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探究Valve Index的耳機、麥克風設計過程

2020-12-05 砍柴網

來源:映維網 作者 顏昳華

繼深入介紹了Index頭顯的視場之後,Valve日前撰文探究了設備耳機和麥克風方面的設計過程。

延伸閱讀:深入了解Valve Index的FOV視場設計

本文來自於音頻工程師艾米莉·麗琪維(Emily Ridgway),下面是映維網的具體整理:

Valve Index Ear Speakers是針對虛擬實境的特定體驗性目標進行優化,所以它們的設計方式與傳統消費者耳機有所不同。

在早期的VR實驗階段,我們日漸發現要令VR用戶暫時不再懷疑體驗的真實性,這不僅依賴於傳統遊戲和電影的敘事,環境和情感喚起設計方式,同時需要一種專為VR而生的生理問題解決能力。當我們戴上頭顯開玩《Bugdget Cuts》時,我們希望VR能夠令大腦相信我們的身體確實傳送至了一個充滿機器人的辦公室環境,而非單純通過一個靜態屏幕向我們展示其環境。

我們在研究和遊戲測試中發現,實現最大聲音沉浸感對音頻組件的設計提出了與3D追蹤系統或顯示面板相同的大量要求。我們同時發現,圍繞所述要求進行設計意味著接受一定的權衡,而這會影響揚聲器的位置,驅動器的重量,驅動器音膜的形狀,揚聲器外殼的工業設計,甚至是基本的頻率響應特徵。

1. 硬體與軟體

只有同時利用軟體和硬才能實現令人信服的音頻沉浸感。明確硬體(音頻組件)和軟體(遊戲,VR體驗)職責之間的界限需要對VR音頻管道進行整體的權衡考慮:從VR聲音內容的創建方式到遊戲引擎的輸出方式,再到聲音傳輸到耳朵的全過程。

在軟體方面,自上世紀90年代出現了第一批與玩家相關的全景體驗之後(《毀滅戰士》,《半條命》和Aureal 3D等),音頻工程師和科學家一直致力於創造令人信服的沉浸式聲音內容。接下來得益於當前一代的虛擬實境,我們已經看到空間音頻技術的巨大提升的。雙耳渲染和基於物理的聲音模擬插件(如SteamAudio)允許開發者通過常規立體聲耳機實現更高的聲音定位精度,物理精確的虛擬混響,聲音遮擋,以及聲音傳播。考慮到當前VR領域的最佳聽音組件,我們利用了以下知識和音頻軟體模擬研究:

VR內容主要以立體方式傳送:左右各一個音頻通道。所述通道可以包含相對於玩家在任何給定時間注視的位置的嵌入式雙耳與HRTF音染。我們的外耳,頭形和面部幾何增加了特定的音調特徵,能夠幫助我們的大腦識別真實聲音與假想聲音,以及聲源相對於我們的位置(後方,上方,下方,左側,右側等) 。中高頻聲音保真度非常重要:雙耳模擬依賴於音染的細微變化(1kH-8kHz)來傳達聲源相對於玩家的位置。如果聽音組件添加了自己模糊不清的頻率音染,這將會干擾玩家定位聲音的能力;另外,人類通常對2kHZ-5kHz範圍內的聲音非常敏感。如果虛擬聲音的頻率與我們預期的實際情況不符,我們更有可能將聲音識別為「不真實」。你可以比較一下通過揚聲器播放某人的聲音和某人在你旁邊說話的情形。低頻聲音保真度很重要:儘管低頻內容在自然界中並不經常發生,但它在VR和娛樂內容中經常出現,如音樂,隆隆聲,爆炸,槍聲和心跳等等。低音對於傳達大小和規模感至關重要。它增強了VR的視覺沉浸感,並能夠引發特定的情緒暗示,如危險,孤立和內化等。所以,聽力組件維持健康的低音響應應很重要。

2. 為什麼不採用耳機呢?

