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能產生氧氣,這是所有人都在教科書中學過的事情,於是我們順理成章的就認為,在室內種植盆栽就能增加空氣中的氧氣含量,但這可能是個天大的誤會。
要知道植物在進行光合作用的同時也在進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產生氧氣,而呼吸作用消耗氧氣,如果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能超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氣,那才能增加室內的氧氣含量,植物的呼吸作用可視為恆定的,而光合作用則跟光照強度有直接關係。
在光合作用中有一個詞叫光補償點,這是指能讓植物產生的氧氣和消耗的氧氣達到平衡的一個光照強度,一般喜陽植物的光補償點在500~1000 lux(lux是光照強度單位,指每平方米內通過的光輻射量),而喜陰植物會稍微低一些,那麼我們的室內光照強度是多少呢?
為了更形象的了解光照強度我們需要幾個例子對比一下,夜晚走廊的光照強度大概是是5~10 lux,能讓我們舒適看書的光照強度是50~60 lux,電視屏幕的亮度是80 lux,家庭室內燈光的光照強度大概是100 lux,辦公室燈光的光照強度大概是300~500 lux。也就是說一般人家裡的燈光連光補償點都達不到,植物消耗的氧氣比產生的還多,所以把盆栽放室內也根本不會增加氧氣含量。
那麼怎麼才能讓盆栽產生氧氣呢?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它放在室內能被陽光直射的地方,晴天的陽光光照強度為30000~130000 lux,你沒看錯,就是這麼多個0,隨便曬一曬太陽就能甩室內燈光好幾條街,即使是陰天,外面的光照強度也有3000~10000 lux,一樣完爆室內燈光。
另外植物的光合作用也是有上限的,超過這個點後光照再強,光合作用也不會增加了,這個點叫光飽和點。喜陰植物的光飽和點在10000 lux以下,這類植物一般比較怕被陽光直射,放在散射光足的地方養比較好;喜陽植物的光飽和點一般在25000 lux左右,所以適合直接放在陽光下養。
也有一些比較另類的植物,比如某些品種的水稻和小麥光飽和點就高達80000 lux,玉米嫩葉的光飽和點甚至在自然光下檢測不到,這可能是人類選種導致的結果,因為光飽和點越高的農作物陽光利用率就越高,農作物的產量也就越高。
最後再提醒一下,光合作用除了需要陽光和二氧化碳外還需要水,可別讓盆栽在缺水狀態下去曬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