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許多人小時候都玩過螞蟻,每當看到螞蟻窩或者幾隻爬來爬去的螞蟻后,都喜歡捉起來讓它們在手上爬,或者把它們扔到其他地方看它們驚慌失措的爬來爬去。
雖然這樣做不對,但小孩子天性比較好玩,也就照顧不到螞蟻的感受了。
螞蟻是一種昆蟲,屬於昆蟲綱,膜翅目,種類繁多,全世界已知約有11700多種。雖然我們看螞蟻小的微不足道,只用一根手指就可以將它們置於死地。
但是,由於所有螞蟻群都為典型的社會性群體,這也就印證了團結力量大的原則,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經常吃驚於螞蟻之間的配合,學習螞蟻的團結精神。
我們隨手一扔的螞蟻,雖然對於我們沒什麼,但對於螞蟻卻是滅頂之災。
螞蟻和許多昆蟲一樣,是依靠觸角辨彆氣味的,兩個觸角呈膝狀彎曲,非常靈活。因為這樣既能辨彆氣味的強度,也能辨彆氣味來源的方向距離。
所以,螞蟻每次外出尋食會沿路釋放自己巢穴中信息素的氣息,從而使自己不管走多遠,都能找到回家的路。
然而,這一切都是正常情況下發生的,如果人為的進行一些行動,比如直接把螞蟻扔到距離他巢穴幾十米的地方,因為螞蟻沒有沿路釋放信息素,導致只能恐慌的來回亂竄,如果運氣好找到曾經留下的氣息還能找回去,不然就要流浪天涯了。
對螞蟻來說,就是挺突然的。就算是我們人類在突然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都會來回亂竄的找路,更別提螞蟻了。雖然我們可以通過手機導航等高科技技術來尋找方向,但是螞蟻可沒有那些科技啊!
螞蟻的信息素是一種多種成份混雜的物質,它的作用可不只尋找方向。當螞蟻找到食物時,會在食物上撒布信息素,同一家族的螞蟻就會齊心協力的把有信息素的東西拖回洞裡。
為什麼要說同一家族呢?因為每一窩的螞蟻都有自己族群特定的識彆氣味,有相同氣味的螞蟻不會互相攻擊,這就是同窩的螞蟻可以很好協作的基礎。
那麼,如果螞蟻死了,會被怎麼處理呢?螞蟻死後它的屍體上依然帶有信息素,只是無法與它的同伴交流,於是屍體就被同伴當作食物抬回到洞裡。
通俗的來講,螞蟻的信息素就好比紙條,「搬回家去」的紙條是用來貼在獵物身上的;「我是...」的紙條是給同伴看的;「那邊有好東西」的紙條是用來指路的,而它死後,同伴看到它身上留著「搬回家去」的紙條,就不假思索地把它搬回去了。
其實,在螞蟻界,不是只有信息素一種判斷方向的方法。生活在撒哈拉沙漠中的沙漠螞蟻,就擁有一項特殊的技能,靠識別太陽的位置作為標示返回巢穴。
因為沙漠中溫度過高,沙漠螞蟻超過一定的時間會被曬死,所以為了能更快的選擇最短路線,它們往往是將太陽作為參照物,這樣來說,留下氣味反而沒什麼太大用處了。
雖然螞蟻很弱小,但是我們不能為了滿足自己的一時之樂反而置它們於死地,我們隨隨便便的一個動作可能為螞蟻界帶來新的「流浪蟻」,為了避免給它們帶來對它們來說無法挽回的陰影,愛護一點,也沒什麼不好。
動畫版《西遊記》的片頭曲mv中唐僧那一幕放生螞蟻又何嘗不是一種愛護。愛護弱小的生物,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