傳統耳機擅於向每隻耳朵提供直接的,與玩家相關的立體聲音內容。玩家可以在虛擬世界中環顧四周,而具有聲音模擬插件的3D遊戲引擎將輸出所需的立體聲信號以傳達虛擬聲源的正確位置。這正是電競選手(如《CS:GO》)選擇耳機而非前置揚聲器的原因,因為耳機提供了更直接的空間聲音信息。兩個輸出通道(L/R),兩個喇叭(L/R),兩隻耳朵(L/R)。

但一般而言,傳統音頻組件很少是以聲音沉浸感作為主要的設計目標。諸如耳塞,入耳式耳機和耳罩式耳機之類的個人組件主要是用於在不適合揚聲器,並且通常能耗需求極低的設備,如智慧型手機,由電池功能的設備。這種聽音組件的重點一般是聲音隔離,功率效率,噪聲消除,以及增強的頻率響應。我們認為,前面所述的大多數優化對當前的房間規模VR而言可能沒有太大意義,因為後者的聽音環境是專門的遊玩空間,出現少量的聲音洩漏可能不會有太大問題。我們同時可以獲取充足的功率和頻率響應支持。

耳機和耳塞需要接觸耳朵或環繞耳朵。我們發現這有時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影響音頻沉浸感:

將聲音直接傳遞到耳道會繞過因耳朵和頭部與真實聲波相互作用而引起的自然聽音過程。用戶將錯過耳朵,頭部和個人幾何形狀產生的音染特徵。即使音頻內容是高度空間化和物理模擬,這都有可能導致相關聲音仿佛是想像而成。我們預測,軟體模擬最終能夠考慮到這一點。經過一段時間後,相關組件給耳朵施加的壓力會令用戶感到不適,從而影響VR的沉浸感。有被試報告說,耳機接觸耳朵的行為向其發出了任何即將出現的聲音都非真實的信號。耳罩式耳機密封耳朵會令熱量聚集不散,這會減損臨場感。某些耳機的音質會干擾雙耳模擬的微妙頻率音染。例如,誇大或模糊不清的中高頻很可能會干擾HRTF濾波器的微妙性,導致遊戲和VR中的定向聲音感覺不佳。

3. 為什麼不採用揚聲器呢?

我們同時考慮了典型立體聲或環繞聲設置中的消費類揚聲器和波束形成揚聲器。揚聲器可以繞開一系列與耳機相關的舒適問題,並且能夠發出我們可以輕易地將其視為來自外部的聲音。但它們確實為採用提出了一定的障礙:

現有的立體聲揚聲器配置採用正向設計,所以聲音傳來的方式就像是你是一名觀眾並在臺下欣賞樂隊的演奏,或者坐在沙發看電視。這對於音樂和電影而言沒有什麼問題,但VR和立體遊戲聲音內容輸入是假設L/R通道能夠馬上達到頭部兩側。常見的5.1和7.1環繞聲系統將聲音播放限制在水平音場,而VR和遊戲聲音內容則可以虛擬地定位在周圍的任何位置。揚聲器系統需要花費時間和空間進行正確地設置,從而為VR系統創造了額外的摩擦。揚聲器要求播放器保持在一個小小的「最佳位置」以進行精確的空間播放。VR有時可能需要用戶在大空間中移動。揚聲器可能會受到真實房間的聲學影響,並可能與虛擬世界的期望聲學衝突。揚聲器可能會使聲音感覺太遠,與可能非常靠近玩家耳朵的虛擬聲源位置相矛盾。

4. 我們的選擇

在回顧上述所有權衡時,VR的最佳聽音解決方案可能是一對超近場,全範圍的耳外耳機。足夠接近耳朵以模仿玩家相對的立體耳機,並且支持當前VR內容的輸出格式,但同時足夠遠隔以允許耳朵和頭部的音染,並且又可以解決舒適和壓力問題。正是這種認識,以及童年記憶的靈感(能夠在兩個朝內向的高保真揚聲器設置中完全沉浸在音頻體驗之中),我們創建了首個原型。

我們首個近耳揚聲器原型

5. 發展

對於第一個原型,我們將兩個小型全頻桌面揚聲器驅動器貼在滑板頭盔的側面,然後將一個舊款Vive綁在頭盔外面。揚聲器由接入HTC Vive耳機插孔的USB和音頻輸出功能。當我們允許自己的耳朵和頭部自然地解釋聲音時,這個粗糙的原型在演示聲音沉浸感和外化提升方面的表現非常測色。沉浸感難以進行定量測量,所以在這個階段,我們依靠來自同事和被試的定性反饋來描述原型與一對KOSS Porta Pro入耳式耳機的聲音差異。實際的反饋非常青睞於揚聲器,而我們認為值得繼續推進這種設計。但我們遇到了幾個問題:

