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我科學家實現太陽光分解水制氫氣和氧氣

2020-12-06 中國科學院

  記者從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獲悉,該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及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的李燦院士、陳鈞研究員等人在人工光合研究項目上取得重要進展,實現了利用太陽光分解水制氫氣和氧氣的反應。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通訊》上。

  在科學家的眼中,樹葉能完成光合作用,是利用太陽能的「高手」,人類所需的氧氣、食物和能源都來自於自然界的光合作用。綠色植物都可以通過綠葉的光合作用酶吸收太陽光,將水和二氧化碳轉化為碳水化合物,同時放出氧氣。然而,任何一片綠葉都能做的這種最簡單最普通的「工作」,對於科學家而言卻是最具挑戰的課題。科學家們一直希望構建一個利用太陽能直接全分解水並放出氧氣和氫氣的人工光合作用系統,讓高能量的氫氣燃燒後生成水,讓人類能夠使用清潔能源。

  李燦團隊提出了複合人工光合體系的理念,試圖雜化集成自然和人工光合體系的優勢,建立自然光合和人工光合的複合雜化體系,以實現太陽能到化學能的高效轉化,並揭示自然光合體系的奧秘。圍繞這一理念,團隊先後構建了雜化體系,實現了高效產氫、氫轉移及二氧化碳加氫等還原反應,為發展全分解水體系奠定了基礎。

  團隊利用光合酶PSII和人工光催化劑的優勢,構建了植物PSII酶和半導體光催化劑的自組裝成雜化光合體系,在可見光照射下實現了分解水生產氫氣和氧氣。他們將裝有催化劑的燒瓶置於戶外陽光下,就可以分解水放出氫氣。

  有關專家認為,這項研究為進一步構建和發展自然—人工雜化的太陽能高效光合體系提供了思路。

  (原載於《科技日報》 2014-08-23 01版)

