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許多人都喜歡在室內種植盆栽,不管是花花草草還是文竹寶樹,都能對室內起到不錯的裝飾效果,順便淨化下空氣。雖然我們是覺得挺爽的,不過植物可不一定呆得爽,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室內陽光不足,那麼我們室內的燈光能否滿足植物的生長需要呢?
我們都知道植物需要陽光進行光合作用,不過對於每種光的需求量是不同的,下面上個光譜圖: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植物各光合色素吸收的光主要是藍光和紅紫光,綠光是吸收最少的,這也是我們看到植物葉子呈綠色的原因。那麼日光燈發出的光是怎樣的呢?現在家庭所用的日光燈一般都是節能燈,它的光譜如下:

可以看到,日光燈可以為植物提供較多的藍光,但是紅紫光很少,主要光集中在了植物不怎麼吸收的黃綠光上,所以日光燈對於植物的光合作用來說效率很低,其實效率低點倒也沒什麼,最大的問題是日光燈的功率實在太小了。
光照的強度和光合作用的強度直接相關,植物光合作用能產生氧氣,而植物本身也一直在呼吸消耗氧氣,能使這兩者剛好平衡的光照強度稱為光補償點,每種植物的光補償點有所不同,而日光燈本身的強度就不大,紅紫光又少,要達到使植物茁壯成長的標準基本是不可能的。

目前農業上確實有用來代替陽光的室內光源,主要是鈉燈、金滷燈和LED燈,鈉燈和金滷燈本來是用在礦井、大型廣場等地方照明的,功率夠大,而且光譜也能適應植物需求,算是性價比最高的一種了。

全彩LED燈也可用於為植物提供光源,不過LED燈發光太費電,同樣的瓦數耗電量是鈉燈的10倍,這樣和鈉燈、金滷燈一比效能就相當低下了。

最後還有個白熾燈,可能很多新世紀出生的孩子都沒見過白熾燈了,沒錯,就是愛迪生發明的那個最初的燈泡。

白熾燈的光譜就比較粗暴了,白熾燈光中含有大量的不可見光——紅外線,這也是我們覺得白熾燈的光比較熱的原因,功率夠大的話甚至可以用來燒烤,拿來給植物當光源就有點可怕了。

所以,指望室內燈光讓植物完成光合作用,除非你用的是工業級、廣場級的金滷燈、鈉燈,否則還是老老實實動動手,每天讓植物出去曬曬太陽吧,一天太陽能頂好幾天的日光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