低音響應非常有限。由於佩戴頭盔的方式或在VR中移動會導致揚聲器位置的輕微變化,從而導致音量,頻率響應和聲音平衡出現顯著變化。重量和大小。揚聲器太重(每個70克),與我們實現更輕更舒適的頭顯目標不一致。這可能是我們早期最為關注的問題。聲音洩漏。

對耳機驅動的實驗

為解決體重問題,我們嘗試使用耳機驅動器而非揚聲器驅動器。儘管它們更輕,更省電,但當遠離耳朵時,其無法提供足夠的音量。我們早已知道情況會是這樣,但聽到聲音沉浸感與原理耳朵距離 vs 頻率響應 vs音量之間的權衡十分有趣。

磁性平面近耳耳機概念

我們想知道耳機驅動要多大才能開始滿足我們的音量和頻率響應要求。為了尋找答案,我們與開發了一對磁性平面耳機的Audeze進行了交談。結果聽起來令人難以置信,但Valve Index的生產目標無法支持其重量,尺寸和成本。

首個基於「Hummingbirds」的揚聲器

我們回到將揚聲器驅動器作為我們推進設計的基礎。早期音頻研發的優勢之一是,我們能夠獨立於Valve Index頭顯系統工作。在機械工程師的幫助下,我們構建了一個獨立的耳機外形。在這個環境中,我們能夠快速迭代低音響應,調諧,聲音入耳方向,耳朵距離,以及揚聲器驅動器A/B測試評估。

這是首個通過3D列印的耳機原型,我們內部將其稱為「Hummingbirds(蜂鳥)」。

搭載小型,全頻,傳統活塞揚聲器的Hummingbirds

之所以構建這種色彩斑斕的Hummingbirds,我們是為了評估不同種類的小型全頻揚聲器驅動器。到目前為止,我們一直在重新利用整個消費類揚聲器和耳機系統。購買和評估現成的組件需要我們開始構建音頻子系統的基礎:擴音器,音頻晶片,DSP(數位訊號處理)和麥克風。與此同時,我們越來越接近耳朵距離,旋轉,重量,揚聲器尺寸和頻率響應之間的發貨目標。

首對採用Tectonic的BMR驅動的Hummingbirds

我們在驅動評估階段遇到了BMR(Balance Mode Radiator)驅動,並且馬上注意到數個優勢:它們減少了由於揚聲器誤定位而引起的音染;幾乎在我們的重量目標範圍內;在高中頻範圍內有著非常優秀的頻率響應(對雙耳模擬很重要),並且比傳統揚聲器驅動薄得多。我們開始與Tectonic合作設計一款用作耳機揚聲器的定製驅動。

我們內部越來越關注耳塞式揚聲器的聲音洩漏問題,以及它們會令放進來多少外部聲音。為了確定這對用戶的影響,我們構建了20多臺Hummingbirds,並供同事在家測試。沒有人想要歸還借出的Hummingbirds。這是一個好現象,而且遊戲測試反饋非常積極。被試評論道,不借出耳朵和增加的聲音沉浸感能夠抵消外部聲音進入和/或內部聲音洩漏所引起的問題。我們決定繼續這種設計,但時刻牢記所述的問題。

Mr. HATS

5. 產品

我們現在有測試結果優秀,並且在我們的保真度,成本和設計目標範圍內的耳機揚聲器子系統。我們開始將耳機設計與頭顯合併。在頭顯環境中開始測量音頻子系統的性能變得非常重要。通過精確測量,我們可以漸進式改進和識別音頻子系統中的問題。我們一開始採用了「Mr.HATS」模型進行頻率響應測量。表面的藍色膠帶標記了頭顯在模型的確切位置,從而確保早期測量可以保持一致。

Index BMR驅動在消聲室中的頻率響應圖

為了最大化音質,我們每天都會測量和改進頻率響應和低音擴展。Valve努力利用EQ調音和算法來改善低音擴展,而Tectonic則致力於通過優化揚聲器驅動本身來改善低音。雙方努力的結合使得我們能夠實現並超越我們的音質和低音響應目標。

BMR驅動的極坐標響應圖和聲壓級圖說明了音質在各個揚聲器驅動位置的一致性。

通過利用BMR驅動,我們能夠確保一致的音質,無需音染(即使揚聲器在頭部側面略微錯位)。這是因為BMR獨特的發聲方式。在低頻時,它們表現得像傳統揚聲器。電信號進入,整個音膜前後移動並追蹤信號的形狀。但真正的魔法發生在更高的頻率。當聲音的波長類似於音膜大小時(> 3kHz),傳統的驅動將開始進入「分解」模式,導致音膜彎曲和波動,並在頻率響應中產生非常尖銳的峰值。BMR從材料,質量和模擬等方面精心設計了音膜。基本上, 即使它們與BMR揚聲器沒有完全對齊,其都能夠確保的你耳朵始終能夠接收完整的聲音信息。

