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STM32的2μm高功率雷射醫療儀的系統電路和原理圖

2021-01-08 電子發燒友
基於STM32的2μm高功率雷射醫療儀的系統電路和原理圖

電路城論壇 發表於 2020-06-17 11:22:03

2μm高功率雷射醫療儀市場需求越來越大,而目人機互動模塊前國內此類設備在控制上缺乏對系統安全和出光精準度的考慮。同時隨著YY0505-2012醫用電氣電磁兼容標準於2014年的執行,設計符合YY0505-2012標準的醫用設備已迫在眉睫。因此,本文採用模塊化設計,設計了一種基於STM32的2μm光纖雷射器醫療儀控制系統,將水冷單元的參數監控、電源模塊的抗幹擾設計、輸出功率的校準等集成於一體。測試結果表明,系統可靠穩定,操作方便。

1. 系統功能和結構設計

按功能劃分,醫療儀主要由2μm光纖雷射器模塊、精密水冷單元、STM32主控制器模塊、人機互動模塊等部分組成,結構如圖1所示。控制器是醫療儀的大腦,負責整個設備的啟停和正常運行。2μm光纖雷射器經過光學系統準直聚焦,得到醫用雷射,在特定條件下,腳踏開關閉合發出相應功率的雷射,由光纖傳導到病灶部位。精密水冷單元的循環水流經雷射腔,使雷射器工作在合適溫度,確保輸出功率穩定,且水冷單元的啟動總是先於雷射器,防止雷射器在高溫高溼環境下結露而損壞。門控直接與雷射器內部的interlock信號相連,同時主控器對其狀態實時監測。此外光纖檢測可對醫用光纖進行規範化管理,防止因光纖老化影響治療效果。採集了16組對應值,由於環境等因素影響採集結果,導致偶然誤差。為了儘可能準確地得出未知點,相同實驗重複4次,並將對應值取平均。通過增加節點個數來提高差值多項式對函數的逼近程度,由於此時高次多項式插值容易出現Runge現象,故採用Lagrange線性插值,把節點分成13段,分段採用低次多項式近似函數。分段節點處函數值如表1所示。

圖1 醫療儀總體結構圖

設備以觸控螢幕為主要人機互動平臺,實現的功能包括:汽化與凝血參數的同時設置;不同方案的保存和調用;能量、計時等治療參數的統計顯示;系統異常狀態的報警提示;出光指示燈的亮度調節。

2. 系統硬體設計

2.1 系統硬體結構

系統硬體以STM32F107VCT6為核心,硬體框圖如圖2所示。精密水冷單元的參數監控包括高低水位、水流量、水壓力、水溫的監測;以觸控螢幕為主的人機互動模塊集成了出光指示燈、鑰匙開關、急停、啟動、腳踏、門控等外部硬體控制;配電模塊集成了繼電器驅動電路和電磁兼容設計。其中,水冷單元、光纖雷射器、觸控螢幕和音效合成模塊分別通過RS232與主控制器通信。

圖2 系統硬體框圖

2.2 配電模塊電路設計

為實現高可靠性,配電模塊電路採用冗餘設計,每路繼電器驅動電路控制兩個固態繼電器。以圖3所示雷射器的繼電器驅動電路為例,U5、U6代表兩個繼電器,輸出端分別串聯到電源的零線和火線上,實現同開同斷,避免某一個繼電器發生故障時影響整個系統的工作。每路信號除通過I/O控制外,急停信號也對繼電器可控,達到軟體和硬體同時急停的目的。選用的急停按鈕是常閉型,高電平有效,當急停觸發時,Q3不導通,致9引腳電平拉低,再與I/O信號經過與門,輸出也為低電平,致Q4不導通,繼電器處於開路狀態,電源斷路。

另外,電路一方面在STOP和I/O信號接口處接入5V瞬態抑制管,以防止靜電積累損壞器件;另一方面在Q4導通時D3點亮作為電路工作狀態指示,當系統出現異常時方便故障排查。

