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娛樂訊 當綜藝節目無力用金錢和噱頭去包裝自己而只剩下優化節目本身的時候,它就真的該赤裸裸地死在那個看上去歡樂搞笑的沼澤裡嗎?
梳理近日數太奇發布的IVST視頻榜單,排名前十的基本上是清一色耳熟能詳的名字,這些節目幾乎全部自帶話題流量,並且相當一部分屬於「節目未播,話題已上」的鋪天蓋地式宣傳,節目、明星、內容三箭齊發,短視頻、微訪談、預告片讓人目不暇接,無論節目質量到底如何,聲勢浩大的宣傳早已為其造足了勢。
但5.19-5.21的數太奇IVST視頻榜單顯示,《非正式會談第三季》的節目終於殺入前十,只可惜這檔節目十人九不知,尤其在普通路人眼裡,它的存在感幾乎為零。
這檔看上去「不尷尬,有內容,有顏值」的綜藝,播了3季還是沒有濺起水花,節目火不起來的鍋,究竟到底要讓誰去背?
誰抄襲誰?
2014年7月韓國JTBC播了一檔名叫《非首腦會談》的節目,三位主持人和十幾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小哥哥們坐在一起討論國家大事、家長裡短,中國代表張玉安憑藉「三觀正的愛國播音腔」收穫中韓無數迷妹,他向全世界安利中國的新樣貌,擺脫各個國家對中國的偏見。
2015年,江蘇衛視購買了這檔超高人氣節目的版權,並且打造了中國版的《世界青年說》,同年,將《非正式會談》搬上螢屏的湖北衛視,因為沒有韓版的授權,從此背上了「山寨」的名頭。
但其實早在2009年湖北衛視就做過一檔叫做《世界大不同》的節目,也是一群老外們侃大山,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
所以至今也沒有任何一種官方的說法可以讓人徹底信服,到底是《非正式會談》抄襲了名字都相近的《非首腦會談》,還是《非首腦會談》直接複製粘貼了2009年的《世界大不同》。
囊中羞澀?
有調查顯示,2016年電視廣告投放額為5538億人民幣,同比2015年下降3.7%,廣告時長減少4.4%,加上湖南衛視、東方衛視這些一線衛視對廣告商虹吸效應的上升,湖北衛視的日子並不好過。
從第一季到第三季,《非正式會談》每一期都給觀眾一種「經費在燃燒」的感覺。
拖到不能再拖的外景拍攝;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道具模型;遊戲中獲勝的一方得到的獎品竟然是一張地鐵充值卡;鏡頭掃過的畫面似乎總是破舊落塵的布景和桌面;而就在5月24日,官方微博宣布這檔節目要暫時停播!多數網友一致認為,一定是經費出了問題。
儘管第三季已經有了6位贊助商,但似乎遠水解不了近渴,無法飆升的收視率和話題度好像永遠無法讓贊助商心甘情願地付款。
默默無聞?
在這樣一個因為你塗了什麼色號口紅都可以上熱搜刷屏的代,《非正式會談》似乎沒有抓住這個點,它的宣傳好像真的蹭不上什麼話題熱度,可遺憾的是,它偏偏又是一個很容易靠各種言論打出熱度的話題類綜藝。
相似類型的《奇葩說》,從開播以來就話題不斷,馬薇薇、顏如晶、肖驍等一票選手從《奇葩說》脫穎而出,就連馬東的米未傳媒都在粉絲爭搶著要去排隊應聘的陣仗中紅了起來。
唯獨《非正式會談》,如此多的議題討論都無法與熱搜連接,這可是討論過「惡劣天氣點外賣有罪惡感嗎?」「計劃二胎要不要經過大兒子同意?」這種隨便扔出去一個都能讓方圓百裡徹夜沸騰的議題啊,但它就是呆在角落,蹭不上熱度,拋不出話題,就連通稿公關文都搜不出幾篇,永遠矜持的開不了口。
全是新人?
數太奇IVST視頻榜單排名靠前的綜藝,幾乎全部都有明星出場,無論是薛之謙、大張偉這類綜藝常客,還是吳亦凡、鹿晗這樣的粉絲大戶,總會出現在這些節目裡,但第一次看《非正式會談》的觀眾大概有90%的人都不知道臺上的這些是誰。
沒有超紅明星助陣,沒有認知度的常駐嘉賓,沒有造勢的話題,有人說顏值比起《世界青年說》又稍顯遜色,這樣一組「非著名團體」,在綜藝節目鱗次櫛比的今天,似乎真的濺不起什麼水花。
如果真要追問它到底是如何進入視頻榜前十名的話,可能只有兩個顯而易見的原因:走心的內容、輕鬆娛樂的氣氛。
討論的話題涉及各個方面,職場磨礪、性格缺點、成長教育、生活瑣事等等等等,每一個問題都讓人有很輕鬆的代入感,以澳大利亞同學小貝為代表的邏輯清晰的回答,更是讓人覺得整個內容緊湊且充滿意義。
比如,在討論到「如果將英文由必修改成選修的時候」,他是這樣回答的
而拋開議題討論時候正經的一面,所有彼此之間的吐槽和調侃,都顯得默契十足、搞笑又輕鬆。比如一直擔心自己在中國曬的越來越黑的非洲小哥;節目頻現上海話、河南話、東北話等層出不窮的搞笑口音;以及借用生活瑣事,來彼此調侃國際關係。
所有的話題都水到渠成,拿捏的張弛有度,以至於粉絲賣力的安利這檔「非常差錢」的良心綜藝,四處尋找贊助商的身影。但是,這檔節目終究還是暫時停播,縱使後援會都坐不住要發起話題「教非正式會談做宣傳」。
所以無論多少人說它是不「尬笑」的良心綜藝,說它是繁多綜藝裡的一股清流,都並沒有用。
因為我們不知道停播的《非正式會談》何時才會整裝再發?到底要怎樣宣傳才會讓人盡皆知?會不會放棄衛視徹底變身網綜?粉絲的愛能撐多久?贊助商的錢能給多少?會不會因為吸引眼球而走上浮誇的表演之路?
但永遠值得思考的是,如此躁動的社會中,當綜藝節目無力用金錢和噱頭去包裝自己而只剩下優化節目本身的時候,它就真的該赤裸裸地死在那個看上去歡樂搞笑的沼澤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