通過機械方式減少聲音洩漏

另外,Tectonic能夠通過機械方式減少聲音洩漏。由於Valve Index揚聲器驅動對外敞開,來自前側的壓力可以與來自後側的壓力相互作用,並且彼此異相。但驅動本身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擋板」。基本來說,對於任何揚聲器驅動,其外徑有助於防止來自前側的壓力與後側壓力相遇,但這隻有在聲波波長小於驅動直徑的擋板時才有用。當波長大於驅動直徑時,來自前側的壓力將直接與來自後側的壓力相互作用,並且發生強烈抵消。驅動的總直徑約為5釐米,這意味著大約3kHz以上不存在抵消。但正如我們所知,在這個頻率之上的音頻內容會越來越少。大多數音頻內容都低於3kHz,這是抵消最為強烈的區間。Tectonic首席技術官提姆·懷特維爾(Tim Whitwell)指出:「佩戴耳機的用戶耳朵非常接近於驅動(近場),由於來自前方的壓力比後方更靠近耳朵,所以用戶不會感知到抵消。」

6. 麥克風

我們的目標是配備高質量的麥克風,從而支持直播者和多人遊戲體驗。但由於採用了耳機揚聲器設計,我們預計麥克風性能將成為一項艱巨的挑戰。令我們驚訝的是,結果並非如此。由於耳機的幾個獨特功能,我們能夠避免在麥克風信號上使用大量的噪聲消除DSP,從而能夠將麥克風流的採樣率保持在48kHz。下面是一系列有助於構建高質量麥克風輸入的功能:

雙麥克風陣列可以縮小方向響應,並專注於信號(用戶嘴巴)和消除其他外來噪音。雙向麥克風陣列將拾音器聚焦於用戶嘴巴,並排除任何外部聲音。與傳統揚聲器相比,BMR驅動的「擋板」減少了外部噪音幹擾。揚聲器和麥克風的聲學設計能夠大大減少非線性聲學反饋路徑。玩家自己的頭部吸收BMR揚聲器的大部分初始聲能。高SNR麥克風和音頻路徑。優質的麥克風和聲學密封。動態壓縮傳入的音頻。

7. 最後的想法

所有的研究,迭代和反饋使得我們相信Valve Index的耳機設計能夠儘可能地接近於最佳權衡平衡,以及專門為房間規模VR音頻設計的功能。我們對音頻體驗感到非常滿意。當然,我們尚有更多需要學習的地方,以及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