圖3 繼電器驅動電路

2.3 配電模塊電磁兼容設計

電磁兼容問題是影響醫用電氣設備安全有效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僅直接影響醫用設備的安全使用,甚至會對患者以及醫護人員的人身安全造成影響。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於2012年12月正式發布了新版標準YY0505-2012,並於2014年1月正式實施,該醫療儀配電模塊結合此標準做了相關電磁兼容性(EMC)設計。實際工作環境下該系統電磁幹擾主要於電源線上的高頻幹擾、接線埠的靜電幹擾、浪湧電流、可控矽通斷時產生的幹擾等。

首先考慮硬體選型,選用交流單相雙節電源濾波器,不僅能抑制共模幹擾,對快速瞬變脈衝群(EFT)實驗也有很好的輔助效果。與傳統電磁線圈繼電器相比,固態繼電器的壽命長,可靠性好,切換速度可達幾毫秒至幾微秒,沒有觸點燃弧和回跳,減少了電磁幹擾和瞬態效應,但固態繼電器導通時會產生較大熱量,系統通過在繼電器下方放置散熱片來解決此問題。

配電模塊的結構框圖如圖4,在電源的進線端串入濾波器,然後進入瞬態電壓浪湧抑制模組(包含千瓦級TVS、壓敏電阻、防雷管等),再接入繼電器,最後在電源進入每個模塊之前再分別串入濾波器。測試結果表明,該結構能夠達到抑制電磁騷擾(EMI)和提高儀器的電磁抗擾度(EMS)的雙重目的。

圖4 配電模塊結構框圖

3. 系統軟體設計

3.1 軟體功能設計

系統軟體主要實現以下功能:(1)5個安全狀態的實時檢測,包括檢測光纖連接、腳踏連接、門控、水冷單元連接和雷射器連接是否正常。(2)5個工作狀態的判定,包括開鎖狀態、初始化狀態、參數設定狀態、準備狀態、異常狀態的判定。(3)水冷單元參數的採集,包括壓力傳感器、水位開關、溫度傳感器、流量傳感器數據的採集,並判斷是否超出正常範圍。(4)雷射器內部狀態參數的讀取並分析,雷射器內部有一個32bit的狀態字,存放雷射器當前的工作狀態,讀取每一位狀態,判斷雷射器當前是否正常工作。(5)外部硬體設備信號的採集和控制,包括鑰匙開關、急停按鈕、啟動按鈕、出光指示燈和腳踏開光的信號採集或控制。(6)工作參數的設定,包括汽化和凝血功率的設定、指示燈的開閉、存儲方案的設定和選擇。(7)操作日誌的存儲和顯示,包括開機時間、工作累積時間、出光累積時間和出光能量累積的存儲以及當前治療方案的出光時間和出光能量的顯示。(8)雷射輸出功率的校準。

軟體流程如圖5所示,按系統要求,異常狀態優先級最高,通過中斷處理。為節省系統資源,對5個安全狀態每1s掃描1次,若發現連接異常,系統重新自檢,直到連接正常方可進入主循環。對其他觸控螢幕有效包、水冷單元有效包、雷射器有效包依次處理。

圖5 系統軟體流程圖

3.2 雷射功率自動校準算法

由於醫療產品對可靠性的特殊要求,雷射輸出功率的準確性必然成為衡量一臺醫療設備品質好壞的重要參數。雷射功率在光纖耦合處和光纖尾端、切口端面會產生衰減,如圖6所示。光纖終端功率小於用戶設置功率,尤其在設置功率小於60W時,最大偏差達63.6%。為了得到準確的光纖終端功率,需要藉助功率計採集終端功率並讀取與之對應的雷射器驅動電流,然後通過插值法得到功率與電流的分析表達式,以便用戶設置每個功率參數時都能找到與之對應的電流值。

圖6 校準前終端採集功率與用戶設置功率關係

採集了16組對應值,由於環境等因素影響採集結果,導致偶然誤差。為了儘可能準確地得出未知點,相同實驗重複4次,並將對應值取平均。通過增加節點個數來提高差值多項式對函數的逼近程度,由於此時高次多項式插值容易出現Runge現象,故採用Lagrange線性插值,把節點分成13段,分段採用低次多項式近似函數。分段節點處函數值如表1所示。