相關焦點

  • 我實現太陽光分解水制氫氣和氧氣
    原標題:我實現太陽光分解水制氫氣和氧氣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訊 (記者李大慶)記者從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獲悉,該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及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的李燦院士、陳鈞研究員等人在人工光合研究項目上取得重要進展,實現了利用太陽光分解水制氫氣和氧氣的反應。
  • 中科院重大成果:太陽能分解水制氫氣和氧氣實現
    中國網訊近日,人工光合研究項目取得重要進展:將大自然植物葉片上含量豐富的「光系統酶II」和人工半導體納米光催化劑耦合構建出雜化光合系統,實現了利用太陽光分解水制氫氣和氧氣的反應,該反應是實現太陽能轉化利用生產潔淨燃料氫氣的理想途徑。
  • 科學網—實現太陽能分解水制氫氣和氧氣
    本報訊(記者甘曉、劉萬生 通訊員王旺銀)8月20日,記者從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獲悉,該所科研人員在國際上首次研製出「自然—人工」雜化光合系統,實現太陽能分解水制氫氣和氧氣
  • 我研究員實現太陽能分解水制氫氣和氧氣
    人民網北京8月20日電(實習生 吳姣)近日,由中科院李燦院士和「百人計劃」學者陳鈞研究員負責的人工光合研究項目取得重要進展:實現了太陽能分解水制氫氣和氧氣。該研究成果將發表在《自然-通訊》上,成為國際上首例研製成功的研究報導。
  • 【中國科學報】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實現太陽能分解水制氫氣和氧氣...
    8月20日,記者從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獲悉,該所科研人員在國際上首次研製出「自然—人工」雜化光合系統,實現太陽能分解水制氫氣和氧氣。相關成果日前發表於《自然—通訊》雜誌。  研究人員結合大自然植物葉片上含量豐富的「光系統酶II」和人工半導體納米光催化劑耦合構建出雜化光合系統,在可見光照射下實現了生產氫氣和氧氣。
  • 中科院實現太陽能分解水制氫氣 汽車等有望擁有無限能源
    2014年8月26日訊,能源短缺和環境惡化是當今世界面臨的兩大難題。為此,人們寄希望於清潔、可再生的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日前,中國科學院專家實現用太陽能分解水制氫氣、氧氣,方法便捷。由於太陽能取之不盡、水也廣泛存在,這意味著,未來能源問題有望得到根本性解決。詳細情況,來聽本臺記者陳雨發回的報導:
  • 新技術用太陽光有效將水分解成氫氣氧氣
    核心提示:近日,美國科學家研發出一種全新的水分解技術——用太陽光有效地將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這一新方法有望為人類邁入氫經濟時代鋪平道路。 據每日科學網站8月2日(北京時間)報導,美國科學家研發出一種全新的水分解技術——用太陽光有效地將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發表在今天出版的
  • 光催化分解水制氫氣展現迷人前景
    原標題:光催化分解水制氫氣展現迷人前景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訊 (記者吳長鋒)銳鈦礦結構的二氧化鈦(TiO2)表面催化活性和微觀反應機理,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單分子科學研究團隊揭示,論文發表在近日出版的《自然·通訊》上。
  • 我國人工光合研究獲突破 太陽能分解水制氫氣成功
    近日,由中科院李燦院士和「百人計劃」學者陳鈞研究員負責的人工光合研究項目取得重要進展:實現了太陽能分解水制氫氣和氧氣。該研究成果將發表在《自然-通訊》上,成為國際上首例研製成功的研究報導。  樹葉進行的光合作用是利用太陽能的「高手」,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所需的氧氣、食物和能源都來自於自然界的光合作用。
  • 如果一種催化劑輕鬆把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就沒有能源危機了?
    它只能加快化學反應的速度,並不能讓化學反應發生,也不能提供化學反應所需的任何能量,能把水分解成氧氣和氫氣的不可能是某種催化劑,這種想法說白了就是自以為是的幻想! 理論上分析,確實可以把水分解成氧氣和氫氣,比如用電解,光解還有高溫分解等方法,但無論那種方法都需要極大的能量,這是必須的,是必要條件!
  • 能否找到一種催化劑,把水分解成氧氣和氫氣?
    在半年前的2019年5月23日,網上還流傳著河南南陽市委機關報《南陽日報》頭版頭條發布的「水氫發動機在南陽下線,市委書記點讚!」的新聞,然而僅僅過去了不到半年的時間,水氫發動機汽車上市倒是沒有見到,青年汽車的破產新聞倒是傳得滿天飛。根據報導稱,河南南陽氫能源汽車項目取得最新成果,車輛只需要加水就可以行駛。
  • 科學家開創了將陽光轉化為燃料的新方法,水轉化為氫氣和氧氣
    科學家開創了將陽光轉化為燃料的新方法。在研究人員通過改變植物中的光合作用機器成功地將水分解為氫和氧之後,尋求找到利用太陽能的新方法已經向前邁出了一步。光合作用是植物用於將太陽光轉化為能量的過程。當植物吸收的水被「分裂」時,氧氣作為光合作用的副產物產生。它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反應之一,因為它是幾乎所有世界氧氣的來源。分解水時產生的氫可能是綠色且無限的可再生能源。由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的學者領導的一項新研究使用半人工光合作用探索生產和儲存太陽能的新方法。他們利用自然陽光,利用生物成分和人造技術的混合物將水轉化為氫氣和氧氣。
  • 有了「氫農場」 太陽能光分解水制氫效率創國際新高!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氫可將太陽能轉化並儲存為化學能,是科學家長期以來的夢想。利用太陽能實現高效水分解制氫,不僅可以緩解人類能源的問題,還有望替代化石能源並可能改變世界能源格局。
  • 東京大學發現能100%從水中獲得氫氣的方法
    我們日常呼吸道的空氣中就含有氫氣,說它陌生是因為空氣中的氫氣含量只有200萬分之一。顯然,空氣不是提煉的最佳對象,而大自然取之不盡的水含有豐富的氫元素,想要氫氣的科學家們自然和水較上了勁。就拿常見的電解水制氫法來說,雖然提煉出的氫氣純度能達到99.7%,但生產相當於一升汽油熱量的氫氣,至少需要消耗45度電能,傻子都算得出來,這不划算嘛!其他的方法要麼就是提煉出的氫氣純度不夠,要麼就是提煉的效率太慢太低。
  • 分解水為氫氣和氧氣 現代推新型綠色車
    分解水為氫氣和氧氣 現代推新型綠色車 孫瑩 2009年03月18日 01:00
  • 網友問:是否存在一種催化劑,能不斷地把水分解為氧氣和氫氣?
    理論上這樣的催化劑是不存在的,除非加入的不是催化劑,而是和水發生化學反應的物質,比如鈉和水反應可以生成氫氣,鋁和水在加熱的條件下也可以產生氫氣,這時候將消耗的是加入的反應物,其成本並不比燒汽油低。在化學反應當中,催化劑是指能改變化學反應速度,但是在反應前後量不發生變化,也不改變化學平衡的物質。
  • 網友問:是否存在一種催化劑,能不斷地把水分解為氧氣和氫氣?
    理論上這樣的催化劑是不存在的,除非加入的不是催化劑,而是和水發生化學反應的物質,比如鈉和水反應可以生成氫氣,鋁和水在加熱的條件下也可以產生氫氣,這時候將消耗的是加入的反應物,其成本並不比燒汽油低。我們知道,水通電可以分解為氫氣和氧氣:2H2O——(通電)2H2↑+O2↑說明該反應當中,生成物儲存的化學能是高於反應物的,根據能量守恆原理,不可能存在一種催化劑,能直接把水分解為氫氣和氧氣,而且催化劑本身的量還不改變,所以什麼「
  • 美發明新技術:利用可見光將水分解為氫和氧
    來源:科技日報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科學家近日在《納米快報》上發文稱,由自動排列、垂直定向的鈦鐵氧化物納米管陣列組成的薄膜,可在太陽光的照射下將水分解為氫氣和氧氣。
  • 劍橋大學的科學家發現了利用光合作用產生氫氣的方法
    他們通過改變植物中的光合作用機製成功地將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他們克服了許多與將生物和有機成分整合到無機材料中以組裝半人工裝置的挑戰,開闢了開發未來太陽能轉換系統的工具箱。模擬太陽光照射的光電化學電池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太陽能的主要方式,它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反應之一,它是幾乎所有氧氣的來源
  • 零重力環境下分解水製造氧氣或成可能 人類離長途太空旅行又近一步
    長距離太空飛行的主要挑戰之一是,為太空人提供足夠的氧氣以供呼吸,以及為複雜的電子設備提供足夠的燃料。可悲的是,太空中只有很少的氧氣,而且距離很遠,很難快速補充。但現在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 在零重力環境下,利用半導體材料和陽光(或星光)來製造氫氣(用於燃料)和氧氣(維持生命)是可能的,這使得持續的太空旅行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