原文連結:https://yivian.com/news/65021.html

相關焦點

  • 耳機麥克風市場突變,主動降噪專用麥克風成最新需求!
    從我愛音頻網近兩年的頭戴耳機拆解報告來看,實現主動降噪效果,主要是通過為耳機配備前後饋麥克風分別拾取環境噪音和耳機內噪音,協同降噪晶片運算,反方向發出抵消音波,其中降噪麥克風在中間起到了重要作用。從拆解中發現,目前主動降噪耳機採用的麥克風單元主要分為ECM駐極體麥克風和MEMS矽麥,兩種產品各有優缺點。
  • 具有麥克風監測功能的耳機衰減器
    電路採用MAX4411耳機放大器和MAX9812麥克風放大器實現。耳塞式耳機能夠保持逼真的音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背景噪聲。消噪聲功能在飛機及其它用戶需要集中精力或休息的環境中非常有用。但消噪聲功能會影響人們口頭上的交流。將音樂置於靜音或許有一些幫助,但耳塞仍然會妨礙正常對話。
  • 一副耳機安裝四個麥克風,ZTE藍牙耳機要當話筒用?
    再中興發布A20手機時,發布了另一款手機配件LiveBuds無線藍牙耳機。由於現在手機都取消3.5mm接口,並且不配備耳機。在手機發布會後發布一款藍牙耳機是很有必要的,這款藍牙耳機雖然僅僅是一個附屬品,但依舊如中興A20有不小的驚喜。通話降噪是這款耳機最大的特點,該耳機搭載了四個麥克風,兩個耳機各兩個麥克風。這個配置十分的出色,現在由於無線耳機設計,麥克風離嘴越來越遠,接收到的聲音不斷減少。
  • 帶可拆卸麥克風 碩美科遊戲耳機159元
    碩美科推出的這款G945 v2012耳機是一款專門為了遊戲愛好者打造的耳機產品,這款耳機採用了7.1聲道的設計,加入了可拆卸的麥克風,這些元素都讓玩家能更好的掌控遊戲當中的細節,搭配上出色的佩戴效果,可以很好的滿足用戶長時間打遊戲的需求,目前這款給力的遊戲耳機在京東商城當中的售價僅為159元,可以說性價比十足,感興趣的用戶絕對不要錯過
  • 可拆卸高保真麥克風碩美科G989HD耳機
    可拆卸高保真麥克風碩美科G989HD耳機 2014年12月03日 00:02作者:周坤編輯:周坤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泡泡網耳機頻道12月3日 碩美科G989HD遊戲耳機,為了玩家在遊戲中保持暢通且清晰的通話,運用可拆卸高保真麥克風,讓您在遊戲中體驗暢通無阻的溝通,為團隊作戰提供溝通橋梁的保證。
  • 賽睿發布全新Arctis RAW遊戲耳機 提供ClearCast麥克風
    自2017年發售以來,賽睿Arctis寒冰系列遊戲耳麥憑藉時尚的外觀以及出色的遊戲表現,贏得多家權威媒體的一致好評,成為眾多國際頂尖賽事官方指定耳機。今天,賽睿推出了全新遊戲耳機Arctis RAW,秉承了Arctis寒冰3的核心特色,包括備受好評的40mm揚聲器單元,可提供清晰通話質量的ClearCast麥克風,售價299元,將在近期於國內正式發售。
  • EPOS(音珀)攜高端企業級耳機及全向麥克風系列產品在京亮相
    EPOS攜其六款企業級高端耳機及最新發布的EXPAND 80全向麥克風產品亮相,並以現場體驗結合話題沙龍形式,向與會者闡述EPOS如何以高品質音頻與協作方案助力客戶獲得完美遠程辦公表現。隨著社會進步以及通信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企業辦公模式正呈現出多樣化的發展選擇。特別是在當前COVID-19新冠疫情全球肆虐的背景下,企業更面臨調整工作方式和商業模式的挑戰。
  • 百元耳機也有四麥克風降噪?omthing真無線藍牙耳機體驗
    這款耳機雖然售價便宜,但在配置方面一點也不含糊,支持四麥克風降噪,7mm定製大動圈,採用了藍牙5.0升級晶片,人體工學設計等,這款耳機售價不到兩百元,但硬體配置還是挺不錯的,整體性價比極高,那麼它的實際體驗到底如何?下面跟我一起來體驗一下這款產品吧。
  • 最醜耳機AirPods晶片級拆解:蘋果的細節設計令人折服
    7etesmc傳統耳機依靠設備的音頻信號,只能實現各種基本功能,而AirPods通過語音加速感應器與採用波束成形技術的麥克風默契協作,可過濾掉背景噪音,清晰鎖定你的聲音,並通過AI和Siri語音來為增強現實打造一個基礎,使其在語音交互和3D音效方面展現巨大潛力。
  • 可拆卸降噪麥克風 雷柏VH150遊戲耳機詳解
