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SAT分數仍然是大學申請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招生人員利用SAT成績來了解你的學術能力,並確保你為大學課程的嚴格程度做好了準備。然而,俗稱為「美國高考」的SAT卻不像中國高考那樣「一考定終身」,不但如此,不少美國大學還有「SAT Superscore」的政策。
在美國大學申請中,Superscore指的是大學會參考學生所有SAT考試每個模塊的最高分,而不僅僅只考慮單場考試的總分數。這些大學會將學生幾場考試每個模塊的最高分「拼」在一起,組成一個最好成績,也就是「拼分」。在目前的SAT考試中,Superscore就是指中Math(數學)和Evidence-Based Reading and Writing(閱讀與寫作)的最高分組合在一起。
而這個「拼分」政策,美國大學都有不同的規定。有些學校可以「拼分」,有些學校卻不能。總體來看,美國大學的「拼分政策」可分為以下三種:
情況1:接受拼分,但要求提交所有的SAT成績
這種政策下,學生所有的考試歷史都會暴露在招生官面前。大學不但會參考你的單項成績,同時每一次的成績也會成為關注點,同時你的考試次數也會被列入考察的範圍。如果考試次數多於3次以上,且成績都不太理想,那對於申請的影響是負面的。這種「刷分」的行為,是大學不太提倡的。如果你的目標大學是這一政策,你每次報考都要慎重,每次考試都要認真對待。
It requires that all SAT scores are submitted for review.
即無論高低,必須提交全部SAT分數!每次的都要!
例如,耶魯大學就是這種政策。同學們的第一次SAT成績往往很低,讓人很想藏起來,沒辦法,考了就必須送:
除了耶魯大學,還有史丹福大學、康奈爾大學、萊斯大學加州伯克利大學等,都是執行「不拼分,要看全部分數」的政策。
情況2:接受拼分,並會參考單次成績,可自由選擇遞交自己的分數。
這種情況下,在拼分的同時,你需要考慮的不僅僅拼出一個最高的總分,還需要避免把較低的總分成績遞交出去。那麼選哪幾個日期的成績,需要權衡一下,這種政策下建議遞交的考試分數不要超過兩次,且這兩次的總分不要相差太多。
舉個例子:如果一個學生考了3次SAT,成績分別是:
1480(R700,M780);1320(R520,M800);1450(R720,M730)。那建議把第一次和第三次的成績遞交給大學拼分。
雖然第二次考試的數學成績最好,但總分偏低,不建議遞交。大部分大學接受拼分的大學都是這一政策,大家選分要慎重,否則,拼分就會成為你的雞肋。
情況3:接受拼分,只參考單項最高分和拼分總分。
They consider the SAT scores from your single highest test date (sum of your section scores).
就是只看總分最高的一次SAT考試成績。注意,這不需要提交全部分數哦,請一定要與上面的情況區分開來。這種情況下,可以「報喜不報憂」,只把最好的一次成績送過去即可,學校不不會看其餘的科目分數。向上面的那種情況,就可以選擇提交第二次與第三次的分數。
這種政策應該是最受歡迎的,然而明確表明是這一政策的大學並不多。
2018年TOP100大學SAT拼分要求總表
雖然許多大學都採用了SAT的「拼分」政策,但大家最好還是挨個查看列表中你感興趣的大學的SAT成績使用政策。一般來說,學校的招生網站上都會有,通常是在「申請要求」部分。想要了解目標學校具體的「拼分」政策,你可以:
訪問Bigfuture並點擊Find Colleges
進入你感興趣的大學,然後單擊Go
在左側面板上單擊「Applying」
選擇"Application Requirment"
查看「Test Policies」標題下的「SAT score use policy」
下面以「史丹福大學」為例:
另外,根據美國大學理事會的規定,對於新SAT,學生可以選擇提交任何一次或幾次SAT考試的所有成績,也可以提交所有考過的SAT分數,但是在提交新SAT考試成績時,不允許選擇不同考試場次中最高的單項提交。
但是,CB也特別備註了:「But some colleges use superscoring,which means they consider your highest section scores across multipletestdates.」也就是說,CB只負責將你的分數完整的送到大學招生辦手中,是否拼分,由學校自己的錄取政策決定。所以必須以學校官網的要求為準。
所以,為省時省力省錢,最好的應對方法還是好好為即將到來的SAT準備,全力以赴一次通關。
那,為什麼美國大學會有這樣的政策呢?SAT的「拼分」對學校而言又有什麼用?