分段表達式為:

將各點分別帶入式(1)得出分段表達式:

表1節點處函數對應值

隨機抽取一點值f(18)≈φ0(18)=1.1×18+8.1=27.9,與實際測量值f(18)=27.7比較,偏差為0.7%,符合精度要求。將式(2)寫入軟體插值函數子程序中,當用戶設定功率時,算法先判斷該值所在區間範圍,再求出對應電流百分比,通過串口發送到光纖雷射器。經插值算法校準後,用戶設置功率與終端採集功率之間的關係如圖7所示,可知最大偏差為2.5%,較之前的63.6%有明顯改善。測試結果表明,通過此方法獲得了較準確的雷射輸出功率,精度控制在±1W以內。

圖7 校準後用戶設置功率與終端採集功率關係

4. 系統測試及結果

本文設計了一種基於2μm高功率光纖雷射器的醫療儀,以STM32為控制核心,完成了人性化的人機觸控界面功能設計、雷射器的驅動控制、精密水冷單元的參數監控、配電模塊的抗幹擾設計以及輸出功率的校準。輸出功率0W或4W~80W,步進長度1W連續可調,可通過腳踏自由切換汽化和凝血兩種功率參數輸出;溫度採集精度±0.5℃,水流量3.6L/min,符合IPG-TLR-80-WC-Y12型號光纖雷射器正常工作要求。經過功率校準算法,用戶設置功率與終端採集功率的最大偏差由之前的63.6%降低到2.5%,控制精度為±1W.測試結果表明,該系統具有可靠性高、抗幹擾能力強、輸出功率穩定準確、操作便利等優點。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摻銩倍半氧化物陶瓷—2μm波段雷射的優先選擇
    Ryabochkina等人報導了809 nm波長LD抽運的Tm:Y2O3陶瓷在1.95 μm和2.05 μm波長的雷射特性,在雷射輸出波長為1.95 μm時,雷射的最大功率為2.4 W,輸出波長為2.05 μm時,雷射的最大輸出功率為0.3 W。
  • 2μm波段多波長可調諧光纖雷射器新研究
    2μm波段摻銩光纖雷射器工作在人眼安全波段、效率高、光束質量好,可廣泛應用於雷射醫療、傳感、雷達和空間通信等領域,也可作為3--5μm中紅外光參量振蕩的泵浦源。近十年,摻銩光纖雷射技術在高功率、寬調諧範圍及脈衝雷射領域已取得了快速的進展。
  • 基於μC/OS-II 的雷射測距系統設計
    0 引言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46744.htm雷射測距系統的最基本原理就是測量雷射脈衝在空間傳播的時間間隔,從而獲得被測量的距離。
  • HBr光纖氣體雷射器實現4μm波段中紅外雷射輸出
    但是其對波長2.2 μm以上的雷射具有很強的吸收,損耗急劇增大。要有效產生2.2 μm以上的雷射,通常採用在中紅外波段具有較低傳輸損耗的氟化物玻璃光纖和硫系玻璃光纖。然而這些軟玻璃光纖的製備工藝還不成熟,目前損耗還比較高。同時,由於軟玻璃的熔點較低、熱穩定性差,在高功率輸出方面受到很大限制。
  • 推進2 μm波段超快光纖雷射邁向實用化
    特別是在1 μm和1.5 μm波段處,鎖模光纖雷射器的輸出功率、脈衝寬度、脈衝能量、峰值功率等指標已得到充分的提升,並且飛秒鎖模光纖雷射已初步進入工業實用化階段,市面上也出現大量的實用化鎖模光纖雷射器產品。
  • 上海光機所在高功率雷射光纖傳能研究中取得進展 | OE NEWS
    研究團隊利用自研低損反諧振空芯光纖,成功實現了3 m長度以上1 μm波長300 W連續光雷射的單模柔性傳輸。圖1為反諧振空芯光纖傳輸損耗測量圖。在本工作中,研究人員採用4-f透鏡系統,將1080 nm連續光工業光纖雷射器輸出光束經縮放後耦合入低損空芯反諧振光纖,從實驗和理論兩方面系統探索和討論了低損空芯反諧振光纖近紅外大功率雷射傳能中的表現。圖2為基於空芯光纖的高功率能量傳輸實驗裝置圖。
