵蘭島要好得多,格陵蘭島位於北美洲的極地地區,而第二大島在赤道附近,屬於兩個不同的極端。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這個世界第二大島紐幾內亞島。
  • 在古老的食人族部落裡,人們仍會吃人肉下酒菜,在儀式上使用屍體
    宗教的出現在人類歷史上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但你知道嗎?在我們生活的星球上,有一些古老部落還使用著遠古時代保留下來的宗教和習俗,有些甚至令人匪夷所思。據英國《太陽報》4月9日報導,在一個偏遠的食人族部落裡,人們仍然延續著幾千年來的生活習慣和方式,保留著吃人肉的習俗,還會在他們的儀式上使用屍體。
  • 探秘食人族,把屍體肢解成塊!
    世界上真的存在食人族?美國著名探險家保羅前往紐幾內亞島探險,在那裡不僅發現了食人族,還與他們朝夕相處了一段時間.
  • 食人族是怎麼回事,現在的食人族真的能隨便吃人嗎?
    如果說世界上的某個角落仍存在茹毛飲血的食人族,很多人可能會覺得不可思議,他們不禁會問"食人族真的存在嗎?"。
  • 探險家捨命探訪食人族部落,艱難危險的生存之爭讓人膽顫驚心
    紐幾內亞島是世界上最荒涼、人煙極其稀少的熱帶雨林島嶼,其原始野蠻景象很少被外界人所知,島嶼被2個國家從經度141度處直線劃分,管轄西面部分的是印度尼西亞,東面是巴布亞紐幾內亞。其中在靠近印尼一邊的馬斯特地區有一個食人族部落叫做獵頭部落,之所以叫獵頭部落,是因為他們至今保留著獵取人類頭顱的兇殘野蠻習俗,無論是在戰爭中被殺或不友好的入侵者,無論男女老少唯一的下場就是被割掉首級抹掉外皮,在太陽穴處打個洞弄出腦漿,然後做成湯分食。
  • 食人族的怪病,曾被列入金氏世界紀錄,患者狂笑而死
    食人族的怪病,曾被列入金氏世界紀錄,患者狂笑而死紐幾內亞島曾經是一個非常封閉的島嶼,在這座島上面,有屬於這座島獨特的文化以及物種當然了,在這座島上面也有很多原始部落,但是有一個原始部落很特殊,叫法雷人。在這裡,科學家發現了一種非常奇怪的病,叫庫魯病。
  • 地球上神秘的食人族部落,人肉放在市場售賣,表示白人的肉不好吃
    在地球上有許多神秘的部落,他們有的生活在大海中,有的則生活在原始森林裡面,不過在人們心中最害怕的估計就是食人族了,在那些傳說中,食人族就如同他們的名字一般
  • 去你的巴布亞紐幾內亞 尋找最後食人族
    行程中遍訪雨林深處的眾多土著部落,兇亂怪異的親身經歷令我受益匪淺,旅行的意義又深入了一層。今年我再度攜手旅遊衛視,探訪文化背景大有不同的土著部落。專題以《去你的巴布亞》為名,攝製組星夜兼程,飛往南太平洋島國——巴布亞紐幾內亞。多年來,我一直想對自己在目前階段的旅行做一個評斷,那就是——旅行是一種苦行,是一種遠離熟悉生活而在陌生世界裡自虐的苦行!
  • 紐幾內亞島在世界上屬於第二大島,這個夏天帶上相機一起去
    你知道世界第二大島世界上的島嶼有很多,所以會分哪個是第一大島,哪個又是第二大島等等,會分很多島嶼大小的排名。這麼多排名你會記得幾個?可能你會去關注第一大的,但是第二大的基本不會去關注的。第一大島的名字是格陵蘭島,那麼第二大島在哪?