據哥倫比亞大學招生部門稱,他們正在儘自己的努力減少應試壓力。他們說:「我們一直在尋求給學生最大的機會來展示他們的學術才華,並希望讓學生面對考試時儘可能地沒有壓力。」
麻省理工學院的理由與此類似:「學校這樣做是為了從最好的角度考慮所有申請者。」這項政策當然實現了這些目標,但它其實也使大學和學生一起受益。通過顯示他們錄取的學生有更高的SAT分數,大學可以提高他們自己的綜合排名。
對學生而言,你可以更專注的備考,也可以更輕鬆的應對考試。沒有「一考定終身」,你承受的壓力也會小一點。
當學生們反覆參加SAT考試時,大部分人的分數都會有提高,尤其是如果他們在兩次考試之間花時間做認真、專注的備考。而當你知道目標大學可以「拼分」時,那麼你就有可能在自己的考試中「打高分」。換句話說,就是你可以一次專注於一個部分。
例如,你可以把大部分精力花在取得優異的數學成績上,在下一次考試中,專注於閱讀,在第三次考試中嘗試選考寫作。這可以幫助你在一段時間內分散你的學習時間,並打造出一個強大的SAT高分分數。不過,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有時間或方法來採取這種方法的,而且這也絕對不是參加SAT考試的唯一策略。
但總的來說,這項政策是有幫助的,尤其是對那些SAT「拼分」可以「報喜不報憂」的大學來說,學生一次只關注一個部分。但建議大家最好的還是認真對待每一次考試。畢竟,對於很多有實力的學生來說,他們的SAT分數往往在相同的範圍內,也就是他們的最高單次SAT總分數和他們的「拼分」之間的差異可能沒有那麼大。
總之,SAT「拼分」對無論是對學校還是學生而言,都是有益的。它既可以幫助很多學生向學校展示更高的SAT分數,也幫助學校展示他們的學生在SAT考試中取得了很高的成績,以此提高學校的聲望。雙贏~
最後給幾條簡短建議,希望大家可以不陷入頻繁參加SAT考試的被動局面。
1、應該先有申請的方案,了解自己要申請的學校和專業對於SAT的具體要求和標準,然後再有目的地去參加SAT考試。
2、應該在託福水平到90分或者上的情況才去考SAT。
3、在滿足第2條的情況下,應該在11年級(高二)上學期或之前參加第一次SAT考試。
4、務必重視每一次考試,千萬不要僅僅說想去體驗一下SAT去參加考試,尤其是第一次SAT考試,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不要浪費任何一次考試。
5、兩次SAT考試之間不要間隔太短,例如5月份考完,6月接著考,如果準備時間太短,僅僅1個月的時間提高的空間不大。
6、在每次考完SAT,應該仔細研究自己的考試成績報告,找出原因,有針對性的去準備。
7、SAT考位緊張,最好能提前把會參加考試的時間提前半年圈出來,考位一旦開放,馬上報名,而不應該等某次考試結果出來,再根據考試結果決定下次考試時間。
如果大家在申請大學時,希望避免「被推遲(延遲錄取)」,了解每個學校間的「拼分」政策會是一個很重要的的事項。因為實際上,許多「被延遲錄取」的學生之所以被延期是因為他們是「邊緣」申請者。但SAT考試分數越高,也就越有可能成為一個更強的申請者,可以增加更高的錄取機率。
增加申請美本競爭力,一門AP/SAT 美國史會是一個非常有「含金量」的學術證明。如何一站通關教材千頁,出題方沒有考試範圍的美國史?學姐將在AP/SAT 美國史野蠻提分課堂上告訴你~
AP丨SAT美國史 最新課程:
第70課:反越戰遊行和黑權運動
Anti-war Protests and the Black
Power Movement
想了解更多課程詳情
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
或點擊「閱讀原文」了解
■ 畢業於全美大學福布斯排名第一的波莫納學院 (Pomona College)
■ PPE(哲學、政治、經濟)專業
■ 大三錄取於英國頂級高校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一年交流
■ 波莫納學院的校友面試官
■ 2016年深圳USAD(美國十項學術全能)比賽的邀請裁判
■ 已幫助100+學生在AP人文社科上獲得4+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