  • 基於L6562晶片的高功率因數boost電路的基本原理及設計
    儲能電感在Boost電路起著關鍵的作用。一般而言,其感量較大,匝數較多,阻抗較大,容易引起電感飽和,發熱量增加,嚴重威脅產品的性能和壽命。因此,對於儲能電感的設計,是Boost電路的重點和難點之一。本文基於ST公司的L6562設計了一種Boost電路,並詳細分析了磁性元器件的設計方法。
  • 半導體雷射控制器電路原理分析
    本文的設計方案能為大功率半導體雷射器提供有效支持,最大電流可達2. 5A. 1半導體雷射控制器的設計 雷射控制器由受控恆流源,溫度監視及控制電路,主控制器及顯示器構成。整體結構原理見圖1.這樣控制電壓0V~5V與電流0A~2. 5A之間建立起線性的對應關係。但由於整個反饋是開環系統,十分容易產生自激,因此在採樣電阻連一個1μF的電容,破壞自激產生條件、消除自激,並且應採用穩定的電源以減小電壓波動。
  • 低功耗MCU電子電路設計圖集錦TOP12 —電路圖天天讀(110)
    在設計中,WM-G-MR-08 模塊通過開發板上的J1排針的SPI 引腳與主控晶片通信,ANT1SMACON 為無線網卡,其原理圖如圖2所示。此外系統電源的不穩定也對心電信號的採集有較大影響,因此在本系統中,所有運放的電源腳都並聯兩個0.1μF 和10μF 的電容退耦,提高系統的穩定性,前置放大電路的電路圖如圖3 所示。
  • 高功率光纖雷射,前景可能遠超你的想像
    圖  光纖雷射器的原理及覆蓋波長目前,採用不同離子摻雜的光纖作為增益介質,可以實現從1~5 μm的全波段覆蓋;採用拉曼和非線性頻率轉換技術,可以實現紫外光、可見光和紅外線的高功率、高亮度的雷射輸出。使用大模場面積光纖的同時採取一定的模式控制,使雷射在大芯徑的多模光纖中單模運轉,可以大大提高非線性效應的閾值。該技術在1999年順利實現了100 W單模連續雷射輸出。2004年,南安普敦大學的Jeong等世界上首次實現了千瓦級光纖雷射輸出。他們利用975 nm LD雙端抽運纖芯直徑43 μm的雙包層摻鐿光纖,產生了1.01 kW的1090 nm雷射輸出。
  • 病房呼叫系統的軟體設計_單片機病房呼叫系統的設計 - CSDN
    1、(畢設)基於STM32多功能MP3設計(原理圖+PCB+原始碼)還記得你第一個MP3的樣子嗎,還記得它有哪些功能嗎http://www.cirmall.com/circuit/2321/details2、基於STM32的MiNi簡易示波器(原理圖+原始碼)此作品實現了一個簡易示波器的功能。
  • 基於二維MEMS振鏡的雷射雷達系統的光學設計
    基於此設計結果搭建雷射雷達樣機,實驗驗證系統探測距離可達45 m,全視場角40︒ × 10︒。結果表明系統可一定程度上提高雷射雷達探測距離和視場角。Jae-Hyoung Park利用間接時間飛行法,搭建了基於直徑3 mm的二維MEMS掃描振鏡的雷射雷達系統,實現了2 m、4 m、6 m、8 m距離處多目標物體的距離測量及三維成像。
  • 全橋型IGBT脈衝雷射電源原理與性能分析
    器已廣泛用於工業加工領域和醫療儀器領域,如材料加工、雷射測距、雷射打標、雷射醫療、雷射核聚變等。電源系統採用IGBT管全橋逆變方式,工作頻率為20kHz,控制電路採用PWM方式。>電源原理框圖,整個電路可分為主電路(電力變換電路)和控制電路兩大部分。
