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華為或將集國內五大渠道商之力託盤榮耀手機?!
自郭明錤於10月7日提及華為可能出售榮耀手機業務以來,關於華為與榮耀分割的消息就沒斷過。昨天,相關事件又迎來最新進展。
網傳收購方或為國內頭部渠道商組成的聯盟:深圳星盟信息技術合夥企業。小A隨手查了下該公司的信息,股東陣容基本可以召喚神龍了。
公開信息顯示,該公司成立於10月26日,註冊資本高達13.7億,六大股東如下:
北京松聯科技有限公司(佔比37.77%),華為榮耀核心線下戰略合作夥伴;
北京普天太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36.32%),主要負責華為Mate系列、P系列產品分銷;
中國郵電器材集團有限公司(佔比21.79%),控股中郵普泰,其主要負責暢享系列、Nova系列分銷;
共青城酷桂投資合夥企業(佔比2.18%),其最終受益人為深圳市愛享投資有限公司,背後控股股東為愛施德,A股上市公司,最大的國代。
天音通信有限公司(佔比1.74%),老牌通信產品分銷商。
深圳市鯤鵬展翼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佔比0.20%),國資背景。
另外,公開信息顯示的唯一高管:孫學東。任萬和證券、深圳市賽格集團董事,深圳市鯤鵬安科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高管。
小A在深圳市鯤鵬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官網查到,孫學東為該公司副總裁,清華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具有近20年投融資工作經歷,有十餘家投資企業上市的成功案例。
以上信息對照之前的傳聞,深圳、國資背景、聯合體……均符合,可能性非常高。同時,幾大國代迅速集結,不搞點大動作都對不起這13.7億的排面,怎麼不得整個全球最大手機品牌收購案,然後再衝刺一下最快IPO的手機廠商?
雖說「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但理想往往與現實很遠。
榮耀若獨立,必須解決兩大難題:「晶片風險」和「產品差異化」
關於晶片風險,雖說傳聞中達成交易的前提是「伴隨榮耀獨立,晶片禁令得到解禁」,然而世事難料,如果獨立後的榮耀再被禁,真就徹底GAME OVER了。小A猜測,如果交易達成,應該不存在「退貨」條款。
相對於低概率的晶片風險,榮耀還將面對「去華為」後的產品差異化問題。告別「廉價版華為」頭銜的榮耀,粉絲是否還會買帳?
當年羅永浩賣掉堅果,那些錘科精神股東,最終用行動證明了一點:沒有羅永浩的堅果沒有靈魂。即便是在強大流量的支持下,這一年來兩款堅果手機的銷量也未能保底。
回看上月堅果R2發布會,從預熱海報到發布會PPT,全程「致敬」羅永浩的操作,更是明確沒了羅永浩的堅果,好似缺了拐杖的「老人」,不知如何前行。
而這也將是榮耀如若獨立,必將面對的問題,即便擁有著國內手機廠商無可比擬的渠道優勢,但「純」渠道為王的時代已過去,線下渠道的信息差優勢不再……沒有好的產品,只能賺波快錢走人。
一方面,沒了華為的背書;另一方面,沒有麒麟處理器和華為下放的技術,產品差異化有待確認,原有用戶流失不可逆。這裡先不說友商們的瘋狂阻擊,光品牌與產品線的重新定位,就會讓榮耀的節奏掉隊一年,看看正在進行的雙11……勢去如山倒,再起如移山。
三方處理器優化?相機?UI?華為仍要力保Mate和P系列,即便是有出售想法,也不可能將核心技術、團隊打包進榮耀,最多以專利授權形式給予……但這樣就令榮耀變的很尷尬,感覺有點四不像的意思。
那麼榮耀脫離的乾乾淨淨,全自己搞呢?先不說硬體,單說各大手機廠商都在全面發力的OS層面,榮耀想自己做好,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看看一加搞的OS,這麼多年了?理想太美好。
不過,再難也得說分手。
禁令不解除,榮耀註定無機可發、渠道也不可能幹燒,不是說華為差不差錢的問題,一味地死撐拖下去,對雙方都沒好處。
正如之前那篇《華為不得不棄的榮耀》中說到,如果華為做了賣出的決定,那一定是確定禁令解除遙遙無期,出售榮耀一方面可以留住榮耀的品牌資源;另一方面為華為爭取更多的麒麟晶片,從而拖延時間,期待2021年Q1的轉機。
2020年,活著,方可期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