    單向軟管麥克風具有清晰的呈現能力,可任意調整角度設計,音色自然均勻,能夠儘可能避免溝通不暢問題,準確地傳達你的指令,同時減少背景噪音,創造出色的遊戲對話體驗。VH150高低音拾音範圍廣、聲音穩定度高、靈敏度高達-38dB,是遊戲中穩定呼麥的保障。可拔插設計,順時針旋轉到底,拔出拆卸免受幹擾。使用時再插入,逆時針旋轉固定。
  • 羅技G PRO X 遊戲耳機再推無線款,低延遲長續航還有 Blue 麥克風...
    相比之下,給男生送禮物就省心很多,如果他喜歡玩兒遊戲,那在遊戲機、鍵盤、滑鼠、耳機裡閉眼選也肯定沒毛病,最近發布的羅技 G PRO X 無線遊戲耳機麥克風或許是一個送人自用都合適的選擇。此前極客之選(微信號:GeekChoice)曾經和大家介紹過很多款羅技的遊戲耳機,包括去年發布的 G PRO X。
  • EPOS攜企業級高端耳機及全向麥克風亮相,開創音頻新體驗
    企業級高端耳機及全向麥克風齊亮相「再好的戲,沒有聲音也體現不出來。」耳機、麥克風等音頻類產品也因此凸顯出來。在此次品牌發布會上,EPOS現場展示了一系列可助力企業應對不同工作場境的多元化產品,包括ADAPT 300/400/500/600系列耳機、IMPACT 600系列耳機,以及EXPAND 80/30全向麥克風會議解決方案。
  • 羅技G PRO X 圖賞:一款有 Blue 麥克風技術加持的遊戲耳機
    此前極客之選(微信號:GeekChoice)曾經和大家介紹過幾款羅技的遊戲耳機,包括 G 系列的旗艦 G933s,子品牌 Astro 的 A40 等,今天極客之選和大家分享的這款 G PRO X 依然定位於旗艦產品,但是它和之前的羅技遊戲耳機有很多不同之處,下面我們就通過圖賞的形式來一起看看
  • 一文帶你讀懂三星Galaxy Buds Pro真無線耳機的設計亮點
    對於音頻行業來說,這將直接促進有線耳機、音頻轉換線和藍牙耳機的市場銷量增長,給了更多音頻和電商品牌進場的機會,進而帶動藍牙晶片、電源管理晶片、電池廠商、代工廠等相關產業鏈,此前我愛音頻網已經對此進行了全方位的深入分析。
  • 4個麥克風的無線耳機,地鐵裡也有清晰音質
    今天果小妞推薦給你:Jabra Elite 65t米金版藍牙耳機。米金的配色簡直太符合小仙女的氣質了,還有4麥克風的降噪技術,和舒適的音質。小仙女專屬配色 無線更優雅不同於以往沉重的黑色或灰色,捷波朗最新推出的這款米金的配色,穩穩的俘獲了一大批少女心。
  • 在雙線式麥克風電路中使用MEMS麥克風
    ECM電路連接  ECM的常見用例是在手機上連接的耳機中用作內聯式語音麥克風。這種情況下,耳機和手機之間的連接器有四個引腳:左側音頻輸出、右側音頻輸出、麥克風信號以及接地。在這種設計中,ECM的輸出信號和直流偏置電壓在同一信號線路中傳輸。偏置電壓源通常約為2.2 V.  MEMS麥克風區別  模擬MEMS麥克風的信號引腳上不使用輸入偏置電壓。
  • DIY無極限:自己設計一款反饋式主動降噪耳機,其實很簡單
    前饋式耳機一般來說是比較容易開發的,因為設計工程師通常不用處理穩定性方面的問題。然而,這種拓撲的一個主要缺點就是風噪聲(Wind noise),因為它的降噪麥克風是直接暴露在環境中的。
  • 什麼牌子的直播麥克風好,飛利浦K歌直播麥克風怎麼樣測評
    這次收到的是:飛利浦 DLK38001麥克風【深空灰+V8手機直播音效卡+桌面支架+耳機+美顏補光燈】款,一整套設備可以完全滿足K歌、直播、錄音等。 麥克風和桌面支架是分兩個包裝的,都是精裝彩印的盒子。雖簡單,但是內有乾坤。亮點與細節直播架上配了雙層錄音防噴罩,安裝簡單,使用方便,試用過程中,能夠很好的過濾雜亂的噪聲,錄出的聲音很純淨。
  • 便攜MEMS麥克風可以有效改善音質
    越來越多的行動裝置,如手機、耳機、相機和MP3,採用了先進的降噪技術,以消除背景音,提高聲音質量。要使這種先進技術付諸實施,所採用的多個麥克風不僅需具有抗射頻和電磁幹擾的能力,還必須具有極小的尺寸。
  • 適合直播的麥克風推薦 五款麥克風給你優質音效
    這款麥克風有豐富便捷的按鍵設計,使用方便,支持手機、電腦使用,很適合用於直播,只需要一鍵就可以連接成功。最重要的是,它主打K歌功能,因此音效的處理能力出色,可以讓直播時候的聲音更加飽滿立體。鐵三角 ATR2500- USB電容式麥克風鐵三角ATR2500這款麥克風採用的是簡單的心形指向設計,音質不錯,擁有30-15000Hz的響應頻率,而且支持ASIO驅動與多路輸出,專業度不錯,適合直播的時候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