  • 基於相機的光束輪廓儀來測量高功率雷射的材料加工
    CCD相機捕獲光束的詳細的信息,如光斑尺寸、光束質量以及光束的穩定性,該CCD相機是以攝像的形式進行的,並且這一技術還可以監控雷射加工時的產品質量。此外,應用這類相機還可以減少成本和為進行過程監控和維修所需要的雷射裝備系統的投資的減少和提高質量開闢一個新的道路(見圖2)。
  • 重大突破:2.7μm雷射的新希望!
    近年來,由於在生物醫學、指紋識別和光學參量振蕩(OPO)泵浦源中的廣泛應用,使得3μm中紅外雷射器引起了廣泛關注。通常而言,兩種方法對於實現中紅外雷射是有效的。一種方法是與OPO技術相結合的非線性方法,該方法結構複雜且不穩定。
  • 一文解析stm32產生spwm原理及程序
    SPWM法就是以該結論為理論基礎,用脈衝寬度按正弦規律變化而和正弦波等效的PWM波形即SPWM波形控制逆變電路中開關器件的通斷,使其輸出的脈衝電壓的面積與所希望輸出的正弦波在相應區間內的面積相等,通過改變調製波的頻率和幅值則可調節逆變電路輸出電壓的頻率和幅值。本文主要詳解stm32產生spwm原理及程序,首先來了解一下生成SPWM波的基理是什麼,具體得跟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
  • cioe:德國DILAS發布130W @200μm高亮度光纖雷射器泵浦源
    @200μm半導體雷射光纖耦合模塊。該模塊有793nm,808nm,915nm,940nm和980nm多種波長可選擇。     該產品採用德國DILAS公司專利封裝技術,在保證高品質的同時,具有極佳的性價比。該模塊基於傳導冷卻二極體陣列封裝,經過嚴格的密封性、振動性和衝擊性試驗測試,能達到業界最高的的工業使用標準:性能穩定、高光束質量、壽命長。
  • 一種雷射二極體精密驅動電路
    TEC的製作基於帕爾貼效應,即電流流過兩種不同導體的界面時,會向外界釋放熱量或從外界吸收熱量的現象。2 電路器件選型根據上述設計方案,進行各器件選型和電路設計。首先是中心控制模塊,根據其功率要求,本電路中選用C8051F007,該型號單片機是完全集成的低功耗混合信號片上系統型MCU,同時C8051F007是目前單片機中價格相對較低的,而且從其時鐘頻率和擴展性能來講,都要好於普通的單片機,且完全可以滿足驅動電路數據採集、系統控制等應用的要求。更為重要的是,C8051F007具有如下重要接口:12位多通道AD C、可編程增益放大器和2個12位DAC。
  • 橫河測試測量發布首款基於色散分光並支持5μm波段測量的臺式光譜...
    5μm左右的波長範圍是此類測量的理想選擇,雖然幹涉儀型測量儀器和帶光譜分析功能的大型測量系統等設備都可以使用5μm半導體雷射器來測量該範圍內的光譜,然而,這些設備具有動態範圍小和波長解析度低等缺點,不利於測量的精準度。因此,市場上對緊湊型高性能光譜分析儀的需求很強烈。  橫河自1980年進入光譜分析儀市場以來,不斷發展和完善其技術,以精確測量可見光和近紅外範圍內的光譜。
  • 基於80C52的光電二極體陣列驅動電路設計
    摘要:介紹了一種基於單片機的光電二極體陣列驅動電路。光敏面積大,S3923—256Q的像元高度可以達到0.5 mm,寬度為25μm,光電二極體陣列S3923—256Q將數字移位寄存器、有效光電二極體陣列和啞元二極體陣列集成在一起,使得S3923—256Q能夠在時序電路的控制下完成自掃描的過程,從而提高了響應速度,能夠響應0.1~500kHz的信號,電路靈活性強。其功耗僅有10 mW,適用於做微弱光信號檢測。