  • 後浪科學——沒有食人族!扒一扒關於食人族的那些謠言
    在十六世紀初的歐洲,你隨隨便便在這個大街小巷上都能找到很多關於食人族的傳說故事,還有一些小畫冊等等,各種各樣獵奇的講述,可以說在當時的小酒館你如果不能和人聊兩句食人族的故事,你都不好意思跟人開口說話。很遺憾這三百多年過去了沒有一個人類學家找到過承認自己吃人的部族,很多這個南美洲大洋洲的這個部族雖然說看起來髒兮兮的,感覺上都很野蠻,但是他們吃的東西都是我們可以接受的玉米、土豆、甘蔗等等,肉也吃,但是他們吃的都是野生動物的肉,確實沒有人吃人,只有偶爾有的部族出現嚴重的資源危機自然環境惡化呀等等這種特殊的環境之下那麼這個時候就會暫時性的出現人吃人的現象,但是這種暫時性的吃人現象不僅僅是在大洋洲和南美洲
  • 南非一原始部落:為躲食人族隱匿山洞200年 拒現代文明面臨滅絕
    眾所周知,原始部落大多都是生活在一些偏遠的深山野林地區,因為深山野林處沒有過多現代人類踏足的地方,原始部落的人們就生活在這裡,與世無爭,與外界幾乎沒有任何的接觸。而如今,像非洲地區或者是美洲地區,也有不少部落存在,他們遵循部落的習俗生活,儘管這些習俗在我們外界的眼中十分地奇特。
  • 快來圍觀「食人族」
    在很多傳說中,都表示地球上存在著「食人族」部落。最早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聽當地的土著人說在原始森林中有一個可怕的部落,如果外人不小心闖進去,就會被活活吃掉;而如果一些人看起來比較瘦,食人族還會養肥了再吃。
  • 知道 人類就是一盤菜,這個記者親密接觸了食人部落
    對大多數人來說,同類相食是他們能想到最恐怖的事;但對印尼紐幾內亞島的科羅威族來說,人類就是一盤菜……就好像我們的周日燒烤趴或晚上擼串兒一樣,沒什麼特別的。2006年,澳大利亞記者保羅·拉斐爾(Paul Raffaele)踏上了尋找食人族的徵程,試圖了解這種古老儀式背後的原因。
  • 星太奇:奮豆建議女神學小語種,畢竟未來公公被「食人族部落」抓了!
    星太奇:奮豆建議女神學小語種,畢竟未來公公被「食人族部落」抓了!
  • 世界上的第二大島嶼紐幾內亞島何以一分為二成為兩個國家?
    大家知道,紐幾內亞島又稱伊裡安島,是太平洋第一大島嶼和世界第二大島嶼,僅次于格蘭陵島。紐幾內亞島是馬來群島東部島嶼,位於澳大利亞以北、太平洋以西、赤道南側。西與亞洲的馬來群島毗鄰,南隔阿拉弗拉海和珊瑚海與澳大利亞大陸東北部相望。
  • 至今倖存的食人部落,人肉在市場上售賣,還抱怨白人的肉不好吃
    其實這就是非常神秘的食人族部落。 不過對於這種食人族部落,我們聽了太多的故事,也對他們非常的好奇。
  • 揭秘大洋洲神秘食人族 青睞吃人大腦
    在世界各地都曾出現人吃人的情況,或出於飢餓,或出於宗教。據了解,南太平洋地區的食人族至今未銷聲匿跡,尤其是在巴布亞紐幾內亞(以下簡稱巴新)的原始雨林中,時有令人髮指的「食人」事件發生,給這片封閉的土地蒙上了神秘、恐怖的色彩。
  • 國外出版人公布20世紀初期全球食人族分布地圖[圖]
    圖:本地圖展示了20世紀初期食人族群的分布區域,其中紅色部分表示當時的分布,黃色為歷史上曾經的分布。點擊查看大圖當今世界食人的事情已經很少發生了,但是一旦發生一起食人事件,媒體如同決堤的洪水般的關注充分說明了我們對它的著迷,這是人類黑暗的禁忌。更常見的是,食人事件被關於它們的電影和書籍帶入流行文化中,並且被患有感官飢餓症的公眾貪婪地享用。可以馬上想到的兩個案例是:第一,Armin Meiwes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